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2020-01-06   每天好習慣

自由的前提是自律,自律的頂端是享受自由。

所以,自律的孩子才會有自由,自律的目的是為了享受自由。

不要指望孩子自覺

一直很喜歡一句話:

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自覺地學習、寫作業等,但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可能你前一秒監督他寫作業,後一秒你離開時,他就玩起來橡皮擦;你前腳督促他看書,他後腳就去看電視了。

所以,在孩子沒有自制力之前,家長的監督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馬上要放寒假了,你的孩子是不是這樣的:

  • 天天晚睡晚起,拖拖拉拉;
  • 吃飯時,端著個碗坐在電視機前,邊看邊吃;
  • 說好的寒假作業,不到開學的前幾天不會動筆;
  • 生活和學習的作息時間完全打亂;
  • 開學前來了個開學綜合徵,不想上學。

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肯定是管啊。

孩子的學習路上,永遠不要指望他自覺。

放縱不是快樂,自律才能帶來快樂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放寒假了就讓他好好地放鬆下。

放鬆沒問題,怕的是放縱,孩子一下子就剎不住,後面就要花大力氣來挽救了。

他想什麼時候學習就隨他,看不看書也隨他,不吃飯也隨他,如此一來,之前的努力很可能白費。

有時候該管還是得管,該逼還是得逼。

周杰倫小時候每天被媽媽逼著練2小時的鋼琴,現在的他很感激當初媽媽的「狠心」。

小時候覺得自己想做什麼才自由,長大後才發現自己不想做什麼就不做什麼時,才是頂級的自由。

而這自由取決於自己的能力,周杰倫現在有這能力了。

周杰倫從一開始是他律,因為是媽媽拿著藤條站在他背後逼他,不然很難有今天的成就。

因此,給孩子最好的快樂,應該是他取得成就時獲得的快樂,而不是任由孩子的發展,不監督他,這樣的快樂是以成長為代價的。

小時候的放縱帶來的快樂越多,長大後孩子付出的代價就越多。

所以,家長應該從孩子3歲開始就要他律,養成一個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