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慕容復以大燕皇族自居,真實的燕國到底是怎樣的?

2020-10-27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天龍八部》中慕容復以大燕皇族自居,真實的燕國到底是怎樣的?

文:剛子聊歷史

原創作品,洗稿,抄襲必究

01導語

黃日華版的《天龍八部》深受觀眾朋友的喜愛,作為主角的「北喬峰南慕容」更是人人皆知。只是他們最後的結局都不太好,一代大俠喬峰最後自盡身亡,慕容復最終瘋了,活到了自己一個人的皇帝夢中。

劇中慕容復一直以大燕皇族後裔自居,他唯一的奮鬥目標就是復國,歷史上真實的燕國到底是怎樣的?慕容復要復的是哪一國?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歷史上真實的燕國。

02慕容鮮卑族的背景

鮮卑人的祖先因居住在鮮卑山(內蒙古東北地區)而得名,據史料考證,鮮卑人是東胡的一個分支,「鮮卑」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在《三國志》、《後漢書》中鮮卑與烏桓並稱東胡,東漢初年烏桓人大量的南遷,與之相領的鮮卑人也跟著一起進入塞內,這些鮮卑部落大多遷徙到遼東一帶。後來又有一部分鮮卑部落遷到遼西,因此鮮卑分為遼東鮮卑與遼西鮮卑。

慕容鮮卑是遼東鮮卑的一部分,話說遼東鮮卑一共有三部分,慕容鮮卑位於遼東鮮卑的中部,東西分別是宇文鮮卑和段氏鮮卑,而慕容鮮卑族的實力最弱。

慕容家族的首領莫護跋在曹魏時期遷到遼西一帶,曾隨司馬懿討伐公孫淵有功,因與漢人多有交往,莫護跋家族開始學漢人戴上「步搖冠」,邁著方步走路,被稱為步搖,後來轉音為「慕容」,慕容鮮卑以此得姓。莫護跋的孫子慕容涉歸也因協助朝廷征討立功,被晉武帝封為鮮卑大單于。

03前燕國的建立

前燕的崛起要歸功於慕容廆,小的時候他就被譽為「命世之器,匡難濟世」,可見世人對他的評價非常之高,早年叔叔慕容耐通過政變奪取了本該屬於他的大單于之位,他被迫流浪到漢人地區生活,但正是因為這段悲慘的經歷,造就了他的未來。

慕容耐的嗜血好殺最終引起部下的反叛,慕容耐死後,慕容廆被重新迎回部落繼承單于之位。慕容廆一上台就將從漢人那裡學來的智慧運用到部族的治理上,先是向西晉稱臣,又積極與其他兩部鮮卑族修好。慕容廆深知,要想稱王稱霸就必須讓自己強大起來。中原八王之亂時,慕容廆部落卻政法分明、用人得當,並延續父親慕容涉歸的漢化策略,使自己迅速強大起來。

慕容鮮卑的壯大不僅讓西晉感到不滿,就連自己昔日的同盟段氏鮮卑、宇文鮮卑都開始敵視了。公元319年,由西晉牽頭的「聯合軍」開始征伐慕容鮮卑,雖說來勢洶湧,但慕容廆很快發現,所謂的聯合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他正是利用了這點,各個擊破,利用反間計先是擊潰了宇文鮮卑,其他部落嚇得紛紛投降。

至此,為前燕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公元337年,慕容廆的兒子慕容皝繼位,自稱燕王,標誌著前燕的建立。

慕容皝雖然是一代雄主,但他有個致命缺陷,就是生性多疑。他上位後非常猜忌自己庶出的大哥慕容翰,多次想找理由除掉這個能力卓越的兄長。嚇得慕容翰被逼無奈投靠了慕容家族的死敵段氏鮮卑。

同時,同為兄弟的慕容仁和慕容昭看到大哥被迫害至此,也難免會有想法。為了保命二人謀劃謀反,不想機密敗露,被慕容皝提前下手,將兩個同胞兄弟殺死。

慕容皝開啟了慕容家族內訌的先河,後世子孫大多都有這個毛病,而後世政權的覆滅也多拜內訌所賜。

公元348年,慕容皝死,其子慕容俊繼位。此時正逢中原大亂,這給了燕國可乘之機,勢力逐漸向南發展,將都城遷到了北京,燕國實力大增,大有問鼎中原的架勢。

就在這大好的勢頭下,慕容家族的內訌悲劇再次重演,慕容俊的兩兄弟慕容恪、慕容霸能力都很出眾。尤其是慕容霸戰功赫赫,這讓慕容俊很是忌憚,甚至逼迫他改名為垂,意思很明顯,就是讓他老老實實的呆著。

公元360年,慕容俊病死,11歲的太子慕容暐繼位。慕容俊不放心兩兄弟,但太子又是個幼主,沒辦法只能啟用兩兄弟同時輔政,以求相互制衡。

不得不說慕容垂確實是個了不起的沙場宿將,公元369年,東晉的「掘墓人」桓溫領軍北伐,燕國節節敗退。此時掌權的慕容評沒辦法,被迫啟用慕容垂領兵迎戰。慕容垂一接手局勢瞬間好轉,他先是斷了桓溫的糧道,接著在襄邑大敗晉軍,慕容垂成功逼退了晉軍,對燕國幾乎有再造之功。

