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女孩棄醫從藝,你看過的熱播劇頭飾她用易拉罐都能做出來

2020-01-12   手望Sowarm



​…


如果你手頭有一個剛喝完的可樂罐子,你會拿來幹什麼?


我可能只會反手扔進可回收垃圾桶。

嗶哩嗶哩上有一位粉絲量為23萬的手工up主,她家的易拉罐就特別有靈氣,能夠變成京劇里的鳳冠。這樣的易拉罐你還捨得扔嗎?


點擊量有59萬的手工教學視頻


點開雁鴻的B站「雁鴻Aimee」的視頻列表,映入眼帘是仿熱播劇頭飾的手作教程。


從《如懿傳》中周迅同款鈿子、耳環和護甲,到《香蜜》里楊紫大婚的髮飾,還有《知否》里趙麗穎的出嫁鳳冠,她仿製的頭飾簡直是把細節做到神還原。

左為雁鴻作品,右為劇中造型


雁鴻做髮飾用到的原材料,大部分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日用品。


喝完的汽水易拉罐、裝修剩下的紫銅絲、親戚家閒置的窗簾,在她手中都是創作的原材料。而做手工的輔助工具更是應有盡有,用土豆片進行翻模,用衛生紙做填充物。這一系列操作讓彈幕紛紛評論說:「我只能學會喝完飲料不扔罐子,後面我都做不到!」


有人說,用鐵皮和鋁片來做手工,可惜了雁鴻的手藝和創意,畢竟這些材料都不算什麼珍貴的東西。

對此,雁鴻解釋說,其實一開始用易拉罐等廢棄品,純粹是因為家中的材料用完了,而新購置的正在路上,因為要拍攝視頻所以才開發了替代品。沒想到這一無心之舉,成為了她手工教學視頻的一大亮點。

四川女孩棄醫從藝,你看過的熱播劇頭飾她用易拉罐都能做出來

雁鴻用易拉罐製作仿苗銀


如今,不少年輕人鍾愛古風頭飾,然而這些頭飾的價格卻讓人望而卻步。


雁鴻在自行摸索仿製古風飾品的過程中,創造了很多實用的材料替代方法。對於手工愛好者而言,這些經驗的分享十分有用。比如用滴膠做仿玉,用扭扭棒做仿絨花,用鵝毛和指甲油做仿點翠。

她在製作翟冠的視頻里提到,很多東西都是就地取材。「比起拘泥於原材料,我更在意的是過程。「手邊有什麼,就能利用什麼進行創作,雁鴻用她的雙手向人們展示了,藝術不挑剔任何素材,手藝才是藝術加工中最珍貴的東西。

《山海經》中西王母的髮飾製作材料


流暢的線稿、嫻熟的手法、穩而不亂的操作,可能很多人看完雁鴻的手作視頻,第一反應會覺得她是學美術的,至少所學專業多少與藝術設計相關。

其實她大學本科是學護理的。

因為從小就對古風手工感興趣,雁鴻從高中就開始做絲襪花等小手工,一直到上大學和工作,手工一直陪伴著她的生活。雖然畢業後當了兩年護士,但這個行業總歸不是她的興趣所在,加上工作強度大,她便決心辭職了。

辭職後,她學了半年化妝,做婚慶化妝師,熱愛手工的她有時候會給新娘設計髮飾。

雁鴻給客人設計髮飾


從絨花、發簪做起,到後來的各種設計複雜、層次繁多頭飾,雁鴻越做越精細,而後在家人的支持下,開了自己的工作室專職做頭飾。


製作一個京劇鳳冠,因為零件太多,僅是掐絲線稿就畫了足足有10頁。半透明材質的窗簾沒辦法用縫紉機進行加工,她就純手縫來製作,第一個貼羽毛的步驟就要耗時兩天。鬢花也是一片一片自己染。雁鴻在錄製的視頻里說道:「真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但是因為熱愛,她樂此不疲。雁鴻在微博上說,「真正想做的事,就是做不厭。不斷有更多的想法,自覺的去學習。這是不管窘迫和富足都會不計代價去做的事情。」


用鵝毛和易拉罐做手工


她的努力和付出,不僅體現在還原經典頭飾時對細節的追求,還有在設計的創新上的不斷嘗試,更體現在視頻的高產。所以,從發布第一個視頻,到成為超過560萬播放量的UP主,這個過程,她只用了1年多時間。

