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即將到來,高考時如何在不會的情況下得分,過來人的經驗分享

2020-04-09     小王的教育觀

高考多得到一分有多麼的重要,對於參加過高考的人應該都有所了解,曾經甚至來自於北京人大附中的李永樂老師曾做過統計,對於很多省份的學生來講,在高考的時候,處在二本分數線上下2分浮動的人數就高達3000多人,這意味著在高考的時候,1分之差存在了過1000人的差距,而這也是最終高考志願填寫的有力競爭者,而往往我們可以看到每年都有人在最終的高考報名當中,憑著1分的優勢進入到了理想大學,但也有人因為1分或2分之差而落榜,讓人悔恨不已。

說到今年的高考,其實從目前來看已經推遲到了7月7號後開考,這無疑對高三和複習生來講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重磅好消息,但我們可以看到距離最終考試的日子越來越近,但開學的省份也剛剛過半而已,時間留給高考生的日子也不到百天的時間,這個時期,其實想要在如此關鍵的時刻多拿分數,需要從很多方面來做起。

比如最重要也是常常被很多人提及的那就是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是否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其實對於高考有很大的影響,我們都知道高考是一個十分長期的持久戰,並非說一天兩天就能夠完成的考試,而十多年的寒窗苦讀誰都希望最終考出滿意的成績,而擁有良好的心態不僅可以讓自己能夠很好的投入到考試備考之中,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習的潛力,我們可以看到每年都有人平時考試成績不錯,但最終的高考卻掉了鏈子,就說明了考試心態的問題不正確。

再者對於高三學生來講,需要養成一個適合自己的複習計劃,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強弱項不同,每個人的差異性也不同,對於有的人來講,可能通過題海戰術更加適合提升成績,但也有人更喜歡總結通過精做題來提升分數,因為差異性的存在,所以不能一概而論,所以在此時要摸索找到適合自己的複習方法十分的重要。

最後就是高考的考試策略了,我們都知道高考中對於很多人來講遇到難題實在是太正常的事情了,而高考的區分度很高,可以把不同類型和能力差異的學生很好的鑑別出來,為各類大學篩選人才,而在高考中其實難題占比往往最多在整體試卷的70%左右。

這個時候遇到剩下的20-30%難題的時候,往往讓很多人十分的頭疼和犯難,甚至對於一些較真的學生來講,會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了不會的題目當中,最終讓寶貴的考試時間白白浪費,但最終卻沒有拿到高分,甚至因此而考試失敗落榜。

其實作為一名曾經經歷過高考的過來人,當年我進行高考備考和最終考試試題的做題策略就是,要把會做的保證正確率,而不會的題目要進行最大程度化的拿到分數。

比如在數學科目當中,往往壓軸題是最難的,一般分數要在20分上下,但這往往會出現兩種極端現象,一種就是有人看到壓軸題直接放棄掉了最終一分沒有拿到。第二種則是有人鑽牛角尖,把大量時間放在了壓軸題上,自己會做的題目匆匆做完,但沒有保障好正確率最終也沒有拿到高分和滿意的成績。

此時要對待壓軸題和不會的題目,我們要留時間但不能時間太長,而是保障自己會做題目很高的正確率前提之下,這個時候可以在此類題目當中來攻堅克難,比如數學最後壓軸題,至少要列出知道的公式,而且步驟能寫多少就寫多少,若是實在沒辦法就多寫一些相關的知識和內容。

這樣的話,能保證最難題目可以多少拿到1分或者幾分,而高考每個科目都這樣來做,在難題當中爭分,最終可以讓自己高考總分多拿到十分八分的成績,在錄取階段保持很大的競爭力,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ps9YnEBrZ4kL1VinC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