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們來說,2020年的寒假, 應該是終生難忘的。
旅遊計劃變更了,走親訪友的計劃取消了,甚至連和父母一起逛商場,和同學打球、看電影、K歌、做社會實踐,都成了不能實現的奢望。出門要戴口罩,摁電梯按鈕要用紙巾……網上鋪天蓋地的信息,讓孩子們在對病毒的基本知識了解的同時,又在無形中擴大了他們的恐懼。面對這一系列巨大的變化,對孩子們的心理有影響是在所難免的。
本期莫愁家長智慧課堂特邀江蘇省婦聯「莫愁家庭教育」名師名家工作室專家、江蘇省特級教師黃友芹,為大家講解面對疫情,助力孩子增強心理免疫的方法。
本期莫愁家長智慧課堂有完整錄音
我是一位母親。最近,我看著我的孩子們窩在家裡出不去,拿著手機驚恐不安地翻看一則又一則消息,心疼無比。今天,我就和家長朋友們簡單地聊一聊,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助力孩子增強心理免役力。
一、鼓勵孩子釋放恐慌,耐心疏導
面對危機,恐懼是人之常情。我們要正視並接納自己的焦慮情緒。因為害怕,我們才會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保護自己。這些日子以來,我曾閱讀到的關於冠狀病毒的介紹推文中,有一篇通俗易懂,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看,標題為《孩子都能看得懂!帶花冠的病毒,你為什麼那麼壞?》(中國疾控中心出品)在此推薦給大家。
戰鬥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解放軍、政府工作人員,辛苦地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我們普通人每天都待在家裡,不串門,不聚會,非出門不可時戴口罩、手套,進出常消毒、勤洗手,這是配合,也是我們普通人戰鬥的方式。
放眼人類的發展史,人類經歷了若干次重大的疫情,但都戰勝了它們。2003年,我國成功地控制了SARS。之後,我們又面臨過禽流感等一系列病毒的打擊。困難只是暫時的,如今的中國,技術更進步,經驗更豐富,我們肯定能成功地控制和戰勝新型冠狀病毒。
面對疫情,我們既不要掉以輕心,也不要草木皆兵。要樂觀向上,為自己是一個年輕、充滿活力的生命而心懷希望。
二、要向孩子適度傳遞信息,同時認真防護
要想有效降低孩子的恐慌心理,家長首先要減少信息源對自己的影響。我們只需要看正規官方媒體的發布、報道,不要聽信小道消息、更不要製造和傳播流言。同時,還需堅定信念。當前,雖然暫時沒有治療新型肺炎的特效藥,但越來越多的患者治癒出院。我們要相信黨的正確領導、相信政府防護措施到位,相信醫生們有能力征服病毒,相信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會戰勝一切災難。我們要理性地告知孩子如何防護。例如,避免與病毒感染者接觸。面對無法迴避的交往,要戴好防護口罩,避免近距離接觸。勤洗手,講衛生,多消毒。倘若一時疏忽也不要過度擔心,過分緊張只能使焦慮升級。
三、維持正常作息,增強體質
正常、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保持生活的穩定性,對身心健康都有好處。假期,是讓我們調整自我、增進親情、自我管理的機會,並不是縱容我們吃睡無度。家長朋友可以建立一個類似學校上放學制度或是單位上下班制度的家庭作息制度。利用這個超長假期,和孩子一起學習、進步。例如,從時間管理、預習管理、課堂管理、複習管理、作業管理、錯題管理、考試管理等幾個方面,和孩子一起學習。孩子們雖然放假在家,但實際還是像在學校一樣,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四、豐富假期生活,轉移孩子們的注意力
作為家長,要學會在家庭里「搞事情」,努力讓足不出戶的日子也能風生水起,轉移孩子對疫情的恐慌。家長們可以試著和孩子玩一些與學習有關的趣味小遊戲。比如,漢字聽寫大賽,古詩接龍。或者和孩子一起建立家庭生活規劃,暢想未來,一起做飯、做菜,布置家居、歸置家居物品。再比如,和孩子一起邀請遠方的親友,在微信中開視頻聊天,把因為疫情不能相聚的親情時光溫馨補起。甚至,可以把一些有趣的家庭生活段子拍成小視頻等。
今年的春節,對我們來說非同尋常。雖然心頭多了一些沉重和迷惘,少了熱鬧的親朋相聚,但我們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建立更多的連接感和親密感。
要謹記,人類生命力的延續是憑科學、靠智慧。每一次重大的疫情,都是我們生存的威脅與挑戰,也是生命科學與人類智慧升級的重大契機。疫情雖然兇猛,但科學一定有「還手之力」。
2020年註定不平凡,讓我們管理好自己和孩子們的健康、保持安定的情緒,提高自身身心的彈性,快樂而有意義地過好每一天。
1
編輯:巴恬恬
校對:張秀格
審核:黃妍虹
莫愁大觀園
有溫度 有態度 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