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一個人的離開而悲傷,是因為他活著的時候散發的光芒

2020-04-05     國學書舍

我們為了一個人的離開而悲傷,是因為他活著的時候所散發的光芒。

01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唯一跨越不了的事情就是生死,很多事情都能用自己的努力去戰勝,唯獨生死不行。

當我們面對改變不了的事情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活著的時候,讓每一天都散發正義和善良的光芒,而那一些離開的時候讓我們悲傷的人,他們真正做到了。

儒家有這樣一句話,叫做:未知死,焉知生

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死亡是怎麼一回事,又怎麼可能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呢。

我們先要明白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生死,才會知道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好好活著。

而我們看透生死,明白死亡的意義,也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活著,看透生死並不是對於生命的虛妄和褻瀆,而是另一種珍視。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最該懼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活著的時候有沒有活出該有的樣子。

就好像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在懼怕死亡,但是卻從來沒有人想到,我們應該在活著的時候更珍惜生命,珍惜生命中那一些正在散發光芒的人。

02

《菜根譚》有這樣一句話:發落齒疏,任幻形之凋謝;鳥吟花開,識自性之真如。

人到老年會頭髮脫落,牙齒稀疏,那任憑形骸自己凋謝就好了。從鳥兒和鮮花盛開之中,卻要能夠體悟本性恆常不滅的道理。

佛家說這是一個「無常」的世界。

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無時無刻的不處在變化之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化的規律。

就拿自身存在的狀態來說,當我們總以為自己恆常不變的時候,其實完全是一種錯覺,因為我們的人生一直不斷處在變化之中,生命的每一個變化也都意味著一種狀態的生與死,就好像白天和黑夜一樣交替循環。

這些狀態是我們不能排斥的,而我們要明白的是,人生的每一剎那都包含著死亡,也包含著新生,一朵雲變化才會化為雨,種子在土中變化才能開出鮮花,世界上存在一切生命都是在變幻之中。

所以《菜根譚》之中說,從人到老年的頭髮脫落和牙齒稀疏之中看到萬物變化的機理,從春天百花盛開,秋天樹葉凋落,草木枯萎中看到萬物的變幻無常。

而生死也是在變化中存在的狀態,我們不能主導這一切變化,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接受。

而當我們明白世間萬物不斷變換的狀態時,我們更要接受的是在變換來臨之前,把握好生命的一切時刻散發自己的光芒釋放自己的花香。

在這一場無常變幻之中,能夠隨著變化而消逝的是軀體,但是永存的卻是精神和善良的靈魂。

03

死亡本無區別,但是活著卻有不同。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這便是我們活著該明白的態度。

就如同這世間萬千,有的人雖然身處這個世界只有片刻,但是卻散發著普通人未能企及的光芒;有的人即便是軀體長存於人世間,但是活得渾渾噩噩,甚至盡做一些雞鳴狗盜之事。

生命本身的意義並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人生之厚重。

在《過零丁洋》之中有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時期內憂外患,奸臣當道,身負愛國熱情的詩人文天祥回首往事,悲從中來,寫下這一首詩。

而他的人生也正如同這一句詩一樣,秉持著忠肝義膽,正氣浩然,讓每一位讀過此詩的人,不由得充滿深深的敬意。

又如同屈原,博學多才,志向遠大,寫下不朽名詩《離騷》等絕句,在萬般無奈之下選擇以身殉國。

岳飛,代表詞作《滿江紅》之中的那一句:「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更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也是人人讚揚的愛國英雄。

當我們明白這一切之後,就要知道,人生應該懼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在活著的時候,該用什麼樣的狀態去活著。

歷史沉淪,時間流逝,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曾經的英雄從未消失,如今的英雄又紛紛站起,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他們代表的是人間的正義和善良,而且也是活著的最好榜樣。

對於他們來說,形體的離去只是在這世間無常世界之中的變化,而永存的則是永不磨滅的英雄精神和善良的靈魂。

致敬,世間的每一位英雄,精神永存,光芒永在。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GsHTHEBnkjnB-0zc-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