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北站,是目前紹興人流量最多的執勤點,防疫壓力大,風險也大。這裡,駐守著一群柯橋區公路人。防疫期間,每天一班執勤要接觸、登記信息將近200人次,打300多個核實旅客身份的電話,偶爾還會碰到和確診病例有過接觸的乘客,工作十分辛苦,但他們用耐心和愛心感染著每個人。
兩位親人去世,他泣別奔一線
柯橋區公路管理處副主任黃曉祥是這支隊伍的領頭人。疫情期間,黃曉祥的兩位親人先後去世,為了不影響防疫戰鬥,他對單位、同事和朋友都隱瞞了這個情況。匆匆向親人的遺體泣拜告別,他立即奔赴紹興高鐵北站帶隊執勤。
左一為黃曉祥
防護物資短缺,黃曉祥把指揮部派發的僅有的兩件防護服讓給年輕隊員。他讓妻子買來了一次性雨衣,進行小小改造,當作應急「防護服」。
高鐵北站檢查口晚上特別冷,執勤人員冷了只能站起來跳跳走動一下,或者兩個人背靠背站著熱乎一下。為了確保工作不出一點差錯,黃曉祥和隊員們一絲不苟,對每一個人仔細地查問諮詢、登記信息,對一些身份不明確的旅客還要一對一、點對點地聯繫相關的社區、村、企業,甚至是鎮街的領導,逐一核實來訪旅客的真實情況。他們經常是忙得顧不上吃晚飯,想吃的時候,飯也差不多結成冷冰冰的飯塊了,只能象徵性地撈幾口冷菜填一下胃。
他們每天打300多個電話核實旅客信息
高鐵站執勤比較特殊,前來的旅客大多路途較遠。每天黃曉祥他們一班執勤要登記 200多人次的信息,要打300多個電話核實每個旅客的身份,工作量可想而知。
執勤第一天,黃曉祥遇到一個從北京過來的旅客,經查發現他是個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但是前面檢查的人員又忘記了告知。
「他和我對話交流的時候,還不時地摘下口罩,把頭靠近來講話。當我覺得有點懷疑,再次拿身份證去公安系統上核查的時候,才發現這個旅客是與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當時整個人都嚇出了一身冷汗。而且,該旅客還不配合,責怪我們查得太嚴了。通過 3 個多小時的耐心勸說,最後把這個旅客送到紹興市疾控中心進行強制隔離醫學留觀。」黃曉祥說,事後想想仍非常害怕。
也有讓黃曉祥感動的時候。從溫州樂清來的一家三口回柯橋奶奶家,但柯橋這邊社區不肯接收。從當天下午3點一直到晚上7 點,黃曉祥一邊要接待不斷進站的旅客,一邊要幫這戶人家打電話聯繫社區,說明具體情況,解釋工作政策, 整整4個多小時,最後社區幹部終於答應接收這一家三口,並配合做好隔離等措施。
「聽到社區願意接收,這一家的5歲小女孩臨走時,跑過來抱著我的腿,奶聲奶氣地說謝謝叔叔。那一瞬間,我覺得所有的口乾舌燥、所有的身心疲勞都消失了!」黃曉祥幸福地笑著。
赤腳進家門,鐵漢柔情護小家
黃曉祥每天需要連軸轉13個小時,到夜裡2點才能回家。為了保護家人,他在進家門之前,把身上的衣服、褲子和鞋子全部脫了下來放在門外,赤著腳、穿著棉毛衫褲,走進家門,儘量不跟家人接觸。
「由於接觸的人比較多,話講得多,臉上、衣服上……渾身上下都是黏糊糊的,甚至鼻孔里都能掏出一把細細的沙塵狀的東西。我怕身上會留很多細菌,怕把這些病毒帶給家人,但是深更 半夜了家裡也沒有消毒的東西,我只能脫了衣服,儘量不把髒的衣物帶進家裡。沒辦法啦,疫情當前,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只有眾志成城,打贏這場仗,才能保護我們的小家。」黃曉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