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農曆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出家,意思就是出紅塵之家,入解脫之門。放下世俗一切,自利利他,走入清凈修行的法門。
所以出家的意義非凡,要出家,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而觀世音菩薩前世今生的故事正是如此,感得人天、眾生無不禮拜讚嘆,不勝枚舉。
其實,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古佛再來,化現為菩薩,普度苦難眾生,凡有稱念菩薩名者皆能得到菩薩的救脫。因此有「大慈大悲」的來由。大慈,能夠給予別人快樂;大悲,幫助別人去除痛苦。
悲心人皆有之,而沒有菩薩的廣大,但能通過不斷修學發揮悲心,成為無窮的深廣。沒有悲心所修的功德是人天果報或小乘功德。若具有悲心,一切修行都是成就果德的因緣。所以經中總是說「大悲為上首」。一切清凈功德都以大悲為領導。
觀世音菩薩傳說
相傳古代漢高祖時期,西峪國妙莊王有三個女兒。長女妙緣、次女妙音、三女兒叫妙善,因妙善出生於王室,故稱「公主」,又因其排行第三,故又被稱為「三公主」。三公主初生之時,五彩祥雲環列王宮上空。她幼年時就能吟詩作賦,十三歲時就出落得亭亭玉立,不慕榮華,偏喜修仙訪道。
莊王沒有太子,只有妙善三個姐妹。莊王為了討好鄰國的國王,就將三女兒許配其太子,以繼承大業。但三公主決心出家修道,不願成婚,寧死不從。莊王一怒之下把三皇姑囚禁於後宮,導致三公主一連幾天水米不進,容顏憔悴。王后寶德心疼女兒,悄悄放她出去逃生。
三公主逃到白雀寺里修道,不久被莊王知曉,派人三番五次逼她回宮,她執意不回,莊王氣極之下將寺院放火焚燒。王后因此哭得死去活來。其實三皇姑並未被燒死,她被信眾們救出,藏到了火珠山(即香山)上。
莊王焚燒白雀寺後,三公主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他憂慮成疾。八仙中的鐵拐李化作凡人,裝扮成郎中,給莊王診病後說:「聖王的病必須用親骨肉的一隻手、一隻眼做藥引,方能治癒,否則即使神醫,也無可奈何。」
莊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不肯舍己救父。就在莊王病入膏肓之時,門官通報:「三皇姑回來了,請求獻眼手為父治病。」莊王的病好了,妙善也圓寂了。楚莊王痛哭道:「朕之無道,乃令我女至死手眼不全,願天地神靈,令吾兒復活,枯眼重生,斷臂復完。」
莊王話音剛落,天地一時光芒四射,妙善隨即手眼完具。妙善之孝心感動天地,功德圓滿,得道之際,化作觀世音菩薩之相,白日飛升。
莊王為紀念愛女,令工匠在大殿塑一尊「全手全眼」的三皇姑像。結果,工匠錯將「全手全眼」誤聽為「千手千眼」,於是塑出了一尊千手千眼的三皇姑(妙善)像。
觀世音與觀自在
《心經》開篇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觀自在的重點在一「觀」字,用的是眼根;觀世音的重點在一「音」字,用的是耳根。就範圍來說,觀世音專指觀世音菩薩,而觀自在可包括所有的菩薩,因為所有的菩薩都自在的,當然也包括觀世音菩薩在內。
觀世音菩薩法門,博大精微,浩瀚無邊,我們修學觀世音菩薩法門,就是要學觀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普度慈航。如果能以求觀音菩薩的懇切心情來要求自己,那自己就是觀音菩薩,就能家庭和睦,妻賢子孝,國泰民安,眾生樂利。
最後讓我們稱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學習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在修行的道路上,自利利他,早日走上解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