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獵手「恐狼」為何滅絕,同期被壓制北美灰狼為何存活至今

2020-01-02     寵物雜談聊聊它

「狼」分布於全世界,如今被大家公認最兇猛的狼非北美灰狼莫屬,在史前它的近親恐狼曾凌駕於灰狼之上,它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但如今我們看到的只有恐狼的骸骨,是什麼使恐狼滅絕,又是什麼讓灰狼得以生存呢?

恐狼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狼,它們稱霸地球,突然之間卻從地球上滅絕,是因為食物短缺,還是因為某種神秘的力量。它們兇猛、強悍,恐狼依靠團隊合作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捕獵,它們稱得上是曾經地球上最了不起的捕食者之一。然而突然之間在某一個地質年代它們消失了。

冰川時期的大型動物

在一萬年前冰川期末期,也就是更新世時期,最後的冰川退去後,哺乳動物迎來了黃金時期。至今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開始,北美大陸上便出現了大量強壯的巨型動物,比如像熊一樣大的地懶,近4米的猛獁,以及專以這些龐然大物為食的超級食肉動物,包括巨型短面熊和劍齒虎等。

如果你乘坐時光穿梭機回到1萬年前,你會發現北美洲到處都是龐然大物,這裡是恐狼的天下,通常會有30隻恐狼集結成群,共同捕獵,狼是一種強大而兇猛的食肉動物,它們能殺死體型比它們大10倍的動物。在冰川期,它們就像街頭霸王一樣,為搶奪地盤相互廝殺,它們不可能被打敗。因為它們有著堅韌不拔的精神,它們十分兇猛,會一直戰鬥到讓對手屈服。

冰川期的大型動物

瀝青坑中發現大量的史前動物骸骨

恐狼的頑強令它們存活了十餘萬年,然而如今它們留下的卻只有骸骨,位於好萊塢布達拉布雷亞瀝青坑,出土了幾千具恐狼的骸骨,這裡讓古生物學家們嚮往不已。拉布雷亞瀝青坑發現於100多年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期骨骼寶庫,共出土了231種史前動物,3500多具恐狼的骨骼。天然瀝青這種貌似糖漿的黑色物質完好地保存了恐狼的骨骼,但也正是它奪去了眾多恐狼的生命。

在恐龍時代,瀝青液體從地下數千米深處到達地表後,液體冷卻,形成一層黑色的硬殼。炎熱的夏季到來後,瀝青硬殼開始軟化,就如我們城市的柏油馬路,被太陽暴曬變成了粘性液體,動物只要走進去就會被粘住。這就是能從這些瀝青坑中出土眾多史前動物骨骼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流逝,瀝青坑中的捕獵者和獵物的骨骼越積越多。

在瀝青坑恐狼的數量有3500隻,而它們的近親灰狼卻只有1500隻。恐狼曾經力壓灰狼數十萬年的時間,然而當恐狼突然消失之後,灰狼反而存活了下來。古生物學家們嘗試著從骨架中尋找原因,骨架結構能夠體現命運,僅通過骨架結構這一項,它們就可以看出某種生物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因此從更新世時期動物的骨架結構,我們就能知道那個時期它們的生活。

第一眼望去,兩種動物的骨架基本相同,這說明它們的生活方式差不多。但仔細一看,你會發現它們最大的區別,恐狼擁有較大的頜骨和牙齒。古生物學家認為這些特徵令恐狼撕咬有利,從而能夠捕捉到野牛、馬等 大型動物。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些重要的差別,比如恐狼的肱骨和尺骨,也就是上臂骨和前臂上的一塊骨頭,跟灰狼相比,不但稍顯修長,而且要粗壯得多。這也就意味著恐狼比灰狼更加強壯。灰狼的骨頭較輕,因此動作敏捷,跑得更快。

正是這些差別將兩種相似的生物塑造成了完全不同的捕食者,但是最後恐狼消失了,而始終遭到它們壓制的灰狼卻活了下來。

恐狼復原圖及殘骸

古生物學家推測恐狼的滅亡,天氣巨變,彗星爆炸

人們一直在尋找的動物滅亡時間好比是體育界的大小賽事,而冰川期動物的死亡堪比奧運會。很多人認為恐狼滅絕是天氣巨變所致,根源在覆蓋北美大陸上百萬年的冰川。專家推測,在冰川期佛羅里達的氣溫比較恆定,當時的加利福尼亞南部就好比是今天的太平洋西北部,遍布針葉林和草地,接著在大約18,000年前。最後的冰川開始消融。跟冰川期前三個時期不同的是,這次恐狼被變得溫和而乾燥的森林氣候表現得極不適應。

這很奇怪,更新世時期的環境存在了1萬年,動物的活動範圍更寬廣,生活資源也更多,動物應該更適應才對,但並非如此。事實上氣候的變化,令物種一個接著一個的消失,生物鏈條被徹底打亂。為什麼那些大型食草動物,還有像恐龍那樣的大型食肉動物,能夠在更新世時期存活,卻在冰川消融後突然滅絕了?也許在冰川期結束時,氣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重建了生態系統,而恐狼習慣了在冰天雪地中捕獵,根本無法適應新的環境。