登上熱搜之後,有人認出她曾是自己婚禮的化妝師,也有關注許久的粉絲說寶藏博主終於火了。吸引流量的背後是雁鴻對夢想的執著和對中國古風的熱愛,而這個棄醫從藝的女孩,最終得到了認可,也如願以償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事業。

b站的十萬粉絲紀念品


這次的爆紅,讓很多人關注到她以外,也存在少部分爭議。


曾經有專業人士在她的視頻底下質疑,覺得她用的材料差,還說「你怎麼連焊接都不會。」對此,雁鴻坦言自己並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這些,目前只能做到這個水平,但不代表會一直原地踏步。她表示將來會學習珠寶設計或傳統工藝的技能,讓自己更加專業。


《如懿傳》中周迅的同款耳飾,雁鴻做的仿點翠


「用我沒學過的東西來吐槽我,我為什麼會感到羞愧呢?」雁鴻樂觀且客觀地看待這些質疑的聲音,並且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在進步。


2020年,她學習了花絲鑲嵌,還發了一些帖子,曬出做電焊的過程圖,網友紛紛說「又追不上你的步伐了」。

雁鴻做的花絲鑲嵌香囊


不僅僅在技法上不斷學習,她在創新上也從未停下來過。無論是讚揚或批評,都能成為一種動力,推動著她去探索未知的領域。

談及創作靈感,雁鴻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一個很大的寶庫,傳統紋樣凝聚著古人的想像力,可以作為服飾、妝容、衍生產品的設計源泉。敦煌的壁畫、定陵鳳冠的翠、千里江山圖的青、唐代仕女圖的紅,都是很好的色彩搭配教科書。」

讓不少網友驚嘆的山海經系列和敦煌供養人頭飾,都融入了雁鴻的巧思和設計。


雁鴻作品,山海經-夫諸


山海經頭飾系列主要以魔幻為主。為了打造一種置身仙境的感覺,她利用花藤、樹藤、樹葉等材料,代替傳統的金色或者銀色金屬,突破以往首飾材料的限制。

敦煌供養人壁畫中的頭飾,如果直接照葫蘆畫瓢做成實物,大面積的金色會讓視覺效果很悶。


於是,雁鴻想到了用銅網和銅片聯合使用,用掐絲的方法將葉脈逐根粘貼,形成了鏤空的透視感,整個造型就顯得沒有那麼死板,呈現輕薄如蟬翼的感覺。

雁鴻的作品-敦煌供養人


還有著名的半面妝,原畫作是平面作品,沒有立體效果可作參考,一開始雁鴻用羽毛、紙片進行嘗試,都沒有達到想要的光澤感。所以她花費半年多的時間,推翻了四個版本,最終才確定用銅片通過剪紙的方式分層製作面具。

雁鴻的作品-半面妝


作為一位粉絲量為23萬、視頻播放量有590多萬的UP主,鳳凰頭飾的教程視頻還曾被《國家寶藏》官方點贊。世界上手藝靈巧的人那麼多,雁鴻憑什麼走紅?

不斷學習、進步神速、加上天賦與耐心,或許就是她出眾的原因。


「製作」是可以慢慢打磨出來的,如果僅僅是仿製別人的作品,超越只需要耐心和時間。但「創作」是需要天賦的,靈感和創意才是別人無法輕易模仿的優勢。

就像攝影師會告訴你,同款器材也拍不出同款作品一樣,一個手藝人或者藝術家,最重要的是靈感、思想和個人特色。這是別人無法一比一仿製的東西。


在牛津大學演講的雁鴻


我們見過太多轉行專業的例子,其中不乏失敗的故事,也有許多文學家、歌唱家、藝術家成為行業傳奇。

平凡中的出類拔萃,其實就在於你的獨特。因為,才氣永遠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


參考文獻:

青年報《看小姐姐把易拉罐打造成鳳冠,這是什麼神仙手藝?》文/陳泳均

中國新聞網 《這些古風頭飾太好看了!你絕對想不到它們是用什麼做的》文/ 上官雲

新浪微博@雁鴻Aimee


內容為『手望Sowarm』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