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精準施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中國經濟復甦的力量正在匯聚。與此同時,全球抗疫鬥爭正在進入關鍵時期,中國與世界各國一道,攜手前行,生動地詮釋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偉大時代價值。
一段歷史,必將為下一段歷史提供養料。圍繞全球抗疫中形成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以及彰顯出來的深遠意義,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No.1
記者:從國際政治比較的角度,在您看來,這次抗疫鬥爭中,能夠突顯我國國家治理體系中哪些優勢?
高洪:疫情發生時,正值我國春節人口的大流動,疫情有迅速向全國蔓延的趨勢,新增病例呈幾何級數擴增。在這關鍵時刻,黨中央做出一系列部署。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把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作為關鍵著力點,形成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的戰略格局;各省市分類指導,嚴守「四道防線」,層層推進構建起抗疫防線。全國上下凝聚成抗擊疫情的團結力量,經過一段時間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境內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進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階段。在疫情防控期間,中國共產黨充分發揮了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No.2
記者:結合全球聯合抗疫,您如何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意義?
高洪:疫情無國界,人間有大愛。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各個國家誰也離不開誰,在通常情況下是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非常時期更是如此。新冠病毒不僅是中國的敵人,更是人類共同的敵人。自疫情發生以來,為迅速遏制疫情向全球擴散的緊急風險,中國以其巨大的犧牲、果斷的舉措,以封閉一個人口上千萬的城市作為代價來阻斷病毒的傳染源,舉全國之力阻擊這場人類歷史上的災難浩劫。同時疫情的全球蔓延,也讓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現實針對性,更加深刻認識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為解決當前乃至以後的全球問題、世界難題而必然做出的歷史選擇。
在全球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在應對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的過程中需要各國通力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顯,需要各個國家的民眾切實樹立和強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我們要全面、客觀、理性看待一些國家的防控舉措,還要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儘自己能力來援助其他國家,這也是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應有之義。
No.3
記者:在中國抗擊疫情關鍵時期,你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我一句「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讓中日兩國民眾感情升溫,增進了兩國人民的理解與互信。您認為,中日兩國在共同抗疫中有哪些經驗可以總結?
高洪:在中國政府和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很多國家伸出了援手。日本政府、企業、民眾及時提供防疫物資,緩解中方抗擊疫情燃眉之急。新冠肺炎疫情在日本國內擴散後,中國政府和地方、民間企業也向日方提供了口罩、防護服、PCR檢測試劑盒等抗疫物資,兩國專家及時舉行電話會議,就疫情防控策略等內容進行交流,還有旅居日本的中國公民在日本街頭免費贈送口罩,以不同方式回饋日本民眾的友好情誼。
從目前來看,日本出台的基本方針部分吸取了武漢防疫工作中的教訓,但卻採取了完全不同於中國的防控思路,施行預先分診、個人防範、重症優先的舉措。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策,是日本現有政治體制和醫療制度決定的。日本的私立非營利性醫院占比超過80%,公立醫院只有1800多家,此外以住宅區為主的街道開設有各類專科診所總計約10萬家。此外,私立醫院實行集團化管理,各分院信息共享,對疑難雜症都會通過網絡傳到遠程專家會診中心,儘量避免了患者需要跑到很遠的地方看病,大大減少了費用支出。以上是日本醫療體制的優點,有效分診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關鍵措施。
當然,上述制度能否應對大規模傳染病仍有諸多不確定性:一般醫療機構不會對患者進行相關檢測,私立醫院不希望因為新冠病毒導致整個醫院的正常工作陷入癱瘓。如果輕症患者無法及時確診,就難以獲得及時對症的醫療支持,轉變成重症的機率也將大大提高。
因此,每個國家好的做法都有可借鑑之處,但必須根據本國國情具體實施。
總之,「只有鄰國守住了,世界守住了,這場戰役才能迎來最終的勝利。」中日在抗擊疫情方面積極合作不僅有利於經驗共享、物資互助,而且對於維護正常的經貿往來,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至關重要。
記者:李元麗
編輯:魏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