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基礎教育為何一直名列前茅?中小學課程體系了解一下?

2019-09-17     新加坡教育網

一直以來,新加坡的教育體系在亞洲教育體系中可謂是首屈一指的,享有聲譽的教學方法和優越的環境為不少學生家長青睞。

新加坡對孩子的基礎教育十分重視,所以不少家長決定送孩子去新加坡讀書。從新加坡獨樹一幟的教育體系中,我們可以看的出來。

新加坡小學教育體系

1.學前到小學一年級:選擇小學嗎,小學頭四年一律課程統一。

2.小學四年級分流制度:選擇科目組合,學生將參加校內分班考試學校將依照成績,建議學生修的科目組合。家長將填寫一份表格,選擇孩子所要選修的科目組合。

3.五六年級為定向階段。小學五年級開始,就進行了科目分班,根據孩子個別科目能力分EM1,EM1,EM3。

4.小學六年級:學生依照校方決定的科目組合修讀課程,在小六結束時參加小六會考,根據成績決定中學去向。考試科目為英文、華文、數學和科學。

新加坡中學教育體系

新加坡中學教育體系分為特別班,快捷班和普通班三種課程。

前兩種課程學生可在中學第四年參加新加坡O水準考試。考試成績將決定升高中、初級學院和理工學院。新加坡初級學院為兩年制,相當於國內的高中;理工學院為三年制相當於國內大專。

普通班學生可在中學第五年參加這項考試。

特別課程:4年制課程,學生可以修讀高級母語,高級母語和英語兩者之一可以為第一語文。

快捷課程:4年制課程,學生只能修讀快捷母語課程,其他課程與特別課程相同,英語為第一語文。

普通技術課程:(學術及工藝),學術班的學生在中四必須參加『n』水準考試,通過後才能升上中五參加劍橋o水準考試。工藝班的學 生有兩門主課,英文和數學,第四年必須參加劍橋n水準考試,大多數學生在n水準考試後不再修讀第五年課程,而直接進入技術學院。

中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所以新加坡教育部希望在這個階段為每個孩子打好堅實的基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在課程的設置上,更是期望幫助所有孩子發掘潛能。可以說讓學生自信是新加坡小學教育的重要目標。

新加坡的課外教育

可以說,新加坡的教學,真正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把教學方式落實在「學而思之,思而學之」上,透過這種真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精神。除了課程體系之外,在課後方面,新加坡的教育部門也是費盡了心思。

班會交流

老師與家長共同努力才能成功塑造好孩子的品德與個性,新加坡有些小學每周會留出一部分時間作為班會時間,讓師生進行更好的互動,老師借這個機會和孩子溝通交流。

課外活動

為了鼓勵學生走出課室,每一所學校都有豐富的課外活動。其中包括:體育活動、制服團體、視覺和表演藝術、學會和社團等。這些課外活動由學生自由選擇,但要求必須按時出席。

知識技能

學生通常以專題作業的方式掌握知識技能。學生運用習得的技能,通過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清晰展示所獲得的學習成果。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合作的能力!

品格發展

通過日常互動和學校安排的各類學習體驗促進學生的品格發展,這類學習體驗的目的主要是給孩子灌輸健全的價值觀。

品格與公民教育以及課程輔助活動可以為孩子提供許多學習機會,培養他們受用一的品德、技能以及社會責任感。

這些課後的教育工作讓學生充滿自信,也培養了學生堅持不懈、認識自我、處事果斷,並會培養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與批判精神。與此同時,新加坡在教學實踐中也不忘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協作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L5ZP20BJleJMoPMagG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