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於久野 ,作者C調荔枝
久野
無論多久,一路野下去。
提起塞拉耶佛,躲不開「戰爭」二字。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波赫戰爭……在路上,時不時會看到布滿彈孔的磚牆,大朵綻開的血色玫瑰,山坡上的白色墓碑。
我們走在曾經的狙擊手大街上,道路名為Zmaja od Bosne Street,準備前往熱鬧的老城區。未曾想,我們踏入了一座陰鬱之城。
路上行人寥寥,電車從軌道駛離,劃破城市短暫的寂靜。天空中落了點小雨,幾片暗沉的雲跟著飄過來,呼吸間感受到空氣微冷。路過許多陰冷色的建築,牆壁上彈痕累累,戰爭的氣息仍未散去。
相隔不過一公里,我們走近三座建築,穿越看不見時光,看透了人們眼底的絕望與悲痛。槍聲迴響,殺戮再現,亡靈遊走。
/// 一戰 · 拉丁橋 ///
當地人從拉丁橋上匆匆走過,這座小石橋看上去普通至極,如果只是一眼掃過去,很可能就忽略了它。輪外觀,不如前一座橋的獨特别致;論景色,不如後一座橋的青山流水。
但這座城市最有名的槍響聲發生在這裡——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婦乘坐的馬車在塞拉耶佛拉丁橋上遇襲,皇太子夫婦雙雙中槍身亡。槍手名叫普林西普,是個塞爾維亞青年,他大概不會想到這一發子彈演變為導火索,從而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隨後的四年里,1500多萬人因此而犧牲。
如今,很多新人在拉丁橋上拍結婚照,來來往往的遊客在此合影留念。那些戰爭的是是非非,隨著米里雅茨河悄然流走。
/// 二戰 · 紀念碑 ///
在塞拉耶佛新城街道的路口佇立著一座為紀念二戰解放、反法西斯勝利的長明火紀念碑,以此銘記在二戰中犧牲的烈士們。
這座紀念碑上刻有象徵前南斯拉夫國旗顏色的文字,碑前立著一座花環形的爐子,燃燒著熱烈的火焰。永恆之火,生生不滅,如同塞拉耶佛解放者永恆而鮮活的精神。
人們在此駐足,或沉思、或悼念。火焰跳動,忽明忽暗的光映到臉上。我們站在交叉路口,也突然晃了神。
/// 波赫戰爭 · 博物館 ///
塞拉耶佛的博物館數量很多,內容大多關於過去的戰爭。我們踏入的是Museum of Crimes Against Humanity and Genocide。
博物館的入口處,貼滿了戰爭期間往來的信件。若不是看到信上的落款日期,我不會猛然意識到波赫戰爭其實才過去沒多久。1992年4月-1995年12月,這是繼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也是現代戰爭史上時間最長的圍困戰。一個只有430萬人口的國家,200多萬人淪為難民,25萬人死亡。
往裡面走去,看到帶血的衣物、細鋼絲手銬、磨壞的帆布鞋、小孩掉落的玩具……這場戰爭,離我們太近太近。不忍想像許多人在最好的青春年華里,卻喪失了寶貴生命。一直走到底,是滿滿的彩色便利貼留言牆,不同的語言、千萬種感慨——願世界和平。
原本以為,塞拉耶佛終將活在戰爭的陰霾下:陰鬱,頹敗,傷痛。但接下來的日子裡,我們不斷收到來自這座城市的禮物:歡喜,肆意,熱烈。
/// 最驚喜 · 山坡 ///
我們的民宿坐落在半山腰上,回家路上會經過一棵青蘋果樹,果實略小,口感酸甜。後院鄰居家也有一顆果樹,掛滿小小的黃色果子,香甜可口,但不清楚叫什麼名字。
沿著馬路往山頂走去,一路上發現好多果樹長在路邊,掛滿果實,無人摘取。酸甜飽滿、果汁四溢。我們邊走邊吃,摘到青梨、桑葚、蘋果、西梅、李子……
除了漫山遍野的果樹,山上的房屋,讓人心生歡喜。色調濃郁、色澤明亮,純色或撞色,高飽和度或低飽和度。房屋的用色都很大膽,淡粉、亮黃、綠色、暖黃色、紅色撞白色……一圈低矮的白色柵欄,攔不住色彩熱烈的鮮花。
/// 最意外 · 新聞 ///
沒有比看到自己登上新聞更讓人感到意外的吧?
