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秋日慢!深秋來安徽山南尋一種慢生活 把日子過成詩

2019-12-08     文旅肥西

古鎮秋日慢


文/許 輝

肥西縣山南鎮位居合肥西南部,因北倚大潛山而得名。


深秋來山南尋一種慢生活,恰是對的。古鎮秋日慢,山南周日閒。且走進山南古鎮的老街,作午後的閒遊罷。



從老街南頭進去,上午人聲沸騰的市聲已然流逝,剩下的便是商戶和鎮民的輕閒和日常了。人家門口晾曬著層次分明的五花鹹肉,看上去就誘人口水流淌。隨意尋一條窄巷進去,裡面原來是一個長方形的走道兼院落,院落四邊的人家,都安安靜靜地關著門,沉浸在秋陽的烘曬中。院落的中間,長著一棵很大的柿子樹,樹上還有幾粒未被人摘下的紅柿子,在暖秋的天空下,微醺著。南邊靠牆的一側,卻有一棵藤蔓粗壯的金銀花,把上半部的大部分都搭在柿子樹上;它以柿樹為依託,意氣風發,恣意漫長;它與柿子樹之間,雖似有喧賓奪主之嫌,卻竟能相得益彰。


院落後面還有更深的院落。兩位老太太,心定神閒,坐在小板凳上收拾稻穗。問她們這是做什麼的,兩位老人說,是從收割後的稻田裡撿來的,怕糟踐了糧食,曬乾了做成米,還能食用。大家圍著兩位老人說話。縣委宣傳部張部長說,今年大旱,幾十年罕見,要在以前,人們早就慌了,人畜的飲水解決不了,作物更會減產甚至絕收,第二年就要鬧春荒,現在村村都通自來水,政府、社會和百姓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大大增強,人們不會把這些旱情放在眼裡了,因此才如此安閒自在。


這倒是實話。就拿慢生活來說,1978年以前,中國人的生活有點慢,因為那時候物質生活水平低,經濟不發達,人員流動也緩慢。1978年以後,中國人的生活變快,越來越快,因為人們要把失去的時間奪回來,要解決溫飽問題,要追求美好的物質生活,要追求更高的收入。2010年以後,中國人的生活又漸漸慢下來,是穩中放慢,因為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要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要追求對日常生活的享受。此次大旱之中訪山南,這種感受倒是更強烈。



這後院裡也有一棵大樹,有說這是冬青,沒想到冬青還能長這麼高。冬青樹的下面,種了幾棵南瓜,南瓜都攀爬在粗壯的冬青樹上,季候雖然已是深秋,南瓜仍然兀自開花、結果,也像是不把季節放在心上似的。董老師感慨說,自家園子裡本來有一棵枇杷樹,許多年了,年年結出許多果子,後來有一年,不知小鳥從哪裡銜來一粒南瓜子,南瓜子發芽長蔓爬到枇杷樹上,結出了好幾個十幾斤重的大南瓜,卻把枇杷樹憋屈死了;不過這棵大冬青樹,它的樹梢長得高,得見風雨,因此南瓜與冬青,也相倚不擾。這真的都有生活的哲理在其中。


出了小巷,服裝店門口,有三位老人曬著太陽打牌,留意看他們打牌,倒是有意思,一位老先生出牌慢,那位老太太倒出牌快,另一位老先生且把牌橫著拿,這種創新,叫人眼前一亮。服裝店裡面,卻有一位老者,捧一本厚書閱讀。眾人都有些好奇,都圍過去。老者把書封亮給眾人看,原來是一本通俗小說。他們打牌的和看書的,看起來有些不搭,卻都能相互依存,互不干擾。他們相互間構成的閒淡的意境,也把山南古鎮深秋暖陽中的慢生活,推向了一個高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jI3dBW8BMH2_cNUgi5H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