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錢江隧道,杭州和海寧兩地市民都不陌生。這條南接杭州蕭山、北接嘉興海寧的特大越江公路隧道已經建成通車6年。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6年,屬於試運營期。昨天,錢江隧道正式通過竣工驗收,這標誌著該隧道正式進入運營期,開啟了「新征程」。
錢江通道示意圖
據了解,錢江隧道及其南、北接線全長43.6公里,又被稱為「錢江通道」,是「跨杭州灣三大通道」的收官之作,是杭州蕭山及其以南地區,接軌上海市、連接嘉興及蘇錫常地區的快捷通道。
一條穿江而過的錢江通道
拉近錢江兩岸三市距離
2014年4月16日,歷經5年建設的錢江隧道通車試運營,讓嘉興地區與蕭山、紹興等地的空間距離驟然縮短為40分鐘左右。
「錢江通道及接線工程與嘉紹跨江通道一樣,方便了海寧、海鹽等地的人去蕭山,以及浙南地區的人北上。」杭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錢江通道通車後,蕭山與海寧往來的車輛,僅需5分鐘就可以抵達彼岸;而從紹興到嘉興,走錢江通道要比走杭州繞城東線節省19公里路程。如果從紹興及蕭山大江東出發前往嘉興、上海等地區,也不用再經過杭州市區。
海寧市民王先生因為工作原因經常往返于海寧與蕭山兩地。「現在從錢塘江北岸去杭州市蕭山機場,走錢江隧道過江節約了很多時間!」王先生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統計,錢江隧道通車試運營以來,車流量呈逐年穩步上升趨勢。2014年通車當年,日均車流量還只有3000車次左右,今年1月—9月,錢江隧道雙向總流量為270.85萬車次左右,日均車流量為9921車次。特別是9月份,日均車流量達12393車次。
「錢江通道工程北接線段通車後,項目流量預計將有大幅上升,屆時項目社會效益將更加顯現。」業主單位杭州建元隧道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衛新說。
記者獲悉,錢江通道北接線項目(錢江通道及接線工程杭浦高速至滬杭高速段)已於2017年開工,預計2021上半年建成,屆時,整個錢江通道將全部建成,將讓杭州灣形成「一灣三通道」格局。其中錢江通道北接線將與杭州第二繞城高速公路連通,有效緩解杭州繞城高速的交通流量壓力。
一條以盾構法施工的越江隧道
五分鐘就可以穿越錢塘江
據了解,錢江隧道是錢塘江流域第一條以盾構法施工的大斷面越江隧道,是一條擁有世界上最大斷面的盾構隧道。建設初期,為解決流域大型隧道工程建設一系列技術難題及工程風險,強涌潮、高水壓和高透水層等多個難點亟待突破。
「當時,作為錢江通道及接線工程的關鍵控制性工程,需要打造一條連接錢塘江南北岸的新通道。」 薛衛新透露,建橋,還是隧道,成為前期研究中各方爭論的焦點。
最終,因錢江隧道北岸臨近觀潮勝地——海寧市鹽官鎮,為保護錢江涌潮的自然奇觀,隧道過江方案被採納。其中,江北大堤前身為明清時期魚鱗石塘,自身結構相對比較脆弱,保護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為確保大堤的穩固,浙江省錢塘江管理局要求盾構穿越工程中大堤最大沉降量不得超過1厘米。
為此,錢江隧道開展了《錢塘江流域大斷面盾構隧道關鍵技術研究》,特別針對錢塘潮湧對盾構隧道開挖面穩定性的影響進行反覆論證。在施工中,克服了多項複雜地質和自然條件等不利的施工因素,採用世界上最大外直徑的盾構(外徑15.43米)技術施工。過程中,經歷錢塘江8年來最大的天文大潮考驗,如期順利地完成了3250米的掘進任務。值得一提的是,在穿越江北大堤時,江北千年古海塘的沉降得到有效控制,成功確保了世界最大直徑盾構的安全穿越。
據了解,2016年,錢江隧道及接線工程榮獲國際諮詢工程師聯合會所頒發的菲迪克2016年度工程項目傑出獎,是「浙江設計」首個獲得國際工程諮詢「諾貝爾獎」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