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話題,叫「不發朋友圈的原因」發現大多數人都越來越不願意發朋友圈了,點開許久沒見的老友的朋友圈,也發現是冷冰冰的三天可見。
但在朋友圈裡,永遠都有這兩種人的存在,一種是動不動就發朋友圈,另一種是很久才發一次朋友圈。經常發朋友圈的人,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而很久發一條朋友圈的人,大多都是私下有能夠分享生活的人。
還有一種是不僅不發朋友圈,而且還設置了三天可見,不是因為他們不願意發,而是在每次點發表的時候,覺得沒必要,又刪除了。而你不發朋友圈的原因是什麼?
從前在我的朋友圈裡,經常會看到一個女孩每天都發朋友圈,大致內容都是她和男朋友之間的生活點滴,從聊天截圖到旅遊打卡,仿佛成了她的戀愛日記,記錄著兩個人最幸福的時刻。
可是前些日子,她突然在朋友圈消失了,我就點開她的頭像看了一下朋友圈,才發現設置了三天可見。和她聊完之後才發現是因為分手了。她說「關於前任的記憶實在太多了,看見了又難免會想起當時的場景,刪了也會捨不得,索性設置了三天可見」
而不發朋友圈,也不僅僅是因為分手,更多的是,我們已經在朋友圈找不到共鳴了。
當你發了一件自以為非常有趣的朋友圈的時候,過了很久都沒有人點贊或評論,有的也是那些提高存在感的微商。
以前的我們,去了一家很好的餐廳,或是看了一部能夠引起共鳴的電影,都會記錄,在朋友圈裡表達自己的各種情緒。
還有的時候,我們好不容易攢夠了錢,買了自己最想要的東西發在朋友圈,在別人眼裡就變成了炫耀,悲傷難過的時候,打了很長一段話發了朋友圈,在別人的眼裡就變成了矯情。
到後來,我們在發每一條朋友圈之前,都會思考很久,篩選一些能看到自己朋友圈的人,發現到最後,想分享也只有零星的三五個好友。
所以現在的我們,越來越不想發朋友圈了,似乎朋友圈已經不是一個能夠表達自我的地方了,而我們能看到的朋友圈那些動態,也只不過是大家的面具罷了。
但是,我們總要給自己一個出口,其實真正在乎你的那些人,也不一定都在朋友圈裡,給你點贊的不一定是最在乎你的,反而在不經意間接到老友的電話或是消息,這才是我們需要珍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