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大學指國家重點支援建設的高校,它是一個歷史稱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高校體制改革後,聲勢漸漸被「211工程」建設高校、「985工程」建設高校,以及前幾年才開始實施並被國家重點建設的「雙一流」高校取代。不過我們必須要承認,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全國重點大學就是國內最頂級大學的代名詞。
國內曾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的高校有99所(1978年確定了88所,後陸續追加了11所,至1981年共有99所重點大學)。進入二十一世紀,這99所高校有的改名,有的被合併,但大多數都成為了或併入了「211工程」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高校,只有少數淪落為普通院校,其中有極少數還淪為二本。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兩所特別尷尬的全國重點大學,它們沒評上雙一流,還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被很多認為是「沒落了」。
江西農業大學
江西農業大學的前身可以追溯至1905年創辦的江西實業學堂,新中國成立後的較長一段時間,該校校名為「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1978年,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80年,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更名為江西農業大學;2012年,江西農業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5年,國家林業局與江西省簽約共建江西農業大學;2016年,農業部與江西省簽約共建江西農業大學。
作為全國重點大學,我國首批具有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以及江西省最早開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江西農業大學曾輝煌過,然而現在只能算是一所地方管理的二本院校。2019年安徽高考,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的江西農業大學,理工類投檔線為491分;2019年寧夏高考,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的江西農業大學,理工類投檔最低分為432分。
綜合排名方面,江西農業大學與全國重點大學的身份也極不匹配。校友會2020中國大學排名,江西農業大學排全國211位。而在軟科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江西農業大學僅排全國第412位。
不過,就江西地區而言,江西農業大學的實力還是槓槓的,它是江西省核心建設的四所重點大學之一,且擁有江西省首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山西農業大學
山西農業大學始建於1907年創辦的私立銘賢學堂,其與山西大學堂一起,開創了山西近代高等教育的先河。1979年,剛剛更名的山西農業大學被列為全國重點高校,成為全國99所重點大學之一;2012年,農業部與山西省簽約共建山西農業大學;2016年,山西農業大學被列為山西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高校。
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山西農業大學是國內農業領域有較大影響力的院校,學科實力和科研實力均比較強。截至到2018年11月,該校擁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5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3個省級重點扶持學科,1個省級優勢學科,4個省級特色學科,以及國家功能雜糧技術創新中心、農業部華北黃土高原地區作物栽培與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長治綜合試驗站、農業部現代種業提升工程「梨原種保存及擴繁基地」。在小麥、大豆、雜糧、豬、羊、肉牛、羊駝、草地生態、環境獸醫、獸藥、食用菌、設施蔬菜、歐李、現代農業裝備、食醋等十多個研究領域,山西農業大學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特色。
擁有全國重點大學名號的山西農業大學,並沒有成為211高校或「雙一流」建設高校,而是成為了一所二本。2019年安徽高考,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的山西農業大學,理工類投檔線為483分;2019年寧夏高考,在本科第二批次招生的山西農業大學,理工類投檔最低分為434分。
江西農業大學和山西農業大學日漸式微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一是它們沒有抓住高校快速發展的最好時機,導致與很多新興高校差距越來越大;二是它們師資力量不夠強、優秀師資力量流失嚴重,硬體條件也比較一般;三是農林類院校不被社會重視,「讀完大學還干農活」不被很多人接受;四是它們在全國大多數省份是二本院校,生源質量不高。這些主觀和客觀現實讓江西農業大學和山西農業大學發展緩慢。
不過風水輪流轉,誰又知道多年後,這兩所全國重點大學會不會再度崛起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ugUbHABgx9BqZZIO_1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