話說,喜歡看電影或者電視劇的朋友想必都會經常看到裡面出現一個特別的角色:嬰兒。好比《老友記》里當菲比產下3胞胎時候那溫情的一幕。
或是《速度與激情》里戴克·肖在飛機上和寶寶那刺激,但又搞怪有趣的一幕。
與兒童或者青少年,成年人這些角色不同的是,他們並不會背台詞,不會按照劇情需要做出相應的指示。不過他們的出現,無疑為劇情增添了各種真實和趣味。
按理說,這些嬰兒應該在醫院裡接受嚴密的監測和護理,為什麼能夠出現在電影里?究竟是誰授予這個權力?劇組究竟是怎麼找來這些嬰兒的?
其實,這背後有一連串嚴格得讓人難以想像的規定,也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而且隨著拍攝技術的發展,電影或者電視劇里出現的嬰兒,有時候令人相當「驚喜」。
對於嬰兒參與拍攝的准入制度,不同的州有不同的規定。諸如新墨西哥州;西維吉尼亞州和懷俄明州等沒有最低年齡的限制。但是如加利福尼亞州,則要求嬰兒至少需要出生滿15天,而且需要滿足醫院出具的各項數據要求才能夠被劇組聘用,否則視為違法。
同時針對嬰兒的拍攝時間也有相應的限制。加利福尼亞州規定6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只可以接受兩個小時的拍攝時間,但實際一次拍攝過程不能超過20分鐘。
而且在拍攝現場,父母或者監護人必須要在場,同時一個嬰兒必須要配備一名職業護士和劇組人員照顧,以免嬰兒出現突發情況。這些所有的規定,全都明文規定在每個州設立的童工手冊里。
(2013年版加利福尼亞州童工手冊)
也就是說,只需要父母填寫好文書工作(包括確認孩子健康狀況的完整醫療聲明),並且地方部門已檢查通過,就可以將嬰兒從醫院帶到劇組開始拍攝工作。
針對一些特別的情節,譬如一個分娩的場景,如果使用十多天大的嬰兒則會非常突兀。劇組需要尋找看上去儘量細小的嬰兒,為此,它們會將目標放在雙胞胎上。
因為很多雙胞胎都會早於生產日期出生,即使出生後十多天甚至一兩個月,在體型上也會比較細小,因此可以營造新生兒的場景。
(英劇《致電助產士》的截圖)
加之在鏡頭前的部分場景新生兒身體上都會有各種粘液等物體,以模仿剛生產的畫面。這一類行為都有相關明確的規定。
因為曾經出現過一個月大的嬰兒因在身體上塗抹了奶油芝士和果凍模擬生產畫面導致過敏反應,因此在這些物品的使用上在全行業里進行了更正修改,杜絕了這種情況的再次發生。
那麼根據影片的拍攝需求,很多時候需要嬰兒表現出安靜,哈哈大笑或者哭鬧的行為,但嬰兒並不會根據現場和工作人員的需求而作出相應的指令。
這個時候,劇組會聘用一種具有特殊技能的角色,嬰兒喜怒哀樂背後的「功臣」:寶寶情緒調節師。目前正在從事這個職業的伊萊恩,已經和眾多的嬰兒合作過多場電影和電視劇。
針對需要哭鬧的場景,伊萊恩會模仿嬰兒的哭聲和表情,通過聲音的傳遞引導嬰兒哭鬧。
如果對於嬰兒不奏效,會通過播放另外一個嬰兒的哭喊聲,利用嬰兒與生俱來的移情能力令鏡頭前的嬰兒哭喊。
好比《阿基拉和拼字大賽》一片中,當台後傳出一聲嬰兒的哭喊聲,觀眾席里的嬰兒隨即哭喊起來,達到影片需求的效果。
需要讓嬰兒笑的時候,伊萊恩會在一塊特製的鏡片上畫上笑臉,然後在鏡片後做出引導嬰兒笑的表情和動作。
當然,並非是所有的電視劇和電影都會使用真實的嬰兒。那麼這個時候,使用矽樹脂等材料製作而成,能夠通過遙控控制的仿製嬰兒,俗稱「果凍寶寶」,應運而生。
不過即使使用這種材料,配合手工著色,定製的眼睛和單獨縫製的頭髮,此類型的仿製嬰兒都非常容易「露陷」,導致影片遭受各種負面評論。
好比《美國狙擊手》里這一幕, 由於當時聘用的真實的嬰兒並未能按照約定出現在片場,因此只能改用仿製嬰兒。
當時克里斯懷裡的嬰兒也能非常明顯的看出並非是一個真實的嬰兒,引來眾多評論家的嘲笑。
為了避免這種負面影響,一些劇組也只能放棄追求真實性,使用仿製嬰兒時候鏡頭不會聚焦在嬰兒上,演員也會採用借位角度達到相應的效果。
