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每隔一段時間就習慣性崩潰。做什麼都提不起勁來,有時候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患了抑鬱症。
再隔一段時間又習慣性自愈。一件件做好眼前的事情,也會為生活中的小確幸感到開心。
就這樣,在崩潰與自愈之間循環往復。
漸漸的,所有的崩潰和自愈都是靜悄悄的。
| 1 間歇性崩潰,我們都一樣
「我今年廿九歲,未婚,是一家報關行最低層的辦事員。
常常在我下班以後,回到租來的斗室里,面對物質和精神都相當貧乏的人生,覺得活著的價值,十分……
對不起,我黯淡的心情,無法用文字來表達。我很自卑,請你告訴我,生命最終的目的何在?
以我如此卑微的人(我的容貌太平凡了),工作能力也有限,說不出有什麼特別的興趣,也從來沒有異性對我感興趣。」
這是署名「一個不快樂的女孩」的讀者,曾給三毛寫的一封信。
信里字裡行間都是無力的味道。
看到這個不快樂女孩的描述,你是否也有那麼些共鳴?
普普通通的工作,乏味的生活,看不到的未來……和不快樂的女孩一樣,我們對生活也有相似的困境,對人生有相通的迷茫。
我們一樣的平凡。
時光飛逝,但一切卻似乎還在原地踏步。
一不小心就到了各自的 20 、 30 、 40 、 50 歲,曾經期待的理想的生活卻一樣都沒有實現。
我們一樣的自卑。
渴望被愛,卻沒有愛或不愛,亦或是愛而不得。
總是懷疑自己這麼普通是否有人願意喜歡這樣的自己,遇到優秀的人第一反應就是逃避。
我們一樣的無力。
工作,生活,家庭,意外,生病,任何兩個字都會成為心頭一座山。
背上的擔子越重,心裡的希冀越來越少。
此情此景,很容易想起北島的一首詩:
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失望,無力,壓抑,抑鬱,有些痛苦就像村上春樹寫道的:
「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會。它永遠一成不變,如無風夜晚的雪花靜靜地沉積在心裡。」
的確如此。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個人都會經歷過這樣一段黑暗的隧道。
放棄,坐在隧道里哭泣,便是不幸的開始。
摸黑,含著淚走出去了,便是你的成人禮。
| 2 習慣性自愈,是成年人的必修課
特別喜歡陳奕迅在《baby song》里對世界的解讀:
可惜世界不及你好,原諒我們,我們都還在找,而時間它只負責流動,不負責育你成長。
世界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好,不管哪個階段人們都有各自的困擾。
我們會和生活慪氣,打架,通常情況下,勝者永遠是不可一世的生活。
而時間它總是扮演著旁觀者的角色。它只負責流動,它不負責育你成長。習慣性自愈,是成年人的必修課。
但習慣性自愈,不是等時間治癒自己,不是等著時間給我們答案。
而是一邊改變,一邊催促著時間給我們答案。
成年人最好的自愈方式是:親手重建自己的生活。
怎麼親手重建自己的生活?
三毛在給「不快樂女孩」的回信中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這封信,也適用於每一個想要熬過黑暗,走出困境的你。
三毛在回信里寫道:
「從你短短的自我介紹中,看來十分驚心,二十九歲正當年輕,居然一連串地用了——最低層、貧乏、黯淡、自卑、平凡、卑微、能力有限這許多不正確的定義來形容自己。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也反覆思索過許多次,生命的意義和最終目的到底是什麼,目前我的答案卻只有一個,很簡單的一個,那便是尋求真正的自由 ,然後享受生命。」
隨後她站在女孩的角度,給年輕的女孩幾點建議。
「如果我是你,第一步要做的事是加重對自我的期許與看重,將信中那一串又一串自卑的字句從生命中一把掃除,再也不輕看自己……
如果是我,第一件會做的事情,就是布置我的房間……
如果我是你,當我發薪水的時候,我要給自己用極少的錢,去買一件美麗又實用的衣服。
下班後也有四五小時的空閒,那時候,我可能去青年會報名學學語文、插花或者其他感興趣的課程……
你看,如果我是你,我慢慢的在變了。」
看完三毛的回信,你有沒有發現:
同一個境遇,不一樣的思考方式,不一樣的行為,就會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當三毛設身處地地代入不快樂女孩的身份,她也可以通過微小的改變,變成另一個完全不同的,逐漸豐盈美好的女孩。
而且,這些改變,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可以做到的。
| 3 越是難熬,越要靠自己重建生活
《肖申克的救贖》里的台詞說的那樣: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
改變生活,享受生命的方法很多很多,但問題是你一定要有行動,沒有一種空想能讓你改變現狀。
越是迷茫的時候,越要靠自己走過去。
越是難熬的時候,越不能宅著不行動。
以下 3 個建議,送給想要重建生活的你:
1. 你要學會花時間豐盈自己
沒有人天生就足夠富足完美。
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的豐盈都是後期點滴的積累而來。
運動,讀書,旅行,培養一個愛好,當你花時間去豐盈自己,任何一種愛好都可以讓你一點點變好。
2. 你要學會花錢買幸福
生活的滋味有千萬種,你怎麼去品味生活,生活就有什麼樣的味道。
你要花錢去買幸福,讓生活多一點的儀式感,給自己每天一些獎勵,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
3.每天做兩件不喜歡的事
毛姆說:「為了使靈魂平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
沒有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讓自己成長,也讓自己發現不同的可能性。
木心說:「生命是時時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崩潰自愈交織的日子,別懷疑自己,這就是生活的常態。
在崩潰邊緣時,請相信自己足夠強大,你肯定走出困境。
行動起來,改變就從這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相信自己,美好其實一直與你環環相扣。
文章來源於十點讀書 ,作者十點張梓夕。本號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