晚上在步行街走著,聽到音樂聲循了過去,不小心闖入一個露天酒吧。現場很嗨,我們從吧檯要了兩杯啤酒,擠進人群中。隔壁桌問我們要不要和台上歌手握手,我看著舞台前面站滿了想要握手的人們,跟著湊熱鬧說好呀。內心在想,他不會以為我是狂熱粉絲吧?乘跨國飛機來看他……
沒想到,第二天我和我妹就上新聞了?!兩個人笑得跟花兒一樣~
露天酒吧每晚的歌手和主題都不一樣。次日經過的時候,是「dance night」,男女老少都在跳。不怎麼會走路的小傢伙在原地蹦躂,看上去有5、6歲的小朋友扭得很可愛,一對對情侶貼身熱舞動作默契。燈光、音樂、酒精、荷爾蒙、歡笑聲,不需喝醉,就已釋放自我。
/// 最特別 · 日落 ///
我喜歡看日落。但這一次,絕對是我見過——最特別的日落。從瑟比利噴泉後方的小路,往山坡上走十來分鐘,即是黃堡:俯瞰全城,觀賞日落的好去處。
路過一大片穆斯林墓地,裡面埋葬的是波赫戰爭中死去的人們。在夕陽照射下,陰冷褪去,白色方尖形墓碑顯得純凈安靈。
可能是當地人對於死亡並不忌諱,才讓黃堡成為特別的觀景台。在他們眼裡,向死而生——逝去的靈魂,站在城市的高處,默默守望城市的煙火;活著的人們,不忘戰爭的傷痛,依舊繼續前行。
登上黃堡,找塊平地坐下。整座城市處於窪地之中,紅頂房子坐落在山間。遠方山脈綿延不絕,晚霞染紅了半邊天,疊了好幾層雲彩,餘暉洋洋洒洒鋪開來,整片天就是一幅畫。
黃堡其實也是個露天咖啡館,從月亮初升,坐到天色漸暗,遊客陸陸續續離開,這裡變得安靜。人們坐著長椅上喝酒、聊天、發獃。盛夏季節的炎熱被吹散,涼意襲來。
/// 最空曠 · 圖書館 ///
「史上最大單次焚書發生在1992年波赫首都塞拉耶佛。始建於1892年的波赫國立圖書館一度藏有150萬冊書,其中超過15萬是罕見不可複製的手稿。1992年塞爾維亞軍隊包圍塞拉耶佛並向這圖書館展開轟炸,造成牆體坍塌圖書燒毀。數十位圖書館員和普通市民試圖挽救藏書,其中一人不幸遇難,但他們的努力終是徒勞。」
拉丁橋附近一座橘黃色的建築是塞拉耶佛曾經的市政廳,一戰期間被改造為國家圖書館。摩爾式風格的建築,是塞拉耶佛現存為數不多的奧匈帝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推開門走進去時,忍不住驚呼一聲:這座宮殿也太華美了吧!仰頭能看到五彩玻璃,陽光透過傾瀉一地金黃。扶梯鏤空圍欄,吊頂花紋貴氣,點綴少許金色。精緻的拱形窗戶,大氣的觀光陽台,米白色石柱,紅白色牆壁。走在其中,才明白繁複與簡約可以共存。
一樓大廳的展品十分奇特,擺放的都是些小物件:各式各樣的戒指,有的本身造型別致、有的印著風格奇特的繪畫、有的看上去像是利器。青銅色小人站立戒指旁,只有一兩厘米高,呆呆萌萌的。
沿著樓梯上二樓,房間都比較空,只放了少許資料和過去的物件作為展品。行走在如今空曠華美的宮殿里,想像著曾經上百萬本書籍被熊熊大火吞噬的場景,讓人一陣心痛。
/// 最迷人 · 小鎮 ///
在波赫,除了首都塞拉耶佛,另一個必去的地方便是莫斯塔爾。查閱資料才知道,這裡是波赫戰爭打得最慘烈的地方,而那座遊人最多的莫斯塔爾古橋,是當時交戰雙方爭奪得最激烈的據點之一。
如今,這裡變成了網紅小鎮,步行街道熙熙攘攘,餐館酒吧吆喝不斷。往古橋走去,腳下的小路由鵝卵石鋪就,橋上的石板光滑無比,走得有些吃力。跳水青年穿著泳褲,來回收著行人遞的小費,接著做幾個準備動作,從橋上往下一躍,水花濺起,河邊一群人鼓起掌來。
明信片上的景觀,大多從這座古橋下的河邊拍攝——綠水、古橋、磚紅屋頂、深綠林木。但其實橫跨內雷特瓦河的橋,還有很多座。每一座橋上的景觀,都有其迷人的一面。
避開擁擠的人潮,走到另一座橋。幾個當地人在河邊烤肉,抬頭向我們招手,示意我們下去。我們也開心地回應,便跟著下橋走向河邊。冷色調畫面出現在眼前,藍綠色河水洶湧,激起層層白浪,大塊黑灰色岩石,圍出一灘清澈的水,用手觸摸一股涼意。河對面是一片深綠色灌木叢,長得豐茂。
他們滿臉笑意,在淺白鵝卵石堆里升起來小火,烤著大塊的牛肉。遞過來給我們,牛肉很新鮮,烤了後只撒了些鹽,吃起來香味濃烈。
清晨起個大早,小鎮上很多店鋪還未開門,散步走到另一座橋上。這座橋一側能看到莫斯塔爾古橋,另一側能看到兩排房屋沿河而建。流水潺潺,樹木蔥鬱,行人三兩,畫面靜謐得像一幅油畫。
------- Sarajevo -------
如果說過去的戰爭會被遺忘,這些怎麼解釋?小店裡的花束,被人買走放到墓碑旁;被摧毀的建築,依然突兀地立在路邊;博物館的物件,展覽著警示過往的人們。
是的,不忘戰爭,但仍要繼續前行。他們依然勇敢去愛,坐在一起是最甜的畫面;他們依然認真生活,窗台的鮮花開得熱烈;他們依然相信明天,在音樂聲中盡情狂歡。
「即使生於黑暗,依舊信仰光明」,也許這就是塞拉耶佛給我們的——最好的禮物。
關注徐老游
跟著老徐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