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90後鞋商炒鞋欠款千萬」的消息衝上微博熱搜,引發眾多網友關注。
據了解,當事人「劉餅乾」真名叫劉柄醯,剛滿22歲。2017年,劉餅乾還在上大學,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進入鞋圈做起了炒鞋生意,第一年就掙了十萬元。2018年,他選擇休學,並成立了自己的炒鞋工作室。
(圖源:網絡)
炒鞋交易,通常都是買家先打款給賣家,賣家再發鞋給買家。但劉餅乾卻發現,自己在多次收到款項的同時,因為鞋子的瘋狂漲價,想按事先約定好的價格將鞋發給客戶完全不可能。由於虧空越來越大,劉餅乾開始不斷借錢拿貨。但球鞋價格的瘋狂,讓他短短几個月里欠的錢越來越多,直到1076萬元。
因炒鞋而負債,劉餅乾並不是獨例
11月初,諸暨法院就審理了一起因「炒鞋」引起的買賣合同糾紛,被告是紹興的一名95後大學生,他自述因「炒鞋」已虧了200萬元。
原告和被告均是95後大學生,雙方在今年5月認識。原告聽說被告有當下流行的潮牌球鞋的一手貨源,便開始向被告大量購買球鞋,一周的時間原告向被告打款9.5萬元用於購買球鞋。但被告因無法按期向原告寄送約定的鞋型,導致雙方發生異議。後經過協商,被告同意退還原告鞋款,但被告最後僅退還了其中4萬餘元,剩餘的鞋款一直未返還。原告無奈之下,只能一紙訴狀將被告告至法院。
另被告表示,不少賣家通過囤貨、買斷等方式,原本幾百元的球鞋在球鞋網站上能以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售出,購鞋者從中可以賺取豐厚的差價,這也是大批年輕人樂在其中的原因。但現在「炒鞋」基本都是「雲炒鞋」,被告根本不認識眾多賣鞋給他的「上家」,一半都是向國外的留學生或者國外的當地人收購球鞋,然後再轉手賣給買家。為了避免出現囤貨和墊款的情況,都是先確認買家需要什麼類型的鞋子、鞋碼、數量之後,先行打款再去向上家拿貨,並承諾多久之內一定將貨發給買家。因為球鞋的價格是一天一個價的,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無法向買家提供鞋子的話,不僅要退鞋款,還要賠償損失。「我將錢匯給我的賣家後,就出現了聯繫不到人,或者發一堆並不是我預定的鞋子給我,而且都是根本沒有市場的鞋子。」這種操作模式就導致了打出去的錢拿不回來,還要給買方退款、賠償,鞋子積壓等一系列惡性循環。
炒鞋行業多風險 為什麼還能如此火爆
據《Z說球鞋》創辦人萬千表示,是遊資在推動炒鞋行為,炒鞋熱的出現,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球鞋廠商的推動,廠商是最大的受益者。
萬千介紹道,如今在市場上,限量版球鞋的品種同往年相比,已經增加了很多。最近兩個月,二級市場的交易均價有所下降,但這並不意味著炒鞋熱的下降。炒鞋背後的風險很大,以一雙椰子鞋為例,發售價格為1899元,去年曾被炒到4000元以上的高價。到了去年年底,廠商為了沖業績,又陸續補了幾批貨,直接導致二級市場上價格「破發」,跌到1700元左右。比上市的價格還要低,這讓很多囤貨的人損失慘重。
(圖源: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廠商補貨帶來的巨大風險之外,國內一家鞋交易平台統計截至10月初,一年來全球發售的2211款限量版球鞋價格,以42碼為標準。統計的結果是:有1168款球鞋價格在下跌,占比高達到52.8%。其中,跌幅最大的一款2018年11月的發售價格為1399元,目前市場價格只有149元,價格跌去了將近90%。
炒鞋風潮並不僅在中國出現
在美國,炒鞋也是非常普遍,球鞋公司在自家官網發售限量款球鞋,大部分的貨品第一時間,都被炒鞋玩家以及二手鞋平台收入囊中,普通大眾只能通過二手鞋平台進行購買。
(圖源:網絡)
美國聯邦法對販賣假貨有嚴格的處罰:最高處以20年監禁,並且追加500萬美元的罰款。另外,美國的二手鞋交易平台通常也會聘請專業的鑑定師,為買賣雙方提供鑑定服務。所以在嚴格的法律制約,以及平台的專業管理之下,美國的二手鞋市場是相對比較成熟的。
日本也存在本土的炒鞋平台,為提高平台的可信度,採取類似股票交易的模式,可以追蹤一款鞋過去的成交價格,這也間接抑制了炒出天價的可能。但是由於日本炒鞋平台的發展時間短,依照「消費者契約法」等現有日本管理條例,用戶之間交易發生問題時,平台方無需為此承擔法律責任。因此包括炒鞋在內的這類c2c平台,去年一年就發生約4500件消費者投訴,已經成為了受到關注的社會問題。
而在韓國,炒鞋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專門針對炒鞋的相關規定,基本依靠平台的自我規範和交易主體的自律,也曾發生過高仿球鞋以假亂真、哄抬價格誤導買家等案例。
亞洲時報 綜合:央視財經、市場報網、微博
責任編輯:陳雅芬
特別聲明: 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繫,本站將及時更正、刪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中文網郵箱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