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撐腰」,不要讓韓國N號房的悲劇再次上演!

2020-03-27     育兒琦說

要不要為孩子出頭

記得之前在文章中我說,若是有大一點的孩子來搶我家糖豆手中的東西,對方家長看到又不管,我會毫不客氣地將東西從大點的孩子手中給「要」回來。有些讀者在看到我有這樣的想法後,紛紛表示質疑:「孩子之間發生的事情,你一個大人又何必要摻和呢,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是不利於孩子在團體中的成長的。」

的確,父母確實不應該過度保護孩子,孩子之間出現的那些小矛盾也最好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因為處理衝突的這個過程,恰恰是讓孩子鍛鍊社交能力、培養處理人際關係的一個過程。若過度保護,一遇到問題父母就伸頭出來幫孩子解決,孩子長大後可能就會有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當然,作為一個養娃佛系派的媽媽,上面的觀點我也是非常贊同的,但這個贊同我是有前提的:發生矛盾的孩子們,擁有良好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導致矛盾發生的原因,只是因為各個孩子間的意見不合,而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霸凌。

若沒有這樣的前提存在,父母只簡單粗暴地表示「不干預,自己去解決」,那無異於是把孩子扔進了野蠻的原始社會——以拳頭判輸贏,誰拳頭厲害就聽誰的。

「不撐腰」可能會帶來的危害

記得當時的糖豆才1歲多一點,處於話都說不囫圇的階段,這時,一位大孩子(3歲左右)伸手就把糖豆正在玩的玩具給搶走了,面對這樣的「壯漢」,孩子是硬搶搶不過,打又打不過,糖豆當時唯一的依靠只有我,若我要是表示「不干預,自己去解決」,時間久了,孩子會在心裡怎麼想呢?

1.可能會想:「就算野蠻欺凌他人也不會被問責,反而被欺凌的人要自認倒霉」。

這樣去想的孩子,接下來只有兩個選擇:要麼當個「懦夫」,見誰都躲著,就算被欺凌了也不去試著維護自己的利益,一味地忍氣吞聲;二,要麼就當一個用拳頭說話的人,去欺凌比他弱小的孩子。

假如沒了規則,沒有人去為孩子伸張正義,那孩子的世界就會變成弱肉強食的原始社會。

2.還可能會想:「被欺凌後找大人幫忙是沒有用的,只能靠自己去硬撐。」

孩子若真的這樣想,那就太可怕了,因為真的有嚴重事情發生時,孩子也會傾向於不告訴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在孩子看來,就會告訴了父母也沒有用,反而可能還會被臭罵一頓。

所以,社會上一直有這樣的新聞出現:被索要「保護費」不給,男孩被高年級的校霸給揍了一頓,而家長卻絲毫不知;女孩被不法之徒惡意侵犯甚至懷孕,寧可偷偷去小診所把孩子做掉,也不敢告訴父母。因為從小的經歷告訴他們:「沒用的,家長才不會為自己撐腰呢,要是告訴了他們,多半是要被罵『沒出息,怎麼不打回去』『太丟人,給家裡抹黑』的」。

而近期剛出來的新聞「韓國N號房間」的女孩們,更是印證了這些。明明是受害者,卻因為被威脅「如果不聽他們的話就會把她們的luo照發給家人及朋友」這樣的言論所妥協,從而被迫成為犯罪組織的奴隸,最終越陷越深,甚至自殺。在批評女孩們自身存在的問題外,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想想,若不是父母從小在這些孩子的心中種下「被欺凌後找大人幫忙是沒有用的,只能靠自己去硬撐」的種子,她們何至於因為這些而身陷地獄呢?

正確「引導」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逐漸社會化的過程,他們需要逐漸了解這個世界的規則,逐漸掌握與他人交流時的方法,才能逐漸走向文明的社會,而這些與孩子的身體成長是不一樣的,身體成長只需靜待花開,而社會化的能力發展則需要家長在一定程度的引導與干預。

關於引導,還有個問題:咱中國的家長貌似更熱衷於教導孩子與大人之間的交際,比如見到長輩要問好什麼的。但對於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交際,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缺失的——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家長不是和稀泥,就是不作為,不去管到底是誰的錯、錯在哪裡,總是去轉移孩子在衝突上的注意力,只把表面上的衝突給「解決」了。

壓根就不管根本上的問題——小朋友之間玩耍要有什麼樣的規則?當被其他孩子欺負的時候應該如何做、怎樣說?這些東西,你不教孩子,還打算孩子能無師自通嗎?社會交際能力也是需要學習的,而你,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出頭」or「讓孩子自己解決」,需視情況而定

我若出頭維護孩子,孩子會不會在我的庇護下就學不會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了

這個問題非但不必擔心,反而與你想的還恰恰相反:小時候有父母撐腰的孩子,在長大後才會更加有自信、有勇氣。在與惡勢力相鬥爭的過程中,正是因為你平時的維護在孩子心中形成了一道保護傘,才讓孩子不畏懼、不懼怕。

有些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吃虧,只要孩子之間發生點小爭執就慌忙去幫孩子擺平的行為,當然也是不對的。

在一般情況下,孩子之間的事情應該交給孩子去解決,但若發生倚強凌弱,甚至肢體侵犯的行為,家長是有責任去保護目前自我保護能力尚且不足的小孩子的。而孩子,也會從家長的舉動中,從小學會對待被欺凌的辦法與態度的。

當然了,在孩子無論是體力上還是語言表達能力上都不輸於對方時,還是要積極鼓勵孩子自己解決自己所面對的問題的。我相信,那些內心有著充足的安全感的孩子,無需刻意練習,也想主動去自己解決問題。

結語

與熊孩子理論,總會有人出來當和事佬:「不要跟小孩子一般見識」,好像被小孩子侵犯後,大人跟小孩子去計較就顯得特別沒風度一樣。但說這些話的人又是否知道,還有一句話叫做:「你弱你有理嗎」?

熊孩子的年齡就算再小,也不是故意侵犯他人的理由。當然,熊孩子受的熊家教我是沒權利去管,但倘若有熊孩子憑藉著塊頭比我家大、年齡比我家大的優勢去欺負我家孩子,那我一定會挺身而出為我家孩子討回公道的。

自己的孩子受欺負了,作為家長的我都不去管,又會有誰來管呢!

願韓國N號房中女孩的悲劇不再上演;也願每個年幼的孩子,都不會被父母粗暴的丟在野蠻的原始社會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i6TkHnEBiuFnsJQVWMq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