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科技、醫療越來越發達,物質條件也越來越優裕。
但亞健康、慢性病甚至癌症的發生率卻越來越高而且趨於年輕化。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
《黃帝內經》中早就有了定論。
人為什麼生病?
是因為過勞使陰陽失衡所致。
人如同蠟燭,一出生這支蠟燭就被點燃,燃得越旺,滅的就越早。
近期以來,經常在新聞報道上看到,一些年輕的社會各界精英在工作中猝死,大多是因為工作壓力大、過度疲勞等過勞而死。
身體的五臟六腑如同機器的各零件,都有使用壽命。
如果平時肆意妄為揮霍身體,身體的壽命就會大打折扣。
我家附近有個小伙子才28歲,就得了心梗不幸離世,留下孤獨無助的父母和年幼的兒女,給家庭造成了莫大的悲劇。
他的早逝原於他經常熬夜、吃宵夜、酗酒無度等過度消耗有直接關係。
其實,很多的亞健康、慢性病都和不節制、不自律的生活方式有關。
因此,想要健康長壽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減少消耗。
有道是:千年王八,萬年龜。
烏龜為什麼長壽?
主要原因和它吃得少,動得少,很少消耗身體能量,才能長久不衰,延年益壽。
如何才能減少身體消耗?
也就是養生界提倡的節能養生法,主要有3種。
一、慢養生
慢養生是節能養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資料記載,古代的人一呼一吸所用時間為6.4秒,但是現在的人用時為3.3秒,或3.33秒,比古人快了一倍。
隨著人類生活節奏的加快,呼吸的頻率也越來越快。
生命的長短與呼吸頻率成反比,呼吸頻率越慢,壽命越長,呼吸頻率越快,壽命越短。
慢養生最主要的是心要慢下來。
不急不躁,減少慾望、減少情緒波動。
心慢下來了,心跳、呼吸以及臟腑的活動都會慢下來。
心平則氣和,氣和則血順,氣血順暢則陰陽平衡,身體自然就健康。
平時,不管是吃飯、洗澡、做家務都可以放慢節奏。
休閒時間弄弄花草,去公園、郊外散散步、呼吸新鮮空氣,放鬆心情放慢腳步,是最好的養生保健方法。
心態也要慢下來,少比較、少計較、少抱怨,多感恩、多包容、多寬容,心態好的人正氣消耗少,身體不容易患病。
二、靜養生
養生中有2大主張。
有人主張動養,有人主張靜養。
動養主要是運動養生;靜養主要是靜坐養心。
動則生陽;靜則養陰。
因此,動養適合陽虛體寒體質;靜養適合陰虛熱性體質。
男人為陽,適合多動;女人為陰,適合靜養。
年輕人宜多動,中老年人宜靜養。
動養不能一味只動不靜,否則容易耗損陰精。
靜養並不是主張坐著不動或動不動就躺床上或窩沙發上。
靜養主要是養心,讓心靜下來,減少雜念減少對氣機的擾亂。
現代社會,節奏太快、生活工作壓力太等,人大多處於浮躁狀態,更需要靜養。
當然,需要配合適量運動,比如:休息時間做一些如快走、慢跑、打太極等運動。
運動強度不要太激烈,以微微有出汗的感覺最好。尤其是氣血不足體虛者,更不宜劇烈運動。
靜養可以在睡前1小時或休息天靜坐下來聽聽音樂、看一些正能量、修身養性的書籍,讓內心回歸平靜,把一天的疲勞、煩惱、浮躁統統拋棄。
心清則身清,身清則正氣內存,然邪不可干。
三、低溫養生
《黃帝內經》指出「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
意思是生活在高山上的人壽命比較長。
為什麼?
因為高山上的溫度比較低,可以降低代謝的速度,降低陽氣和陰精的損耗。
低溫養生法因此而來。
現在,一到冬天各家各戶開空調、開暖氣,這並不利於健康。
養生應順應自然規律才是正道。
寒冷的刺激可以使人體血管得到收縮舒張的鍛鍊,也有利於激發體內陽氣抵禦寒凍。
因此,冬天暖氣不要開得太大,衣服不要穿得過多,適度的寒冷刺激可提高身體免疫力,有利於強身健體。
另外,我們要多接地氣,多吸陰氣,多飲地下水、井水、礦泉水。
同時,低溫養生還要多吃水生食物,比如說水稻;越冬食物,比如冬小麥、大白菜、冬梨、蘋果、冬棗等。
生命的延續是因為身體內能量儲備充足,節能養生就是減少陽氣、陰精的消耗,維持機體陰陽平衡。
日常生活中,飲食、房事等方面也要節制有度,減少消耗,少消耗是延年益壽最簡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