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危機邊緣,34萬億「新基建」能讓中國度過難關嗎?

2020-03-12   大鬍子說房


全球經濟處危機邊緣


當下,我們正經歷著百年難得一遇的大局面。疫情影響、大國競爭、改革轉型等多重事件交叉在一起!


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國外疫情已經蔓延至全球100多個國家。很遺憾,部分國家仍然沒有對疫情擺到最高級別的重視,拿流感和新冠做比較得出新冠並不嚴重的特朗普,那些要自由不要口罩和禁足的國外民眾….連德國總理默克爾都警告說,德國將會有60%-70%的在德人員會感染新冠。如此之下,全球疫情還會持續規模擴散,高峰期的到來為時尚早!


剛過去不久的3月9號,是一個會被載入史冊的一天。


WTI原油期貨暴跌,一度跌超30%,跌破30美元/桶的整數關口,創下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石油市場最大跌幅。油價跌破30美元什麼概念?換算成人民幣的話,原油價格只有210元/桶,而同容量的農夫山泉價格是636元/桶,3倍於原油價格,名副其實的「水比油貴」。



在疫情和原油大跌雙重影響下,全球股市暴跌,迎來黑色星期一。從歐美市場到亞太市場,各國股市均出現歷史性「大地震」。

美股標普指數一度熔斷, 3萬億美元市值蒸發,三大股指跌幅都在7%以上,創08年次貸危機以來的最大跌幅!

加拿大股指跌10.3%,創1987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

巴西基準股指跌12%,創1998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德國DAX指數跌7.94%,創2001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亞太方面,日經225指數收盤跌5.07%,澳大利亞ASX200指數收盤跌7.33%,新加坡基準股票指數下跌超過5%;越南股市下跌6.2%,創2001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

……



雖然3月10號,大部分國家股指有所反彈,收復了一定的失地,但市場看空情緒依然濃烈,未來依然存在很大的下跌風險。


油價是通脹預期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如果油價後續繼續下跌,那全球通縮預期會更加濃烈,市場對美聯儲進一步寬鬆的預期也會更加強烈。美聯儲上周才突發降息50個基點,如果接下來再降息50個基點,意味著一個月內連續降息1個百分點,再往下走,那就變成負利率了。具有世界銀行般影響力的美聯儲,一旦變成負利率,那全球金融系統性風險將大大提升!


實際上,對於戰後10年一次經濟衰退規律的美國,自上次08年次貸危機到現在,已經享受了最長的一次經濟增長期,此次的疫情是否會成為壓垮駱駝的一根稻草?美國經濟是否會再次衰退,引發全球性經濟危機呢?


所以此刻的中國,正處於疫情管控、全球金融動盪、中美貿易戰、經濟增速換擋等多個因素疊加的影響。經濟上面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個人認為要比03年非典,甚至08年金融危機來得還要大!第一季度的GDP增速很大可能會創下40年新低!


如此之下,中國經濟發展下一步該怎麼走?


34萬基建投資來了,而「新基建」又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拉動經濟增長就靠三架馬車——「消費、出口和投資」。2019年,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7%、32%和11%。疫情影響之下,消費、出口受到嚴重打擊,剩下就只有投資可以拿來做突擊發力。


從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來看,基建增速每提升1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速0.11個百分點左右。2019年基建增速是3.8%,要實現今年5%-6%的經濟發展目標,基建增速至少要達到10%。所以,大家近期被34萬億基建投資給刷屏了,很明顯,2020年基建要發力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等13個省市區發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其中8個省份公布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


(各省基建投資清單)


33.83萬億是什麼概念,達到了19年全年GDP99萬億的三分之一。基於很多省份還沒公布投資額,實際上的全國總投資額會遠超這個數。這個數字的背後,有一個最近特別火熱的概念,那就是:新基建!


