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恥感如何扼殺愛與創造力

2019-12-10     普華文化

人都有負面情緒,這是絕大多數人都知道的事情。但哪一種負面情緒對人的傷害最大呢?可能不少人就要低頭想一想了。有的人會想到憤怒,有的人會想到焦慮,有的人會想到嫉妒。畢竟這些都是很激烈的情緒,很容易感知,帶來的傷害也很容易看到。但實際上,對人的傷害最深遠的,是另一個看起來不顯山露水的情緒,它的名字叫:羞恥感


羞恥感是一種令人痛苦的信念,感到羞恥的人相信,自己身為人類,存在著一些根本的缺陷。這確實很負面,但似乎也並沒有達到過於極端,甚至瘋狂的地步。但心理專家貝弗利·恩格爾卻這樣評價它:「羞恥感是最致命的人類情感......是殘忍暴力的行為,以及破壞性關係的源頭。」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或許可以從威爾的經歷中找到答案。威爾是電影《心靈捕手》里的男主角(馬特·達蒙飾演),一個不出世的天才。他牛到什麼程度呢?威爾和朋友去酒吧喝酒,碰到一個哈佛大學的高材生羞辱他們,他憑藉著驚人的記憶幾句話就逼到對方啞口無言,智商完全碾壓。這還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是他在麻省理工大學很輕鬆就解開了藍勃教授出的一道難題。要知道,藍勃教授可不是一般的人,他獲得過「數學界中的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茨獎,是絕對的大牛。而這道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做出來的題,威爾只用幾天就解出來了。這樣的天才,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前途都是不可限量的。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威爾整日和以搬磚為業的狐朋狗友們混在一起,不僅如此,他還經常打架鬥毆,盜竊,甚至襲警。在法官的案底里,威爾可謂劣跡斑斑。


為什麼明明有更好的路可以走,他卻自甘墮落呢?這是藍勃教授也無法理解的事情,他愛惜威爾的才華,想拉他一把,但換來的只是威爾強烈的牴觸。幸運的是,藍勃教授的老同學尚恩是一位心理老師,他看過威爾的個人檔案後,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原來,威爾是一名孤兒,除了孤兒院,他還被好幾個家庭領養過。就是在寄養的家庭里,他遭受了長期的暴打和虐待。

對一個在幼年時期經常忍受身體傷害的人來說,他們不成熟的心智是無法理解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更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要面對這些傷害。最終,他們會將這一切歸結於自己:都是我不夠好,我不夠可愛,都是我的錯。這樣的歸因方式,就造成了他們內心深處深深的羞恥感。羞恥感是對自我的否定,而人都是有自尊的,我們的自尊決定了沒有人可以直面這種否定,於是,人們會無意識地採用一些防禦策略來迴避內心的羞恥。

通常來說,基於個性的不同,人們會選擇兩種截然不同的防禦方式。自我意識弱的人,會選擇用順從他人的方式來避免羞恥感。通過討好周圍的人,他們可以換回一些別人的認同和稱讚,從而覺得自己似乎沒有那麼不堪。而個性倔強的人,則會用攻擊性強的方式來保護自己。比如,他們和別人相處時很容易暴怒,並做出一些衝動的舉動。威爾就是如此,有一個人在幼兒園時湊過自己,多年後他在遇見對方時,上去就是一頓暴打。這樣的一種反應在心理學上叫與攻擊者認同,也就是說,在威爾的潛意識中,他認同了小時候曾虐待自己的人處理問題的方式,通過也傷害他人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強大的。威爾其他的種種惡行,諸如盜竊,襲警等,也是這種心理引發的行為。再比如,他們渴望成功和權利,享受那種控制和碾壓別人的快感。威爾的天賦讓他在別人面前擁有了一種「權利」:我是天才,你們都是弱智;我很強大,你們很渺小。所以他戲弄那些哈佛的天資驕子們,把他們的智商摁在地上摩擦;他也不把藍勃教授放在眼裡,認為對方就是一個徒有其名的可憐蟲。當威爾越是這樣做的時候,其實越是在防禦,用這種無所不能的感覺,來防禦內心深處的我不夠好的羞恥感。

這些看起來很強大,但卻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就是自我封閉,無法與他們建立起親密關係。哈佛的漂亮女孩史凱蘭為威爾的才華折服,愛上了他。面對愛情,威爾一開始表現的很完美,但隨著交往的深入,他變得越來越敏感,越來越不安。當史凱蘭說想去見見他的家人時,他突然爆發了,和女友大吵一架後宣布分手。這看起來有點匪夷所思,但在威爾身上卻是在合理不過的事。雖然已經成年,但他內心的小孩依然停留在童年的模式中,也即:認為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


因為這樣一種固化的自我認知,所以他認為女友看見他真實的樣子後一定會離開他。為了避免被拋棄,他只有搶先一步先拋棄對方。這就是羞恥感對人的影響:它像一張無形的網,將一個人的自我緊緊地束縛住,不敢走近親密關係,不敢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對威爾來說,他幸運的是遇到了心理老師尚恩。經驗豐富的尚恩發現了威爾的問題所在,他先是一步步地贏得威爾對自己的信任,接著引導他慢慢打開自己,卸下心中厚厚的盔甲。最後,在最關鍵的時刻,他反覆的對威爾重複一句話:「這不是你的錯。」

就是這句話,一下子擊中了威爾的內心,他抱著尚恩嚎啕大哭。當一個人內心的傷痛被人看見的時候,就是被療愈的開始。尚恩治癒威爾的這種方式雖然是發生在電影中的一段情節,但其實背後是有著心理學依據的。心理學專家愛麗絲·米勒認為:治癒兒童虐待受害者最好的方式,就是有一位「有慈悲心的目擊者」,來看見他們的遭遇,並幫助他們走出傷害。

羞恥感就像毒藥,唯有找到解藥才能藥到病除、治病救人。而慈悲心就是這樣的一劑良藥,它可以中和羞恥感帶來的孤獨、屈辱與無力,讓一個人從被扭曲的時空中真正走出來,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hpMICW8BMH2_cNUgzlZs.html










別說看開點

20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