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免疫是否可行?瑞典的「防疫神話」震動世界,你怎麼看?

2020-04-25     健康plus

自從新冠肺炎在全球開始爆發之後,大多數的國家都效仿中國採用居家隔離的方式來阻斷病毒大面積的傳播,不過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像瑞典比較個性化和佛系的國家,在應對新冠肺炎上面採用的就是拖延式消極抗議。

在英國國內因為這種非常佛系的抗疫態度,他們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而瑞典依舊還是我行我素沒有採取封閉管理措施,可能要走上「群體免疫」的道路。

想要達到全體免疫的要求首先就必須要有60%的人成功感染上新冠肺炎病毒,然後從中來獲得相應的抗體,算是對抗新冠肺炎最簡單有效的一種方式。但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之下,大規模的人感染新冠肺炎很容易導致死亡的出現,因此被大家稱之「賭徒之路」。說實話採用群體免疫的戰略其實就是相當於是賭博,在遇到醫療資源出現擠兌的情況下就會有大量的人員死亡。

瑞典這種「群體免疫」措施迎來了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的不滿,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會將全球帶入可怕的病毒危機當中。正在大家表示強烈反對的時候,讓人意想不到的局面出現了,瑞典國內的疫情開始逐漸的好轉,截止到本月20日單日死亡人數已經成功降低到40人,而新增病例和上周相比較起來也下降了一半左右,全國範圍之內總確診人數為14777例,死亡率比法國、義大利都還要低。

英國和瑞典是唯一採用該戰略的兩個國家,但英國開始不久之後就放棄了,而瑞典在一片罵聲當中頑強的堅持下來,他們真的做對了嗎?

瑞典和其他國家抗疫戰略上是完全不同的,從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對酒館、學校等人員密集的地方進行封鎖隔離,堅持「三不策略」也就是不隔離、不封鎖、不檢測,只會對重症患者進行治療,雖然整體的死亡率也是不低的,但和眾多重災國家相比較起來,情況還算是比較不錯的;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瑞典的經濟在本次戰役當中影響很小,生活、生產基本沒有受到疫情的干擾。

但瑞典並不是完全沒有預防措施,針對70歲的老人政府也是要求他們禁止出門,減少與人接觸。相關政府人員表示,老人是他們防疫的重點也是死亡率比較高的一個人群,因此必須要積極的做好因為探望老人而感染的措施。

其實群體免疫在歐美地區也有很多的國家發生了,尤其是那些死亡率超過10% 的國家。像西班牙、美國、法國等國是不可能在病毒完全結束之後重啟社會,而是會在醫療資源稍微得到緩解之後開始逐漸的恢復社會活動,現階段丹麥國內已經恢復了部分兒童去到學校,預計在5月份的時候會將活動人數放寬到500人。

從相關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很多西方國家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但對於其他國家來說如何更好地應對輸入患者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kQ3TsXEBiuFnsJQVqT5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