針對一些特別的情節,諸如需要表現嬰兒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出生後帶有疾病或者缺陷,這種場景需要有嬰兒的焦點鏡頭才顯得真實。但礙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幾乎不可能將這類型的嬰兒帶出醫院,因此製作方也會根據劇組的需求,製造一些特別版本的仿製嬰兒。
譬如在英劇《致電助產士》里誕生的寶寶蘇珊。這個寶寶出生的時候帶有雙手雙腳短小的缺陷,因此製作組特意雇用特效製作室,製造了相對應的仿製嬰兒。
(小蘇珊仿製寶寶)
不過對於採用這種仿製嬰兒,劇組反而會優先考慮採用真實的嬰兒。因為仿製寶寶的製作成本高昂,一場電影或者電視劇下來需要使用多次,這還不包含控制仿製寶寶的技術人員。
因此採用真實的嬰兒,隨之而來涉及的一個問題是:報酬。採用真人寶寶會有相對應的日薪,價格介乎200至700美元一天,但是由於寶寶並沒有實際的能力接收這筆金錢,因此這筆金錢的15%會轉移到一個受監管的「Coogan帳戶」,等到嬰兒成長到18歲的時候會移交給當事人。
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規避一些「不懷好心」的父母,同時之所以稱為「Coogan帳戶」,是因為發生在一名於20世紀20年代,非常火紅的童星,傑基·庫根身上的事情。
(6歲時候的傑基·庫根)
在無聲電影時代,他被卓別林相中,出演《尋子遇仙記》里的一個遭拋棄,卻調皮可愛的孩童角色而為世界觀眾所熟知,之後他陸續出演了20多部電影,成為當時好萊塢片酬最高的演員之一。
(《尋子遇仙記》劇照)
1935年5月4日,就在21歲生日前夕,傑基與自己的親生父親,還有好友朱尼爾在聖迭戈縣遭遇嚴重車禍,庫根是唯一倖存者,其他人皆在車禍中不幸離世。
在車禍前,傑基所賺的錢都由父親保管,並在此前都認為是完好無損的。但是大難不死後的傑基發現母親還有繼父將自己拍戲所得的將近400萬美元(現在約合7000萬美元)揮霍在名貴大衣、鑽石、豪車等。
(傑基和家人的合照)
根據當時規定,兒童的父母對兒童的財產有法定支配權。他的母親聲稱「兒童在21歲之前所有的收入都歸父母」,母親和繼父不願給傑基一分錢,並聲稱傑基是個壞孩子。
(戲裡的傑基)
1938年,傑基起訴母親和繼父,這一件事迅速引起了美國社會對童星經濟狀況的高度關注和龐大的輿論,最終傑基也只拿回了12萬6千美元。慶幸的是,當時卓別林在傑基最貧困潦倒的時候向他伸出了援手。
同年,《庫根法》出台,經過多次修改並且沿用至今,對兒童演員的財產分配進行規定,避免再次出現這樣的情況。
(21歲的傑基和卓別林)
至於面對很多人都想知道的答案:即使伴隨著一定的危險,為什麼還會有父母願意將自己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置於鏡頭前。
當然一部分人的目標是金錢,但不盡然。以母親傑德為例,她生下了3.6斤重的女嬰雷伊,不但自己產後需要緊急進行手術,而且雷伊身體狀況不好,因此一直需要呆在監護室長達3周。
曾經不被希望的雷伊卻最終活了下來,經過這一次的經歷,母親傑德明白了很多:「如果你看過自己的寶寶這種情況,你會想捉住每一刻,珍惜擁有的這一切。很多人說我瘋了,但她活下來了,我希望她激勵別人,同時將來回顧過往,能夠有激動人心的時刻。」
(雷伊在醫院的照片)
誠然,將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孩子帶到拍攝現場會惹來各種言論,這本身也是一件難以簡單定斷對錯的事情。
但可以確定的是,隨著嬰兒演員越來越多的進入公眾的視線,他們相對應得到的保障,也定會越來越多和足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