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長郡理科實驗班,一個夢想與奇蹟的交匯地,一個驕傲與榮譽的代名詞。
2019屆長郡中學畢業生錄取數據
清華北大錄取人數:74人
600分以上人數:677人(占全省6.68%)
理科前3000名,文科前2000名人數:理科314人,文科145人,共459人。
當成績出來的那一剎那,眾人稱讚,無比光鮮。然而,很少有人關注,在如此光鮮靚麗的成績背後,這些牛娃又有怎樣的心路歷程?
十七歲的陽光,雖然它會遲到,但總會到來——題記
前幾天去圖書館,看到一本書,便無來由地將它借下來了。
只是因為它的名字叫《天空之上》,很容易勾起我童年裡的夢想。
只是因為它的封面是一片廣袤的蔚藍,有兩朵花正在努力地向上生長。
只是因為它是一些跟我年齡相仿的接近十七歲或已然十七歲的筆觸。那些字裡行間,他們歌詠,他們朝拜,他們用一個爆 - 破的姿態讚美著十七歲的陽光。
而我呢?我未來的十七歲陽光,在哪兒?
長郡理實,一個光亮的名號,但我知道,它所要肩負的艱苦有多大。開學之初,我望著身旁一張張陌生又即將熟悉的臉,感到一陣傷感。此前,我們互不識互不知,在這裡,我們絲絲縷縷發散開的命運金線綁在一起,一起渡過最辛苦的三年,然後散落在人海,又不識,不知,原來命運也只是虛無呢。深深烙在我心中的,最後只怕是苦痛吧。
教室里,桌上、座位旁總塞滿了書,放也放不下。思維一定跟著老師走,一不留神就會遺漏。老萬總是跟我們說,下課要安靜,不能吵,不能亂蹦,坐在座位上好好地寫作業。曾經聽過一個玩笑,說理實寢室里的老鼠真辛苦,十二點之後才能出來活動,早上六點半又會被吵醒。只好苦笑吧。
每周星期天上午,我們有半天的自習,休息時間被占去的苦悶里,我卻驚奇地發現:星期天上午第二節課的陽光,會把心中的每一個坎坷映照地燦爛,屋角的陽光總是徐徐地漏下來,浸濕了攤開的日記。那時的我,總是去想這接住奶黃色的光輝,投身於紅日上灼灼燃燒的烈焰,燃盡身上的苦痛與迷茫。
只是又能怎樣,上午的陽光終究會抽身從屋中離去。別人總是說,理實的孩子,只會讀書,除了分數外一無所是。是不是堆積的書本過早地磨去我們的銳氣?日復一日,我們佝僂的身軀趴在課桌上,寫,不停地寫!
這樣,我要怎樣抬頭去看見那未來,那青春的陽光。
上學期忙忙碌碌一下就過去了,開學考試的結果也不怎麼合人意。老萬說要分析試卷。我知道我錯的不是學習方法,錯不是努力程度,而是那一種刻骨銘心的自卑,一種對自己努力的質疑,一種對於投身社會功成名就的懼怕與壓力。
打電話給母親,在她眼裡,我永遠都是個犯了錯的小孩,她也永遠重複地說著「不要求我考清北,我應該要自信。」我只好「嗯,嗯」。倒是爸爸,發了條信息過來,話不多,只有一句:「兒子,爸爸以你為驕傲,從小到大一直都是。」
爸爸從小到大從來沒有表揚過我,父子倆話也不多,見了面頂多聊幾句新聞之類的。印象里十六年來他只送我去過4次學校,有一次還走錯了班。他總是對我提著這樣那樣的意見,所以以為,在父親的心中,我已經淡成了一片落葉。
原來父親還記得。
有一個八歲的小男孩,他為了一道數學題固執地解了一個下午,那樣一種開心,那樣一種投入。
有一個十歲的男孩,在沒人的時候,總是跑到閣樓去看小說,從此無法自拔地愛上了那些閒散的文字。
他十三歲那年,一個人在陌生的長沙,學習上沒有人告訴他方法,什麼都要自己探索。水果、衣服、生活用品,突然要自己去買。被別人欺負了,被別人罵了,苦也只能自己吞。周末的時候,看著別人大包小包地回家,他只好低著頭走在人群里,一句話不說,晚上躺在床上,默言地埋頭哭泣。
他十五歲那年去考理實,早上走出校門才發現身上只帶了十塊五,他甚至不知道怎樣坐車去長郡。他用那十塊五,買了兩盒餅乾做早、中餐,付了來回車費。中午的時候,困得要死,又沒地方去,只好靠在別人家的樓梯上休息,別人那種看乞丐一樣的蔑視的目光,他到現在還記得。但就是這樣,那一天困、累、餓,他考上了理實。
原來父親還記得,他的兒子從一個小縣城來到了省會最優秀的學校最優秀的班。
我一路走來,風塵雨雪。
沒錯,社會上不是會讀書的人掙的錢最多,但是這個社會,需要一些人沉下去思考,這個國家需要一些人擔起它的脊樑,這個國家需要一些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一個男孩子,只要他覺得對,就算全世界都反對,他也應該義無返顧地去做,咬緊牙關,擰緊拳頭,不到彈盡糧絕的最後一刻決不放棄!
因為這才是男!子!漢!
十七歲的陽光,請你等一會再到來。
天空之上的夢想,我會去圓,但不是現在。
我要努力,一路走向未來。
後記:當別人都盯著你飛得高不高的時候,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知道你飛得累不累。夢想舞台上的鮮花和掌聲,人人都嚮往,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忍受追夢的漫長過程。高考放榜您若看到了長郡理科實驗班的光鮮成績,請勿羨慕,更勿嫉妒,真的,建議您周末晚上到長郡門口走一走,看一看。這時候,您可以第一時間分出普通班和實驗班,因為普通班的教室漆黑一團,而實驗班的教室燈火通明。稍晚一點,您還可以看到很多在校門口守望的人。他們可能衣著光鮮,也可能樸素無華,但必然臉色安詳,眼神淡定,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等待——等待孩子出現並接回家去……一路走來,青春的陽光打濕筆尖的赤誠!一路走來,三年的積澱鑄就高考的光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