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營企業不堪重稅?收費高還是項目多?

2019-07-12   喜馬拉雅

來源|喜馬拉雅APP秦朔朋友圈的精品課《秦朔朋友圈》

編輯|核桃精

當前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遇到了很嚴峻的問題。它們作為經濟市場裡的活躍份子,潛力戶,政策上應該給他們提振信心,減費減稅非常重要。

企業地位在稅費面前的渺小

民營企業需要負擔的稅費種類很多,其實最擔心的是社保費的徵收問題。假如一個經營不錯的民營企業,一年的工資支出在6000多萬。如果按稅務部門嚴格足額徵收社保費,再加上歷史舊帳的話,公司一年下來基本是沒什麼利潤了。

從長期的角度說,企業應該主動的去承擔法定的各種責任,再大牌的企業家納稅的行為也要合規,但是如果各種各樣的一條交稅項目都兌現的話,很多公司就辦不下去了。

最主要的一個問題是,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各種有行政處罰權的部門習慣性的對企業罰款,工商部門檢查出來不合格的項目,罰款金額之高,重點是很多查問題並不是為了真正去解決問題,而是為了罰錢跟創收,罰多罰少的隨性很大。

去年的全國兩會,就有很多企業代表反映這方面非常激烈,人民日報做過一組關於這個涉企收費的這個報道,各種名目繁多的收費,讓企業不堪重負,但是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能不能給企業一本明白帳呢?

多種稅目的來源

保護利益相關者的權益,推進法治化高質量發展,不能夠姑息違規違法現象,這一出發點十分正確,但是在實際執行的過程里,這一點已經做的有些過了,而在有些方面做的是不夠的。

稅收部門既有掌握了立法權和執法權,監管體系不完善的情況下,難免會出現通過設置各種門檻、各種標準,產生了大量違規違法的名目以收取罰款。

有些項目的設定,一開始不是正有意創設。如雙軌制,一開始並不是為了收費,而是為了市場化改革過程比較漸進穩健。但是有計劃價格和市場價格的差額,就會誘導有人為了利益走後門。所以,這就需要從制度上進行校正,減少收費的幅度和數量。

其實社會上存在著循利跟尋租兩種基本的商業模式。循利是通過無形的手在市場上提供有價值的產品跟服務來實現的,這樣運行會帶來社會總福利的增加;尋租是在生產性的活動外,通過權力來設置費用,強迫性繳納。這不產生任何生產性的創新,反而給企業或者個人增加負擔。

所以想從根本上做到減稅減費,有必要深刻的認知到這種設租尋租的危害性,從制度制定上嚴格要求起來,並加強監管問題。否則從表面看是減費了減稅了,但是各種各樣的費用還是居高不下,企業仍然不會滿意。

關於主播:

秦朔朋友圈由中國著名媒體人、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牽頭創立的一個新媒體與專業服務品牌。內容聚焦於經濟、金融和商業領域,關注全球和中國財經熱點、企業家精神。從著名商業領袖的案例里,獨特深刻地分析出商業現象背後的原因和未來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