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父親:我們期望自己長大,卻不願你老去

2020-06-19   第一心理

原標題:致所有父親:我們期望自己長大,卻不願你老去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朱自清在自己的回憶性散文中寫道:

「他往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等他的背影混進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這大概是很多人對於「背影」這個概念最大的體會,這也同樣是很多人對於父親的共同感受。

我剛上大一的時候,腆著臉皮讓父母送我,其實也就想帶父母見見小縣城外的世界。

一開始父母還是很極力拒絕,但是父親嘴上說著不要,嘴角卻止不住的上揚,那時候我就更加堅定了帶父母到大城市來看看的想法。

那是我第一次將與父母相隔甚遠,也是第一次看見父親哭。

父親在返程那天,彆扭地說著:

「孩子,以後你就自己照顧好自己哈,父母不在你身邊,別讓自己受委屈,我們心疼。」

這是父親為數不多直接跟我表達感情的時刻。

我跟父親都不是善於表達感情的人,所以氣氛一度很僵硬,且尷尬。我點點頭沒說話,別說擁抱了,連父親的手都沒拉一拉。

只是看著父親轉過身去,走了幾步就抹起了眼淚。父親看起來又瘦又小,曾經那麼挺拔的背影,怎麼忽而瞧著就佝僂龍鍾了呢?

那是我第一次發現,我的父親正在變老,並且已經老了。

我曾經不止一次的想過,我之所以覺得父母近幾年衰老的速度越來越快,是不是因為「 自我應驗預言( 即如果期待某件事發生,它就真的會發生 )」所導致的。

畢竟我一度想要快點長大,想要快點成為父母的依靠,會不會在不知不覺中,就存在「默默期待父母變老」的情況?

直到去年父親節,父親接過我送的禮物後,說了一席話讓我徹底打消了那樣的想法。

我的父親說:

「以前我真的不覺得自己老,但是看著你越來越懂事,越來越獨立,我才發現自己在慢慢淡出你的世界。想為你做的事還有很多,卻無力再一一辦到,這時候我才明白,我是真的老了。」

父親說這段話的時候,始終垂著眼,眼神都變得特別暗淡。

沒有誰期盼誰長大,也沒有誰期盼誰變老,只是大家都被時間追著跑。

好像大家都是這樣——隨著年歲的增加,親情成了不能輕易觸碰的話題,尤其不能深談,仿佛多說一些,眼淚就會忍不住湧出來。

由於工作的原因,現在一年也就回家一兩次,越是這樣,我就越能清晰的感受到父親身軀的變化。

當我頭頂的高度剛剛觸及父親的腰部時,我總是拚命往上竄,總想看看父親的肩膀到底有多寬。

後來目光所及之處到了父親的肩膀,我就又想要再長高一些,去看看父親所看見的風景。

再後來,倒是能看見父親所看見的高度了,父親卻變矮了。曾經需要仰著頭才能望見的大樹,好像漸漸變得不再那麼高大了。

你問我父親的背影到底是什麼樣的,或許我會回答你不知道。因為長久以來,我見得最多的是父親的正臉和側臉。

但如果你去問我的父親,我的背影是什麼樣的,他或許可以立刻回答出來。

他能夠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認出我的背影,我卻難以從人群里快速準確的辨別出,哪個才是他。

我們一路往前跑,留給父母最多的不是擁抱,竟然只是背影,這大概是絕大多數子女的遺憾和悲哀。

我曾經問我的母親,為什麼每年的父親節都是在母親節之後,我的母親打趣說道:「因為天底下所有的父親都來自母親啊,沒有母親哪來父親。」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父親有不一樣的見解: 「因為天底下的父親都不太擅長真情流露,安排在更炎熱的日子裡,能夠有效避免父子、父女間的擁抱,這種擁抱簡直是人間尷尬!」

是的,我的父親一直都不太擅長處理溫情畫面。在他看來,能夠避免不必要的肢體接觸就千萬別接觸,否則真會四肢僵硬,不知道該怎麼辦。

至於我是怎麼知道,還不是因為我在他「人間尷尬」話音剛落時,就猛地抱住了他。

父親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父親與孩子的關係在一開始,並不會多親密,之後父親的影響才會產生效果。

西方的教育心理學家認為,父親不僅是保護者和教育者,更是孩子成長的榜樣。 此外,從社會學系理論角度分析,父親對孩子性別認同、性格形成和社會角色定位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知道你與自己父親相處的時間有多少,但是在即將到來的父親節之際,希望你可以給他一個驚喜。

嘗試擁抱一些也好,陪他吃頓飯聊聊天也好,哪怕只是打個電話說一聲「父親節快樂」,都好過你什麼都不做。

生活中的驚喜是需要製造的,你怎麼就知道你的父親一定不喜歡你送上的驚喜呢?

祝願天下的父親都有個好身體,都可以跟自己的孩子嬉戲玩鬧。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laying Pygmalion:How People Create One Another》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