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個怪象:沒上學的女生反而好嫁,高學歷的卻成為剩女?

2019-07-31     小詩談婚戀

圖片來自網絡

在頭條號看到一個問題是:在一些農村有一個怪現象,沒上學的女生反而好嫁,高學歷的女生卻變成剩女,這是什麼原因?

針對這個問題,有個網友給我投稿了他的經歷:他在三線城市體制內有正式編制,算是平均條件80分無短板的普通中產,之前讀理工院校,又是顏控,學校里幾乎沒有談過戀愛,工作後的一兩段戀情也無疾而終,最後不得不通過相親結束單身,最近脫單了,相親了不少,發現一個現象:

在我們三線城市剩女的主力軍一般是這類女孩:小時候在城郊或者底下鄉鎮長大的,念中學的時候來了城區,最後家裡在城區買套房子定居。她們一般都有兄弟姐妹,有個弟弟之類的,父母不是體制和國有單位的,計劃生育管理不嚴,第一胎是女兒,父母就想再要個弟弟。

這種姑娘,往往最難搞,心高氣傲找不到定位,或者說不懂得現實婚戀市場的殘酷性,自身實力一般又不甘心。比如之前認識的一個29歲姑娘,她是體制內單位的,除了工作學歷還可以,其他條件都不行,關鍵還有個弟弟,但是她似乎不知道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對男人很挑剔。

我們接觸了幾次,看她不冷不熱,條件又不行,父母沒有養老保障,家裡還有個弟弟,我就放棄了。最近觀察了我們體制內的很多大齡剩女,似乎這類條件的姑娘最容易成為剩女。不知道一二線城市,進城的農村女念了大學的是不是也構成剩女的主力軍呢?

好像一二線城市也差不多,農村上了大學的女孩子,基本都想留在城市裡,想找城市男,不願意找同是農村上學出來的小伙子一起奮鬥買房買車,嫌棄農村小伙子負擔重,父母沒有養老金,買房家裡沒有扶持,父母兄弟姐妹需要幫襯。

但是城市男的人數很有限啊,她們要和城市女一起競爭,有些人拖到大齡未嫁的原因是要求比城市女還高,得男方出彩禮,婚後承擔所有經濟重擔。城市男覺得找她們不划算,性價比差就不太考慮了。

只要是有上大學的農村女在女多男少的城市裡找對象,而沒有上過學的女生在男多女少的小地方找對象,就算沒上學的要求再高,都有很多人願意娶。

而進城的農村女,如果她們覺得和光棍村一樣暢銷,可以提各種要求,那就判斷錯了形勢。

導致條件和野心不匹配,一年又一年的找不到對象,就淪落為城市大齡剩女。之前看到某個博主那裡的投稿,32歲的農村女考上了大學以後留在城市裡工作,在上海呆了幾年,找不到滿意的對象,又跑到杭州去,還是找不到對象,女生沒有家底,年紀大,匹配不到優秀男了。

針對這類心高氣傲的農村女大學生,我有幾點不太成熟的建議,大學一定要考去經濟發達的城市,洗掉土氣,換圈子,做到外形打扮和城市女差不多。可以嘗試在大學裡找城市男下手談戀愛,說不定同學情誼深,有修成正果的可能性呢?

有個帝都的女研究生,條件一般般,老家是農村的,兄弟姐妹多,她知道自身的劣勢,又想留在北京,就專門瞄準土著學長。好在她性格好,長相不差,校園戀情又沒那麼功利,畢業後和土著學長修煉成功了。

第二點,如果沒有在學校里找到滿意的人選,出來社會後,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方案,假如工作能力不錯,靠你們留在大城市沒有問題,參加工作後不用急急忙忙嫁出去。

如果自身條件一般,賺錢能力不行,26歲之前積極尋找對象,把目標放在家底不錯的城市男身上,放棄其他非原則的條件,比如身高外表情商等等之類。

想想有短板的城市男,城市女可能一開始不願意,那正好避免了競爭,進城的農村女大學生把他們收入囊中,精心培養下,變成好男。

咱農村女大學生有短板,接受有短板的城市男有何不可?你的選擇,讓下一代的起點都不一樣了,或者早早挑個有潛力的農村男一起努力也行。

女人想得通找對象都很好辦,我看非自願單身的大齡女多多少少有一些幻想,既想著條件合適,又想著男方的外形養眼,給她們愛情的感覺。

凡是想得通的,不管是農村女還是城市女都很好嫁,你們贊同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hDgYGwBUcHTFCnfzW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