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最熱衷的除了麻將,還有字牌

2019-07-05     心好懶人

最湖南紙牌又叫湖南字牌也叫湖南叫「跑鬍子」。

湖南字牌共八十張牌,6胡開胡,按小胡、中胡、大胡、特大胡計番,算胡簡單而打法技巧性很強。「湖南字牌」是中華民族古老遊戲,亦稱「扯二七十」、「棍棍」、「大貳」。

起源

其實橋字牌的發明,同五通橋的鹽業發展密切相關。

五通橋鹽業歷史源遠流長。

1,據史書記載,鑿井製鹽始於秦,歷唐、宋而逐步開發。清代中葉,江浙、湖廣、陝西等地富豪、商賈紛紛來到五通橋投資開發鹽業,由鹽業的發展而帶動商貿經濟的大繁榮。字牌咸信在清朝中葉出現在四川樂山五通橋區,是流傳於鹽工的賭博,最早以竹籤作牌。產品的字體很特別,稱為橋字牌。

2,民國期間,字牌在湖南就相當流行,名堂(番種)有姊妹花、節節高、全大、全小等,據說該省以善於打跑符著稱的是衡陽人。

3,在黔陽縣,喪家會打字牌守夜,有「居喪不哀」、「弔者大悅」之說。

4,字牌也出現於在該省民歌,如「四月蕎麥花開,四個姑娘打字牌,碰噴嘖、碰噴噴...」。

5,據易君左所言,毛澤東也嗜好打字牌,而且很精通。

6,1945年左右,雲南昆明士人階層多喜打字牌,加出許多名堂,如鴛鴦配、巧連環、喜相逢等。當地人羅耀春還編印一本《字牌初階》,創新風尚。

7,當時雲南有一句諺語「世上三樣閒:吃酒、沽錢、打字牌。」描述有閒階級以打字牌為消遣。

8,廣西壯族也常玩此戲,又叫作大字牌。對日抗戰期間,廣西士兵晚上常打字牌作為賭博。

9,字牌是一種古老的遊戲,在湖南,廣西和四川地區很受歡迎,在民間很流行,網絡版的字牌遊戲也在老K遊戲平台上推出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mv1oWwBvvf6VcSZvHl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