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英雄走好,逝者安息;浩氣長存,家國永念。
願生者奮進,守望相助,舉國同心,人民安康。
今日(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開始前,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說,今天上午,舉國同悲,駐足默哀,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保障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恆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發布會上現場邀請了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就糧食安全形勢、春耕生產秩序、糧食儲備使用等來回答媒體提問。
糧食夠吃,不用囤積!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一些國家開始限制或者禁止糧食出口,造成國際糧價上漲,總得看,我國糧食是產量豐、庫存足,即使在前一階段國內疫情比較嚴重的時候,市場上的糧食以及各類副食品都是貨足價穩,老百姓家裡都是米麵無憂,現在更沒有必要去搶購囤積。看下面幾組數據:
糧食產量。這些年我們國家糧食連年豐收,已連續五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是13277億斤,創歷史新高,小麥多年供求平衡有餘,稻穀供大於求,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
人均糧食占有量。2010年以來,我們國家人均糧食占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
糧食庫存量。目前我們國家糧食庫存是充足的,庫存消費比遠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穀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
我國穀物進口量。我們國家穀物年度進口數量不大,去年凈進口1468萬噸,相當於不到300億斤,僅占我國穀物消費量的2%左右,我們進口的主要是強筋弱筋小麥、泰國大米等,主要目的是為了調劑需求結構,更好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超常規措施,穩糧食生產!
糧食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吃飯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中國有14億人,人人要吃飯、天天要吃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始終堅持立足國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而且飯碗里主要裝中國糧。
我國糧食生產已連續五年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去年糧食產量達到13277億斤。多年的糧食豐收,不僅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有效應對這次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有力地支撐。
今年,在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家採取了超常規措施來穩住糧食生產,有些措施是多年少有的。
一是春耕生產的關鍵節點,中央應對疫情領導小組及時下發了《當前春耕生產工作指南》,指導各地分區分級恢復農業生產秩序,確保不誤農時春耕備耕,穩住春播糧食麵積。
二是在春播大面積展開前,經國務院同意,農業農村部及時將今年糧食生產目標下達各省人民政府,把穩定糧食麵積作為約束性指標,層層壓實責任,確保今年全年糧食麵積的穩定。這也是多年少有的。
三是在農民選種備肥的關鍵時候,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來釋放重農抓糧的強烈信號。東北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稻穀補貼、產糧大縣獎勵資金等,這些資金規模總體是穩定的,而且繼續實施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並提高了早秈稻和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價。在當前國家財力相對比較緊張的情況下,這些政策能夠保持穩定,有的還能有所增加。
今年糧食種植意向面積是穩中略增的,目前夏糧長勢較好,豐收有基礎,春播進展總體順利,應該說,糧食生產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局。我們堅信,只要責任壓得實、措施落到位,上下共同努力,是能夠穩住今年糧食生產的,也有信心、有決心端牢中國人的飯碗。
應急保障,體系完善!
我國高度重視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經過多年努力,已經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國國情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從此次應對新冠疫情看,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發揮了積極作用,具體來講做到了「四個有」,即保障體系有支撐、市場波動有監測、應對變化有預案、保供穩市有責任。
第一個有,保障體系有支撐。我們構建了「三道防線」:一是有充足的原糧儲備;二是人口集中的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能夠滿足10到15天的成品糧儲備;三是我們布局建設一批應急加工企業、應急供應網點、應急配送中心和應急儲運企業。這裡有一組數據向各位記者通報一下,目前全國共有糧食應急供應網點44601個,應急加工企業5388家,應急配送中心3170個,應急儲運企業3454家。
第二個有,市場波動有監測。我國建立起兩級監測體系,國家級糧食市場信息直報點1072個,地方糧食市場信息監測點9206個,覆蓋了重點地區、重點品種,能夠密切跟蹤糧食供求變化和價格動態。
第三個有,應對變化有預案。我們建立了從國家、省、市、縣四級的糧食應急預案體系。
第四個有,保供穩市有責任。我國已建立了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強化統籌調度,要求各地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切實做到各負其責、守土盡責。
目前為止,未動用過中央儲備糧!
我國糧食庫存的構成主要分三大類:第一,政府儲備;第二,政策性庫存;第三,企業商品庫存。此外還有一部分農戶存糧,這部分通常不統計在庫存範圍內。政府儲備包括中央儲備糧和地方儲備糧,這是守底線、穩預期、保安全的「壓艙石」。
疫情發生以來,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加強市場糧源調度,有序組織拍賣政策性糧源,有效保障了市場需求。目前為止,沒有動用過中央儲備糧,除了個別市縣,絕大部分地區也沒有動用過地方儲備糧。
糧油應急,復工復產!
國內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時,正值春節假期,不少糧食企業也停產放假,糧油產量處於低位,但是全國糧油市場依舊運行正常,即便是在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全國的商場、超市的米麵油供應充足,價格也穩定。一方面與我國糧食連年豐收、供給充裕、庫存充足有關,剛剛幾位司長都介紹了。另一方面,全國糧油企業及時、快速復工復產,也對穩定全國的糧油市場起到關鍵作用。
疫情期間,加強了對全國糧油市場的調度支持,及時組織投放政策性糧食,保障生產原料,各省糧食部門積極協調解決企業的復工復產問題,各地糧食應急企業在應對疫情防控期間也發揮了積極作用,主動擔當作為,第一時間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全國應急加工企業5388家,其中已經復工4750家,復工率88.2%;復工企業的小麥和稻穀的加工能力每天96.2萬噸,摺合19.2億斤,按照每天一人一斤糧計算,僅這些糧食應急加工企業每天的加工能力,就夠全國14億人吃一天多。
鼓勵農民,種雙季稻!
為鼓勵農民恢復雙季稻,農業農村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而且有些政策是多年少有的,概括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
一是價格提高。2月28日向社會公布了早秈稻和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每斤提高一分錢,雖然不多,這是連續三年調低的情況下適當提高。
二是增加投入。我部會同財政部整合現有資金,主要整合了耕地輪作休耕試點、農業社會化服務、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等項目資金一共36.7億元,支持主產區來恢復雙季稻。
三是上下聯動。不僅是中央財政拿錢,地方財政也加大了對早稻生產的支持。比如說,江西拿出產糧大縣獎勵25%的資金支持早稻生產,湖南省級財政安排2億多元,支持早稻生產,主要用於集中育秧和機插秧。
總而言之:
糧食多年豐收,庫存較為充裕;
夏糧豐收有望,春播進展順利;
口糧完全自給,國際影響有限;
米麵隨買隨有,不必囤積搶購。
——「糧食還是要吃新的好!」
記者:付振強
編輯:魏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