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大媽談論「東南亞炒房」時,她們在談什麼?

2019-09-12   商鞅財經


圖片來源網絡

「經歷了中國樓市暴漲的人,都想在東南亞找到再來一次的機會。」

然而,他們又真能如願麼?

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業投資機會逐漸收窄,為對抗通脹、對衝風險、優化資產配置,大批投資客開始把目光轉向海外。

基於地緣、經濟等綜合因素,近兩年東南亞國家成為中國投資客,特別是熱情的中國大媽們前往海外置業的不二選擇

她們風風火火地前往柬埔寨、泰國等各國考察,然後大手一揮豪擲幾筆,以期在紅利期轉手大賺一筆。

蜂擁而至的中國投資客

「金邊就是30年前的深圳,20年前的上海,10年前的新加坡」,「今天在泰國買房,就是投資十年前的北京」。

開發商和中介喊得響亮的宣傳語鼓動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國投資客,他們緊跟潮流一擁而上,儼然過去北方冬天買大白菜般開啟了東南亞房產「爆買」之旅。


圖片來源網絡


去年有業內人士透露,長三角地區,尤其是上海的投資客,對於海外投資機會比較敏感。有些投資人,一出手就是兩三套小戶型。

當然,中國大媽們在選擇東南亞房產投資時也並非無腦介入,無外乎看中可期的投資回報率。而她們之所以如此看好,大多是基於以下因素考量:

  • 目標國家經濟增長情況

東南亞國家作為新興經濟體,近年得益於龐大且低廉的勞動人口數量,在接棒「世界工廠」後快速崛起,其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讓不少中國大媽看到了機會。

  • 目標國家人口紅利

東南亞多國屬於人口密集型國家,龐大的人口基數,年輕的人口結構,與之相匹配的消費需求,隨之而來的是國外技術、資本、產業輸出。這在不少投資客看來,勢必會刺激購房需求。

  • 一帶一路政策影響

有數據顯示,僅2017年中國對於東南亞和南亞房地產投資投入達25億美元,17年泰國曼谷和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房價年均漲幅更是超過10%。

  • 目標國家房產市場投資門檻及升值空間

相較於發達的歐美房產市場,東南亞多數國家房產市場投資門檻相對較低,且得益於人口紅利,其升值空間備受中國投資客關注。


中國大媽赴東南亞置業一覽


剔除所謂「剛需」,當前中國大媽們前往東南亞購置房產,多數以投資需求為主。

眾所周知,進行房產投資主要依靠兩種變現途徑:

一種是依靠租金,比如像泰國普吉島這種偏熱門旅遊城市,依靠出租熱門景點附近的房屋賺取收益;

另一種則是依靠出售,藉由房產升值當口轉手出售賺取差價。

圖片來源網絡

按投資偏好及熱度,中國大媽對東南亞各國的置業投資主要有如下劃分:


第一梯隊——泰國、馬來西亞

泰國,作為近年來中國民眾所偏愛的東南亞旅遊目標國,其首都曼谷及熱門景區如普吉島,一度成為中國大媽前往置業的熱門選擇。而馬來西亞吉隆坡擁有較為穩定的投資回報率,也一直備受青睞。

第二梯隊——柬埔寨、越南、菲律賓

柬埔寨首都金邊,在去年榮登 「胡潤2018年度海外置業投資回報指數」榜首,其房價指數的攀升,不得不說絕對有中國投資客的功勞。而越南、菲律賓作為東協地區經濟增長較為快速的國家,其首都的房產投資人群中也少不了中國大媽的身影。

不得不說,在細化到具體房產選擇上,中國大媽們也可謂是下足了功夫。

她們仔細研究了各國付款及貸款方式,產權限制及各種稅費等綜合限制條件,甚至在房屋地段、區域規劃、交通、周邊環境、配套設置等投資維度進行實地「考察」。

一波折騰下來,終於放了心,大手一揮,買上兩三套!


真實利好還是資本騙局

誰在攪動東南亞房產市場?

資本是逐利的。

客觀來講,東南亞房產市場的崛起,基本是幾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

除了以中國大媽為代表的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助推力量外,中國及東南亞各國房地產開發商和中介的作用也絕對不容忽視。

圖片來源網絡

其中,中國房企就深諳高周轉之道。

以柬埔寨金邊為例,2010年以來,當其他資本都在撤離,中資房企卻逐漸加碼投資,深化全球化布局,逐步強化在東南亞的擴張。

大宗資本力量的加碼,則意味著鋪天蓋地的宣傳推廣隨之而來。

而經歷了中國樓市暴漲的人,都想在東南亞找到再來一次的機會。於是乎,東南亞房產投資在中國中小房產投資圈迅速火爆開來。

即使不關注房地產市場,也或多或少在微信群或朋友圈,看到過有關東南亞房產投資的廣告。

一時之間,中國赴東南亞炒房團風光無兩。

中國買家的「互割」遊戲?

不同於中國房產動輒上百、上千萬的資產價格,東南亞房產相對低廉的價格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

然而,即使是「小錢」,對中小房產投資者來說,他們又真能在其中獲利?

從全球房地產市場看,房屋不動產,作為流動性較差的固定資產,其變現能力較弱。

而過去中國房市的投資邏輯,是基於中國經濟高速騰飛期,城鎮化進程中巨大的人口紅利以及多重複雜因素的綜合。

圖片來源網絡

東南亞各國,他們既不同於中國,也不同於歐美已開發國家。

且不說消費觀念,僅在消費能力上,即使作為新興經濟體,他們的經濟體量也相對更小,國民收入相對更低,房產承壓能力也更差。

換句話說,在東南亞買房,本國人接盤的可能性非常低。


從風險防範角度講,在東南亞投資房產需要格外注重經濟、政策等系統性風險。

由於經濟體量較小,東南亞各國對國外資本依賴度很高,隨著全球貿易不確定性高企,其經濟必然遭受影響。實際上,今年東南亞4個新興經濟體已經遭受重創。

而打著房屋出租獲利的主意,且不說跨境投資,可能由於環境熟知度低、風險可控性低等遭遇各種問題。光是跨境置業高昂、不透明的物業管理費就夠讓人頭疼。

事實上,中國大媽們接手的東南亞房產,由於接盤時房價已經不低(遠超當地人可承受範圍),大部分房產變現效率、換手率非常低,最多只能中國買家之間互相流通。

而更多的只能砸自己手裡,默默承受損失。

當然,並不是說東南亞房產投資就絕對不靠譜。但盲目相信所謂置業顧問們的一面之詞,倉皇判斷大舉投資,最終遭遇損失的只會是自己。

泡沫吹起的時候,正是眾人狂歡的時刻。

而當所有人狂歡的時候,或許正是泡沫黯然離場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