最新的一個理論解釋了這種氣候劇變的原因,據研究1萬年前一顆彗星在北美上空發生爆炸,這導致了災難的發生。化石證據也支持了這一理論。在瀝青坑中發現了數千顆恐狼的牙齒,這些牙齒比灰狼的牙齒更大、更有力。這些強大的牙齒說明恐狼很可能曾經習慣於啃食骨頭,而恐狼習慣了在冰天雪地中捕獵,根本無法適應新的環境。

氣候變化冰川融化

恐狼滅亡的其他原因

恐狼的滅絕很可能還有其他原因,是彗星嗎?還是別的因素?大約在1萬年前,更新世時期的許多大型哺乳動物開始走向滅亡。冰川期即將過去,冰原快速從地平線上消失,恐狼再次遭遇氣候巨變。與此同時,地球上出現了另一種可怕的獵手,在冰川期的最後時刻,氣候變化確實對重塑生態系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類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人類穿越了白令海峽,他們每走一步,恐狼離滅絕的日子就更近了一步,或許人類是罪魁禍首。

如果你往前看1萬年,特別是在北美的地方,你會發現當時的北美大陸盤踞著兩大金剛。一個是冰川,另一個就是人類,人類對這裡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僅帶來了克洛維斯長矛,火,聰明的大腦還帶來了各種各樣不可思議的東西。有人認為人類開始大肆捕殺大型 獵物,大型食肉動物的食物變得異常短缺。還有人認為人類或許將致命的疾病帶進了大自然,但這一觀點備受爭議。

人類侵占大自然帶去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可能還帶去了某種疾病,這對生活在隔絕環境中的動物來說是致命的。大部分大型動物很可能是因為這樣滅絕的,對於大型哺乳動物的死亡,人類脫不了干係。氣候變化只不過是助燃劑,這讓大自然最終塑造出了新的生態系統。如果這一切發生得很緩慢,很多大型動物可能就會存活下來。然而生態巨變放大了每一種生物的缺點,在滅絕前的最後幾年裡,恐狼很努力的想活下來,可獵物越來越少。它們與對手的生存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灰狼對環境的適應和存活

在惡劣的環境中灰狼則適應了當時的情況。叢林狼的傳說或許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叢林狼體型較小,幾個世紀以來,它們一直從屬於灰狼,19世紀初,人類幾乎令黃石公園地區的灰狼消失殆盡,而這個時期叢林狼的數量卻急劇往上。很快大批的叢林狼占據了山野將殘餘的灰狼徹底趕出了黃石地區。

20世紀90年代,灰狼重返黃石公園,它們制服叢林狼成為了 頂級捕食者,叢林狼退出了主要領地,但是它們適應了灰狼的存在,它們會在沒有灰狼出沒的地方活動,叢林狼能在空間上和時間上避開灰狼。聰明的它們和灰狼生活在了同一個屋檐下,叢林狼會捕食灰狼認為太小的獵物或進食大型捕食者留下的獵物腐肉。一萬年前灰狼就扮演了叢林狼的角色,一萬年後它們儼然變成了恐狼。

在大約10萬年的時間裡,有恐狼出沒的地方,就有灰狼。但是灰狼的數量很少,一般都在10隻以下。灰狼就像一個受壓迫者,一直和大型恐狼群保持著距離。它們捕食的也都是小型獵物,或許正因為如此,灰狼才變成了個全能的獵手,它們行動靈活具有良好的適應性,這是它們存活的關鍵。這也解釋了它們為什麼會在地理範圍上分布的那麼廣。

灰狼的良好適應性如今依然可見。它們捕捉的既有大型獵物,比如野牛,也有小型獵物,比如老鼠。另外它們還懂得如何抓魚,這些技能也使它們成為了北美大陸上頂級捕食者,而對恐狼來說,龐大的身軀並不是萬能的。人們往往覺得體型越大越好,但有時候情況正好相反,較小的體型具有進化上的優勢,也具有較大的靈活性,能夠適應陸地上的各種生活。

灰狼體型較小,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能夠展開多種捕獵行為。而在10萬年前,恐狼依靠龐大的群體捕獵,它們只捕捉大型獵物。當新的生態系統要求它們改變生活方式使恐狼無法做到,大約1萬年前恐狼以及更新世時期,大部分的大型哺乳動物都從地球上消失了。讓恐狼能夠繁衍生息的特徵,也正是導致它們滅絕的因素。強大的體魄、巨大的胃口,殺戮的本能,這一切促使恐狼捕殺地球上最危險的獵物,但卻沒能使它們像小型動物一樣學會適應新的生活。

北美灰狼

結語

恐狼在10萬多年的殘酷競爭中生存了下來,然而強大的體魄、巨大的胃口、殺戮的本能,這些讓恐狼能夠繁衍生息的特徵,也正是導致它們滅絕的因素。恐狼面對地球上最危險的獵物也不曾退縮,但卻沒能像小型動物一樣學會適應新的生活。當新的生態系統要求它們改變生活方式的時候,恐狼無法做到。這也充分地印證了一句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UEgZ28BMH2_cNUgSZQ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