主政的慕容評能力平庸,極力搜刮百姓,甚至連喝水都要交稅,國力在短短几年時間每況愈下。慕容評等人還將能力卓越的慕容垂視作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慕容垂被逼無奈,只得效仿大伯慕容翰投奔敵人前秦去了。

前秦的掌權人符堅聽聞慕容垂來投高興地親自迎接,他早就想滅燕國了,只是一直忌憚慕容垂,如今最大的勁敵主動來投,加速了燕國的覆滅。

公元370年,符堅命慕容垂為先鋒,一舉攻破燕國都城,俘獲燕帝慕容暐,前燕宣告滅亡。

從337年起至370年滅國,前燕共歷3帝43年。前燕的興起與覆滅和慕容氏的人才輩出有很大關係,慕容家族正是因為人才輩出才迅速崛起,同時家族內訌的傳統最終導致了覆滅。

04後燕的復國

得到猛將慕容垂的前秦實力迅速大增,符堅也開始飄了,竟然想一統中原,發起了著名的「淝水之戰」。而慕容垂雖然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但他故意拖延避戰,他的大軍還沒有到達前線,號稱百萬的前秦軍就被晉軍打敗了。

淝水戰敗後,符堅倉惶而逃,前秦主力盡失。而慕容垂的主力還在,這就為慕容家族的復國夢想提供了可能。

復興鮮卑王朝的曙光照耀在慕容垂的身上,慕容垂的軍隊是戰後秦國唯一完整的部隊。戰敗的光杆皇帝符堅跑到慕容垂軍中避難,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殺了符堅取而代之,還是禮送出境,光明正大的一決雌雄呢?當時前燕的舊臣都勸慕容垂趁機取而代之。

但一代猛將慕容垂的選擇充滿了帝王氣度,他想起當年自己落難符堅的收留之情,選擇將軍隊交還給符堅,自己「凈身出戶」回前燕的舊地安撫百姓。符堅也很清楚他的意圖,但感其光明磊落並沒有為難他。

慕容垂孤身一人回到燕國舊地河南地區,聚攏鮮卑舊部,招兵買馬,部隊迅速壯大。公元384年,他自立為帝,定都河北中山,史稱後燕。

後燕從384年起至407年滅國,歷4帝13年。期間經歷多場變故,原本有限的實力逐漸難以支撐一個統治北方的龐大帝國,於407年被拓跋鮮卑所滅。

05後燕與西燕的爭鬥

前燕滅亡後,作為皇帝的慕容暐和弟弟慕容泓、慕容沖被帶到了長安。雖然是亡國之君,但符堅仍然優待了他們,並且賦予慕容泓慕容沖實質兵權。

三兄弟都滿懷著復國的激情,符堅的部下多次建議斬草除根,但三兄弟一次又一次的偽裝騙過了符堅。淝水戰敗後,慕容泓率先扯起了反旗,慕容沖也起兵投奔慕容泓。兩兄弟很快聚攏了數萬舊部,與前秦的殘部大戰於關中地區。

此時的慕容暐還在符堅宮中,他極力支持弟弟們的復國行動。即便如此,符堅都沒殺他,不得不說,符堅寬厚的有點過頭了。

相對於叔叔慕容垂的復國,慕容泓三兄弟的復國起點要高很多,公元384年,慕容泓在山西長子縣復國成功,史稱西燕。

可惜他們在復國過程中繼續將內訌的「家族遺傳」發揚光大,起兵不久慕容泓就死在了慕容沖的陰謀下。之後更是內訌不斷,皇位頻繁更替,國力日衰。

西燕從384年起至394年滅國,歷6位掌權者10年,最後被後燕吞併。

06慕容復家族最後的帝國——南燕

後燕葬送在拓跋鮮卑的手中,慕容垂死後,繼位的慕容寶放棄了都城中山。

留守的皇叔慕容德更不是拓跋的對手,在經歷半年的堅持後,選擇率領4萬戶軍民南逃,跑到了河南滑東縣,於公元400年自稱燕王,史稱南燕。

5年後,年老的慕容德也死在了異鄉,死前指定由流亡而來的侄子慕容超繼位。

可惜慕容超早年並沒有經過血與火的洗禮,他只是一個隨波逐流的普通貴族。來得過於容易的富貴讓慕容超迅速迷失了自己,他不修內政,好大喜功還誅殺功臣,這一切使南燕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

公元409年被東晉的權臣劉裕滅國。

07結束語

這就是慕容復一直引以為豪的大燕帝國,不得不說慕容復所謂的「祖先」確實很強悍,他雖然是金庸先生筆下虛擬的人物,但他似乎也完美地繼承了祖宗的傳統,他所在的時代距離最後一個燕國滅亡已經過去600多年了,但復國之心仍就不死。而且最後為了復國痛下殺手,除掉了忠心耿耿的家臣,似乎算是不遺餘力地發揮「內訌」傳統。

只是慕容復徒有虛表,卻沒有繼承「祖宗」的優良品質,只能做「自己的皇帝」,實現自己的復國夢罷了。

參考文獻:《晉書》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從詼諧的角度解讀歷史,關注剛子聊歷史,了解更多歷史小故事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mCg-aHUBeElxlkkaGI_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