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離世第三天,宋慧喬起訴鍵盤俠:網絡暴力,真的會殺人

2019-10-17     木棉說




世上最諷刺的疼愛是:

「當你開始死去,全世界突然愛你。」


但這種畸形的關注,會隨著雪莉的逝去而停止嗎?

事實證明並不會,他們會把目標馬上瞄準下一個獵物。

雪莉離世第三天,今天的新聞:

宋慧喬不堪受辱,忍無可忍,向警方起訴了15名網絡用戶,並將兩名惡評者移交了檢方。



網暴宋慧喬的網民中,有多少是網暴雪莉的。

其實,雪莉也可以尋求起訴他們的。

上綜藝《惡評之夜》,面對網上鋪天蓋地的惡評,她站在台上只會手足無措地說:

「我不是那樣的……」「那些全是騙人的。」

罵她最厲害的黑粉,她也曾下定決心去起訴他,但是看了對方手寫的一封道歉信,她不想因此毀了對方的前途,就放棄起訴了。








但是前仆後繼的惡評者有放過她嗎?

並沒有。

最後,她死在了京畿道一棟公寓,沒有對這個世界留下一句話。

她對這個世界,該有多麼失望啊。




另一件事也讓木棉姐姐非常氣憤。

雪莉去世之後,宋茜的動向成為大眾關心的話題。

被質問為何沒有第一時間發文悼念,宋茜的微博被網暴淪陷。



這是一群多麼可怕的人?

難道別人心中的悲傷非要讓你看見?

難道別人真實的情感,不比網絡暴民們假惺惺的悼念更懇切?

雪莉離世第三天,宋慧喬起訴鍵盤俠:網絡暴力,真的會殺人


作為Fx組合的大隊長,宋茜曾經親手給雪莉穿衣服,抱著雪莉下舞台,

曾經說過「像我孩子一樣的雪兒,我的肩膀永遠是你的」寵愛她,

不悼念不代表心中並不難過,不能被表達的悲傷才最深不見底。

事實是,得知噩耗的宋茜,第一時間放下工作,趕上飛往首爾的最早班機。




據航班上的空姐爆料:

「感覺她真的很難過,看上去也很疲憊。下飛機一個巨大無比的禮盒都忘了拿。」


面對無孔不入的網絡暴力,有位網友分析的很有道理。

宋茜即使發文,網絡暴力也會罵,罵她蹭逝者的熱度。

所以,發現了嗎,面對網絡暴力,實際上,你做什麼都是錯。

《烏合之眾》中說:

群眾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假如謬誤對他們有誘惑力,他們更願意祟拜謬誤。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誰摧毀他們的幻覺,誰就會成為他們的犧牲品。


數量,即正義。

混在大眾中作惡,不僅可以免除罪惡感,甚至覺得天經地義,網絡暴力正是如此。




你聽過殺人誅心嗎?

事實上,不止明星被網絡暴力「殺」害,普通人也會遭到網絡暴力。

還記得那個不堪忍受網絡暴力,自殺身亡的女醫生嗎?

2018年8月20日晚,安姓女醫生在游泳時被兩名小男孩猥褻,男孩當時拒絕道歉並朝她吐口水、扮鬼臉一系列侮辱性動作。

安醫生丈夫實在忍不了,就將兩個小男孩的頭往水裡按,並教訓了幾句。




隨後男孩家長不願意了,跑到更衣室毆打安醫生,驚動了警察,經調解安醫生老公跟孩子道歉。

沒想到熊孩子家長還不滿足,第二天鬧到安醫生的工作單位,要求領導將安醫生開除,另外還歪曲事實剪輯視頻上傳網絡,安醫生被網絡暴力圍攻。

安醫生最終不堪壓力,自殺以證清白。

如此,網絡暴力的名單上又多了一個血淋淋的姓名。

但是網絡暴力停止了嗎,反思了嗎?

他們把網絡暴力的矛頭對準熊孩子及父母,化身為道德衛士進行批判。

隔著螢幕散發的「蒙面惡意」,猶如鈍刀割肉,讓受害者之傷常年難以磨滅。

這樣沒有底線的發泄,一次次讓鮮活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網絡暴力是一種語言暴力,並不只存在網絡中,也存在現實之中。

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

一位年僅28歲的年輕媽媽,帶著兩個兒子跳河自殺,看了她留下的遺書讓人憤怒。

原來她的走投無路都是被村裡的流言逼的。

而流言的散布著,是她吃飽沒事幹的公婆。

在村裡造謠媳婦偷懶,不幹家務;回家沒事找事挑媳婦毛病,反過來對人說媳婦不孝敬;辱罵媳婦賠錢貨,光會花錢,不會掙錢。

而公婆口無遮攔的時候,丈夫卻不敢發言:

他們是我的父母,我總不能跟他們干仗吧。


在村裡呆不下去的媳婦回到娘家,誰知娘家人聽信公婆的壞話,以為女兒真的不孝順所以不讓她進家門。

生無可戀之下,她帶著兩個兒子走上了不歸路。

流言如猛虎,無論在網絡還是現實中,都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利器。

錢鍾書曾說:

「流言這東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蘊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惡意,比流產更能讓人心力憔悴。」


語言暴力的威力比鋒利的刀劍更為可怕,也更為陰毒。

所謂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英劇《黑鏡》第三季第6集《全民公敵》里,講了一個大眾被網絡暴力反噬的故事。

故事開始,因為發表爭議性的文章而被網絡暴力的專欄作家喬•鮑爾斯離奇死亡,據丈夫回憶,作家是自殺,而且死前非常痛苦;




隨後,黑人說唱歌手塔斯克竟也離奇死亡,出事前一晚,塔斯克因為在電視中炮轟9歲小男孩對他的舞蹈模仿而引發了全網攻擊;




當網友發現每次攻擊目標都會死去的時候,立即全網掀起一場狂歡。

甚至演變成了一場殺人遊戲,遊戲的規則很簡單:

選擇殺人對象;發布他的名字和照片,加上「去死」的標籤;人氣最高的目標每天5點會被處死;遊戲每天重置。





遊戲的最後走向是——懲罰全網使用過「去死」標籤的玩家,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結果是參與網絡暴力的30多萬人無一倖免。




這一集可以說是對所有鍵盤俠的死亡教育:

你所有投注到別人身上的惡意,總有一天會回到你身上。

所以,當你不了解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評論一個人。

你不會知道別人經歷過什麼,現在什麼感受。

語言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一句話可以拯救一個人的生命,也可以把一個人打入深淵。

說話前要經過大腦思考,而失去理性思考的網絡暴民,發表惡毒的語言,他們距離惡,並沒有那麼遠。

《嚮往的生活》里何炅談藝人如何面對「網絡暴力」的一段。

「當你心裡有惡意,同樣的惡意也會找到你。你對別人做什麼事情,別人也會對你做什麼事。」


在這個偌大的網絡世界裡請不要爭先恐後的做「惡人」。

人,要為自己說的話做的事負責。

凡事有度,你可以不喜歡他,甚至可以討厭他,可你不能傷害他。

這是說話的底線。

請口下留德,也是為自己積德。

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這世界真的是會孽力回饋的,你手裡揚起的火把,遲早燒到你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latP3G0BMH2_cNUg0Q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