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患者、因感染病毒死去的病人家屬們以及大眾來說,他們更想了解,是什麼,將他們拋入這樣的命運之中。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源至今仍在不斷的尋找之中。
根據早期的新聞報道,武漢出現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是在2019年的12月初,到2020年1月15日,武漢市確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
在這之前,2020年1月11日到12日,由復旦大學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以及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領導的三個小組,先後一共公布了6個病毒基因組序列。
1月16日,南方周末的一條新聞之中提到,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後,英國愛丁堡大學進化生物學家安德魯·蘭巴特(AndrewRambaut)等專家進行了序列比對,發現新病毒最接近四種具有能夠感染人細胞潛力的蝙蝠冠狀病毒。
20日晚間,鍾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視連線時表示,根據流行病學分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源很大可能是野生動物,比如竹鼠、獾等。
這條新聞發布的第二天,因為飼養以及食用竹鼠成為網紅的「華農兄弟」因此挨罵。但就在5天之前,華農兄弟還因為「回應竹鼠可愛論:不吃難道送它上大學?」的回答,底下一大堆跟著(包含但不限於)哈哈哈/竹鼠好吃/華農兄弟是我的快樂源泉……的評論。
從晴空萬里到晴天霹靂,人的命運就是這麼的不可捉摸。
B站雄文《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全國 華農兄弟難咎其責》節選。
之後的2天時間裡,相繼出現多篇關於武漢病毒的研究論文,在這些論文之中,對於感染源到底是哪種動物有不同的猜測,蝙蝠水貂以及蛇都被推測為病毒的自然宿主。
1月24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在線發表研究論文,指出蝙蝠才是最有可能的攜帶武漢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野生動物。
從2005年到2017年,石正麗團隊確認SARS冠狀病毒最終宿主為蝙蝠,果子狸只是中間宿主。
在24日發布的這份研究論文中,石正麗團隊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達96%。這表明其自然宿主很有可能是蝙蝠。通過對其保守的7個非結構蛋白進行對比,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屬於冠狀病毒,另外,新型冠狀病毒進入細胞的受體與SARS病毒一樣,均為ACE2。
一時之間,人們談蝠色變。
2月3日,《財新周刊》發布報道,在文中提到,有中科院匿名人士(原文如此)向記者透露,96%的基因序列一致證明新冠病毒「應該是起源於蝙蝠這一類」,但還不能證明其是由蝙蝠直接傳染給人類。
但這並未影響各類以蝙蝠為主材料的食物在網上流傳以及人們因此對蝙蝠產生的恐懼。
上海閔行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的工作人員還為此驅趕蝙蝠。起因是野保人員接到報案,不得不上門驅趕居民在家庭周邊見到的越冬蝙蝠,安撫人心。果殼網還曾專門為此寫了一篇文章,駁斥這種行為。
搗毀蝙蝠窩點 | 圖片來自果殼網
但大眾顯然對於科學研究以及科普類文章,了解不夠深入。
2月6日,一條「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撤掉呼吸機,開口第一句話讓人淚目」的視頻新聞點擊量達到767.5次播放量,但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最為廣泛的卻是一張經過PS的新聞截圖,患者那句「想吃飯」被改成了一句粗口。
由此可見,蝙蝠就是傳染源在大眾認知之中流傳之廣泛,並順其自然的腦補了這樣一個場景:第一個新冠肺炎患者就是吃了蝙蝠才得的病。
這張經過PS處理的圖片廣為傳播一天之後,也就是2月7日凌晨1點,華南農業大學的沈永義團隊宣布,他們從穿山甲體內發現了一種冠狀病毒,與此次致病的2019-nCoV高度相似,穿山甲可能是此次病毒的中間宿主。
中間宿主是指天然不攜帶某種病原體,但是可以被天然宿主攜帶的病原體感染,並可以向其他物種傳播病原體的宿主。確認動物中間宿主,並從中獲得病毒基因序列,是對揭示病毒源頭最有力的方法。
但在當天中午的新聞中產生了一個爭論:穿山甲到底是不是潛在中間宿主,科學家們認為還需要更多證據才行。也就是說,得有真正的穿山甲的接觸史才行。
不過從目前來看,追溯病毒從哪裡來,成了最大的困境。
被認為是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起源地的華南海鮮市場,在疫情發生之初,就被迅速關閉,進行清洗。一些科學家因此沒能從華南海鮮市場成功取樣。在財新網的一則報道之中,管軼形容過這種無力感,「犯罪現場都沒了,沒有證據怎麼破案啊?」
與此同時,穿山甲到底是不是中間宿主的研究仍在繼續。
