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青青說育兒(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很多家長都不敢跟孩子聊比較敏感的話題,比如生與死,當孩子問「我從哪裡來」,家長多會編一個說法搪塞過去,如果孩子詢問與「死」有關的話題,家長一般都會迴避,有的還會訓斥孩子,不讓孩子說這些不吉利的話。實際上,家長忽略了孩子對問題的深刻思考,沒有注意傾聽孩子的想法,這樣很有可能扼殺孩子的思考能力,也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媽媽們不妨耐心聽聽孩子的想法。
小奇是一個5歲的男孩,人如其名,對什麼都好奇,他經常纏著媽媽給她講故事,媽媽有時候會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或者自己聽過的故事,聽到連年饑荒、很多人餓死時,小奇覺得很難過,他突然問媽媽「媽媽,為什麼死的不是你?」媽媽聽後差點發脾氣,但是看著孩子天真的表情,她沒有衝動,而是詢問小奇為何會這樣問。
很多家長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直接把孩子的想法、好奇心都扼殺在搖籃里,其實孩子這是不會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對所有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考,而這種思考對他們的成長與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家長如果不給他們表達的機會,那很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心。
家長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要有耐心,注意一下幾點。
1、讓孩子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當孩子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後,家長要鼓勵孩子說出完整的想法,這樣才能了解孩子真正想的是什麼。媽媽詢問小奇後,小奇說,「當時環境那麼糟糕,媽媽肯定不容易,受了很多苦才能活下來。」小奇想表達的是對媽媽心疼。如果媽媽直接批評孩子,沒有聽他說完話,那麼孩子肯定會被刺痛,以後也不願意和媽媽交流自己的想法。
2、家長要引導孩子而不是打斷孩子。
如何孩子表達了錯誤的觀點,家長也不要打斷孩子,否則孩子就會有不被尊重的感覺,這對他們來說是不利的,他們也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家長要注重引導,而不是打斷孩子,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這樣孩子才會主動改正錯誤。
3、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
當孩子提出一個大人無法理解的問題時,家長不要急於否定孩子,而是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看看他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找到問題的根源,才能解決孩子的疑問。家長教育孩子時須有耐心,也要學會尊重孩子。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學會做一個傾聽者,孩子的很多想法可能幼稚,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家長要學會和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不要用大人的想法束縛孩子,要讓孩子保持自己的思考,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你覺得當孩子提出敏感問題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青青留言,青青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陳青青說育兒】文章,青青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陳青青說育兒,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親子成長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