何為新基建?先來看下老基建,老基建就是過去我們常提的「鐵公基」,包括鐵路、公路、機場、港口和水利設施等的投資。這是過去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一把利器。


新基建這個概念,其實最早是在1年前, 2018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首次提出。會議提到「加大製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冠爆發以來的最近2個月,中國高層對新基建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新基建被頻繁提起。


1月3日,2020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出台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 。此後多個地方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把 5G 網絡建設等作為了 2020 年的投資重點,部分省市還明確了 5G 基站的建設目標。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議強調對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網際網路等加快發展。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再次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當前,官媒蓋章的「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



大家認準了,以上這些就是產業和生產力的未來!


新基建發力,但拉動經濟的核心還是傳統基建


大家對這刷屏的34萬億基建一般會存在兩個疑點


疑點1:34萬億中有多少會在2020年投入,會不會重蹈08年4萬億覆轍?


34萬億是項目的總投資額,大項目的建成需要多年時間,所以這一大筆資金都是在今年和未來幾年分批分節奏投入,真正在2020年完成的投資並不多;


08年除了4萬億放水,同時還帶上了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多寬鬆?2009年M2增速同比大增了28.42%,這是如何實現的?通過08年連續4次降准、5次降息,推動資金快速流入社會,而且是無差別化的釋放流動性,導致很多資金流入了房地產。


而當下,M2的增速已經回落到8.4%,國家也肯定不會再像08年那樣進行如此頻繁猛烈的降息降准,資金的流入也一定會採取定向流入而不是無差別化的方式,重點是支持實體經濟、中小企業的復甦和發展!


疑點2:34萬億中有多少是新基建的投資,對GDP增長有多大貢獻?


新基建規模有多大?首先我們要先了解狹義新基建和廣義新基建。


狹義新基建側重於「促創新」,包含IDC(網際網路數據中心)、5G網絡建設、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它是以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為核心領域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廣義新基建側重於「補短板」,除了狹義新基建外,還涉及軌交、核電、特高壓、充電樁等,通常為某傳統基建領域的新興細分子行業


結合過去PPP項目情況,中泰證券研究所的測算是:狹義新基建的投資額僅占0.5%左右,廣義新基建投資額占比約16%。以交通、市政建設為代表的傳統基建項目投資額占比在70%以上,仍是基建投資的主力;而換算成規模,按照2019年的情況推算,2020年狹義新基建的體量僅在880億左右,如果算上廣義上的新基建,規模也僅有2.9萬億,在基建中占比不大,但是有所提升。



雖然占比不大,但新基建開始發力,是今年基建規劃的一大亮點。如上海的152個重大項目中有42個是科技項目;雲南3.6萬億的「雙十」重大工程中,5G網絡全覆蓋、智能電網、物聯網項目有2100億,占比超過10%。


新基建對GDP的拉動有多大?同樣根據中泰的測算,2020年基建投資有望拉動名義GDP增長1.5個百分點,較前兩年有所提升。但是,狹義新基建僅能拉動0.1個百分點(去年幾乎為0),作用相對有限;而廣義新基建大概能拉動名義GDP增長0.6個百分點(去年為0.12),依舊不及傳統基建的力度,傳統基建對2020年名義GDP增長的拉動大概有0.9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新基建還處於一起發展前期,雖然當下對中國經濟貢獻不大。但是從國家政策的明確表態,經濟結構轉型的內在需求推動下。新基建在接下來會得到更多的政策傾斜,會迎來一個高速增長的態勢,未來的空間巨大!2020年的經濟發展,依然還是要在穩住傳統基建的增長上,同時繼續深化改革,讓新基建的占比越來越高,未來對中國經濟貢獻越來越大!


新基建,是中國當下發展的短板,但也是中國的未來。若是能夠抓住這波新基建的發展機會,不僅能有效刺激當下發展,同時可以給長期發展提供增長動力。新基建,是中國經濟發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彎道超車和民族復興的大國重器!


疫情下的危與機,那些殺不死我們的,只會讓我們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