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學好古詩詞?10年語文老師教你這6招

2019-07-26     樊樊老師

我國幾千年的文化積澱,留下了無數的精神寶藏,從《詩經》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遠古吟唱,到唐詩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邁,再到宋詞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智慧……在我們的文化里,從來不乏詩和遠方的浪漫。



然而現在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對孩子進行詩詞教育,低估了詩詞對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價值,甚至很多家庭中根本都不重視語文的學習。隨著近年來古詩詞的火熱,不少家長重視了起來,可是收效甚微。

於是家長們犯了愁: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記住古詩詞?

古詩詞最佳學習方法




今天學而思1對1擁有10年語文教學經驗的李老師就來告訴你,如何去背誦古詩詞更有效果!

學好古詩詞,除了常規的方法,如讀准字音,準確朗讀——不添字、不掉字、不改字,反覆誦讀,及時鞏固外,還有一些背誦的小技巧。


01專註記憶

集中注意力,是高效學習的前提。讀的時候要專注,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邊記邊思考,不能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否則讀得再多也是枉然。


02理解記憶

準確理解,是記憶的好朋友。要想牢記一首詩,就要先弄懂詩中每一句話的含義。像講故事一樣把詩中含義先講給孩子聽,再結合注釋和翻譯,理解詩歌大意,再反覆誦讀幾遍,印象自會加深。

1.了解歷史故事。例如,和孩子們講王維《相思》這首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我們可以給孩子講講安史之亂的故事,講講唐明皇李隆基是如何寵愛楊貴妃,安史之亂是如何爆發的,爆發之後唐朝的詩人們都往南方逃,他們又會產生什麼樣的相思之情,詩中又是如何去表達詩人們的相思之情的,告訴孩子李龜年是何許人也,作者王維又是何許人也。

讓孩子們從一代樂師身上了解作者王維《相思》背後的友情,因為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相思》這首詩通過講歷史故事,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又了解了詩的含義,就更能夠吸引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孩子對古詩詞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而不是很硬的去講注釋,講主要思想,讓孩子去死記硬背,這樣子孩子背了也是很快就忘了的。

2、利用詩歌的結構來理解詩歌的內容。觸景生情的詩,往往先景後情;借景抒情的詩,一般是先情後景。了解了詩歌的結構,能讓我們更快更好地理解它的內容。

3、了解詩人的生平。如李彌遜的《春日即事》: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從字面上看,作者描寫的春日環境是幽靜淒清的,情緒是低沉的。但問題答到這個層面上還不夠。我們結合一下詩人的生平可以知道,李彌遜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從中我們獲得的信息是:他政治上從位高權重到大權旁落,人情上從門前的車馬喧鬧到門可羅雀。那麼這種低沉的情緒即是他政治上失意的落寞和對世態炎涼的感嘆。




03聯想記憶

一邊誦讀,一邊聯想相應的場景,將畫面在頭腦中想像出來詩歌所表達的畫面,然後閉上眼睛,再把腦海中的畫面轉化成詩句,讓自己身臨其境,體會畫面和詩句的關係。這樣冥想,不僅背得快,而且有趣。


04默寫鞏固記憶

背誦之後,對全文進行默寫,一方面可以加深印象,同時還可以檢測自己背誦是否準確無誤,有誤的地方再有針對性地重點記憶。


05親子閱讀

再沒有比親子閱讀更有意義的事情了。孩子學習過程中,家長的關注、鼓勵和支持很重要。家長不要只是督促,而是參與其中,當好孩子的聽眾,及時對孩子的進步給予肯定和讚美,激發孩子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 。最好和孩子一起誦讀、吟唱,這比學習本身更有意義。


06歌唱吟誦記憶

大量的古詩詞都已被作曲家譜成了歌曲,歌詠詩詞是莫大的享受。當然,我們自己也可以自編旋律來演唱,自得其樂,更得意趣。

這種方法最核心的就是學習誦讀的格律。我們從律絕(律詩、絕句)學起,寫五、七言律絕,在律絕里解決詩境的問題和章法,以後出口就合律。

說起格律詩,就不得不提到平仄。古來眾多詩人結果研究,發現我們語音可分為二類,一類為平,一類為不平,不平叫仄,按一定規律交錯起來更好聽,這種規律即格律。

平、仄、格律就是這麼回事,古人研究出了我們用便是。大家學詩要明白這個道理:詩不是寫的,是吟出來的,是唱的。詩要吟,有了格律,吟唱出來才最好聽,也方便記憶。

這也正是這樣,前一段時間《經典詠流傳》節目才會如此火爆,家長們可以回頭跟著這個節目學習一下。

做到以上這6點,老師相信,孩子們不僅會讀、會背,更會賞析和表達,古詩詞的閱讀水平會上一個層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hs9SLmwB8g2yegNDDT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