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每日觀察丨就業怎麼保?從習近平陝西之行找答案

2020-04-26   南充新聞網

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就業都排在首位。就業乃民生之本,一頭連著企業運營、宏觀經濟,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百姓冷暖,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就業怎麼保?習近平近日在陝西考察,走過的,看過的,講過的,都在告訴我們答案。

延伸產業鏈條,有產業才有就業

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西北地區有影響力的製造企業。習近平專程來到這裡調研,就是要強調製造業作為國家經濟命脈所系的重要性。他要求國有大型企業要發揮主力軍作用,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帶動上下游產業和中小企業全面復工復產。要善於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搶抓和創造機遇,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

習近平指出,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推進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建投資。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抗風險能力。

危和機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疫情之下,線上交易、網絡辦公、遠程醫療等多種生產生活場景,讓人們看到新技術的無限潛力。以5G網絡為代表的「新基建」,正在按下快進鍵。從橫向看,5G將融入各行各業,「新基建」將極大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縱向看,5G將帶動一條龐大的產業鏈條:上游是基站等通信基礎設施,預計年底全國5G基站建成數超過60萬個;中游涉及網絡建設及運維服務,在基礎軟硬體開發、數據安全維護方面存在廣闊空間;下游則是多種多樣的應用場景及終端產品,更是可以催生成千上萬的就業崗位。

穩就業,歸根結底靠產業帶動。穩住存量,拓展增量,都需要我們發展產業。既要穩住受疫情衝擊較大的傳統產業,更要善於從新行業、新業態、新模式中挖掘就業潛力。發揮新基建的「頭雁效應」,延長產業鏈條,就能帶動上中下游廣大中小企業發展,吸納更多就業。

打贏脫貧攻堅,農民工就業很關鍵

小木耳辦成了大產業!習近平對陝西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的誇獎,讓這個西北小村迅速名揚天下。在這裡,習近平語重心長地說,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硬骨頭本已難啃,疫情又帶來新的挑戰。如何攻克最後堡壘,如何防止因疫返貧,保農民工就業非常關鍵。

習近平的陝西之行,特彆強調了這一點。在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習近平實地察看社區電子加工廠、毛絨玩具廠、服飾公司產品展示廳,對當地「山上興產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的發展思路給予肯定,勉勵企業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積極拓展國內市場。

在搬遷戶汪顯平家,習近平說,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後,後續扶持最關鍵的是就業。樂業才能安居。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

習近平強調,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解決好貧困群眾就業問題非常重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過各種方法保障貧困群眾就業。

不論是就地上班,還是外出務工,農民工的就業都事關脫貧攻堅大局。據統計,去年全國有2729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在外務工,這些家庭三分之二左右的收入來自外出務工,涉及三分之二左右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針對一些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受到疫情影響,各地需要迅速採取有效措施,解決他們就業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在企業復工復產、重大項目開工、物流體系建設等方面,要優先組織和使用貧困勞動力,鼓勵企業更多招用貧困地區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人員,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點對點」幫助貧困勞動力儘快有序返崗。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各地需要分區分級精準施策,暢通人員流動渠道,決不能人為增設堵點,阻礙農民工復工就業。對於存在返貧風險的近200萬和存在致貧風險的近300萬人群,更要實施針對性預防措施,及時納入幫扶,拓展就業扶貧。

多渠道就業創業,需大力度援企減負

22日傍晚時分,習近平來到毗鄰大雁塔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了解步行街恢復經營狀況。習近平強調,要在科學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商復市,努力恢復正常生活秩序。

因疫情而一度空蕩無人的夜市,人氣逐漸恢復,再現昔日繁華模樣。這裡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集中的地方,也是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

就業,就在熱氣騰騰的社會生活里,就在忙碌的企業經營中。穩就業,關鍵在於穩企業。對於提供了約80%城鎮就業崗位的廣大中小企業來說,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把疫情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渡過難關。

各級各地政府部門應該做的,就是援企、減負、擴就業「三管齊下」,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穩住和支持市場主體,從而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

目前,我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有8353萬戶,帶動了超過2億人的就業。在這次疫情當中,個體工商戶受到了較大影響。相關部門及時出台政策,在財稅、金融、社保、租金減免等方面予以扶持,就是要降本減負,切實幫助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從而通過多渠道靈活就業,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一個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對於市場主體來說,就是土壤和活水。各地各部門需認真落實中央部署,簡化審批流程,優化各項服務,支持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既要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強化底線思維,做好較長時間應對風險挑戰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又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真抓實幹、穩中求進。這就是習近平陝西考察告訴我們的深意。(文丨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