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開國上將,解放戰爭中是彭老總得力助手,為何缺席抗美援朝?

2020-07-25   安琪的翅膀

原標題:他是開國上將,解放戰爭中是彭老總得力助手,為何缺席抗美援朝?

說起黃埔軍校可以說是婦孺皆知名滿天下,從這所軍校中走出了大批軍事人才,沙場建功,政壇馳名,在20世紀的中華大地上上演了一出出風雲激烈的話劇。尤其是畢業於黃埔軍校的我黨將領,在後來都是我黨的中堅力量,光是黃埔四期的學員中,就有:林彪、劉志丹、曾中生、段德昌、何坤、伍中豪、李天柱、唐天際、張宗遜、倪志亮、袁國平、蕭克、郭化若、王世英等等。

這些黃埔畢業生中,出了很多位元帥、大將,每一位都是十分優秀的高級將領,劉志丹、林彪、蕭克這些都是聲名海外的名將,在這些名將之中,還有一位將領,可與蕭克上將相比,如果按照最初的15位大將的話,那麼他一定是大將。

他就是張宗遜。

參與諸多著名戰役戰鬥,可謂戰功赫赫

農民出身,18歲考入黃埔軍校,參加過北伐戰爭、秋收起義等一系列著名戰役,而後跟隨主席登上井岡山,井岡山初期的幾位連長之一,便有張宗遜。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了歷次反「圍剿」作戰,立下赫赫戰功。長征後,在紅三軍團任職,率部參加強渡湘江、攻克遵義、四渡赤水、奪占婁山關等一系列戰役,身先士卒,帶領將士們不畏死的衝鋒,也表現出了很強的軍事素質。

抗戰爆發後,張宗遜指揮的358旅威震敵膽,屢建奇功,參加了雁門關伏擊戰、滑石片伏擊戰、邢家莊戰鬥、黑馬張莊伏擊戰、齊會戰鬥、陳莊戰鬥、米峪鎮遭遇戰、田家會戰鬥、百團大戰等一系列著名戰鬥,打出名將風采。

解放戰爭時期,作為彭老總的主要助手,協助彭老總指揮了平定大西北的扶眉、隴東、蘭州、西寧、銀川等一系列戰役,包括冬季攻勢和陝中戰役。

從西北軍區到第一野戰軍,張宗遜一直都是副司令員,一直都是彭老總的助手,在解放大西北的戰鬥中,兩個人攜手作戰,殲滅了長期盤踞在西北的胡宗南主力部隊以及馬家軍,報了當年的血海深仇。

馬家軍大家都清楚,長征時期給我軍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作為彭老總得力助手,為何缺席抗美援朝?

1950年,彭老總出任志願軍司令員去了朝鮮,而張宗遜一直都是彭老總的助手,兩個人配合十分默契,一起參與了那麼多的大型戰役,如果這次能夠一起去朝鮮,在他們的配合之下,也一定能夠給帝國主義重大的打擊。

不過當時的西北軍區任務重,雖然大股敵人已經被消滅,還是有不少的國軍殘餘部隊,為了西北地區的安定,張宗遜就留了下來,指揮部隊圍剿國軍殘餘部隊。所以張宗遜就沒有去朝鮮。

張宗遜(中間未戴軍帽者)在部署戰鬥

張老將軍一生不愛財,不愛名,打仗是為了保衛國家,堅守自己的信仰,在1978年退休的時候,他還經常為災區人民捐獻錢物,為老區希望小學資助經費,可以說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國家。

另外,張老將軍還培養了一位十分出色的兒子,也是我軍現在的一位實戰型的上將,想必了解的朋友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