2月20日,管軼團隊發布最新研究:穿山甲或為新冠病毒中間宿主之一。論文指出,從華南地區走私穿山甲的多個樣品中,發現了和新冠病毒相似的冠狀病毒,尤其是在冠狀病毒受體結合域(RBD),穿山甲樣本中的冠狀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7%。
但這依舊只能是將穿山甲作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要確定穿山甲是將新冠病毒直接傳染給人的中間宿主,還需要流行病學調查提供真實的臨床傳播的證據。
這又繞回到了華南海鮮市場的問題上。
不過,這一天社交媒體上,人們對穿山甲的討論顯然不如牛蛙熱情。
事情從1月26日說起,為了防控疫情,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三部委日前發布關於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公告,要求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之後,網上流傳出一張禁售名單(之後被相關部門闢謠)。社交媒體上掀起了牛蛙的一百種做法,總而言之,不讓吃牛蛙就不行。
直到這個名單被認定為是謠言之後,才消停下來。
大眾終於「爭取」到了吃牛蛙的權利,但學界依然為穿山甲到底是不是中間宿主之一。
也就是說,即便是疫情到今天,關於病毒從哪來的問題依舊沒能得到解決。當年SARS之所以能迅速確定果子狸,就是科研人員從患者處找到了接觸鏈條。
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科學研究只是提示性而不是結論性的,確定病毒從動物傳播到人類需要更多信息。
2月27日,第一財經報道,從2月27日起,全國範圍內的食用野生動物市場和交易將被徹底取締。凡是從事以食用為目的的野生動物人工繁育,許可證都要撤銷。
跟追溯病毒源頭,到底該讓蝙蝠還是穿山甲或者其它動物為這次疫情背鍋之外,還有另一場「擊鼓傳鍋」。
從今年1月22日,微博上「北大呼吸發哥」跟網友一路吵架吵到2月4日,他的認證信息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廣發。此前作為第二批(1月8日到達武漢)去武漢的專家組。
他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自己從感染到痊癒的博文,隨即被網友譏諷為可防可控王廣發。雙方隨即展開爭吵。
這場微博吵架以發哥關閉微博評論結束,現在只能看到微博轉發評論回復,在這些回應之中,有兩條引人注目,一條是再被人追問到底是誰在隱瞞疫情信息時,他回復到「歷史會告訴你」。另一條沒有明確指向,只有一句「有人厚顏無恥」。
或許不用歷史來揭曉答案。
2月2日的時候,王廣發就接受了中青在線的採訪,回答了8個問題。總結起來就是,沒拿到完整資料,可防可控的判斷不是自己一個人做的。
2月26日晚,財經雜誌發布重磅消息應證了王廣發說到的部分事情,在這篇報道之中,接受採訪的專家講話內容總結起來就是,我們懷疑了「人傳人」的可能,但武漢提供的所有資料都有問題,並且沒有聽取如實上報的建議。
此後,財新網發布新聞指出,在去年12月底之前,有不少於九名不明肺炎病例的樣本被從武漢各醫院採集,基因測序顯示病原體是一種類SARS冠狀病毒,這些檢測結果陸續回饋醫院並上報給了衛健委和疾控系統。但中國疾控中心確定病原是在1月8日。
而在前一天,新京報採訪上海公共衛生中心書記盧洪洲時,盧確認了網上已經傳到模糊的一張截圖是確有其事。
在此之前,這張截圖是被當做謠言來處理的。就像疫情初期,醫生李文亮在同學群里發布的消息一樣,都是謠言。
新聞里,盧洪洲講到:我們上海公共衛生中心在1月5日提交正式的報告,報告是敲了我們單位正式的章,不是一個隨隨便便的報告,這就說明了我們的重視程度,包括後面的幾個報告。但是非常遺憾,不該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在這場「擊鼓傳鍋」之中,有人還列舉了武漢市長周先旺接受央視採訪時的說法,——我上報了,但沒權披露。武漢前市委書記馬國強接受央視採訪時講的「上報了衛健委,但還是採取措施太晚了」。此外,還有林林總總其他方面的人員,都在講關於疫情的事兒。
但這到底是不是網上所講的「擊鼓傳鍋」,從目前的新聞報道來講,其實也不好下定論,新聞只是呈現所採訪到的東西。
唯一能從已有的報道之中確定的是,在疫情初期,也就是還未蔓延的時候,有人已經知情。
參考資料:
新型冠狀病毒:查明源頭至關重要(《南方周末》2020-01-16)
相似度96%!中科院最新研究再次將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指向蝙蝠(《中國青年報》2020-01-24)
新型冠狀病毒蔓延全國 華農兄弟難咎其責(B站2020-1-26)
溯源新冠病毒(《財新周刊》2020-02-03)
專家:穿山甲可能不是新冠病毒唯一潛在中間宿主(《新京報》2020-2-7)
管軼團隊最新研究:穿山甲或為新冠病毒中間宿主之一(《財新網》2020-02-20)
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專家觀點不一(《新京報》2020-02-23)
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王廣發出院了,回答了我們8個問題(《中青在線》2020-02-02)
公衛專家:1月5日提交正式報告,直報系統有需改進地方(《新京報》2020-02-25)
專訪衛健委派武漢第二批專家:為何沒發現人傳人?(《財經》雜誌2020-02-26)
獨家|新冠病毒基因測序溯源:警報是何時拉響的(《財新網》2020-02-26)
作者 | 陳鏘 | 貞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