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莊跨華北平原和太行山地兩大地貌單元,具有明顯的地域民俗特徵,在飲食文化方面,一方人創一方美食。豐富多彩的地方美食,讓人們記住了鄉愁,記住了家的味道。今天咱聊聊石家莊山區一種獨特的傳統美食抿蝌蚪。抿蝌蚪是平山的叫法,也叫疙豆兒,而在其他縣份其叫法有所變化,行唐叫抿節,井陘叫抿須兒,但做法吃法都大同小異。
認識並品嘗這種美食是在井陘,那次是我與妻子一塊兒到井陘靈岩寺遊玩,在一家路邊店,吃到了這種傳統地方風味小吃。抿須兒以豆面為主料,再上少量白面增加黏性,或者加入一些玉米面或紅薯面。做抿須兒和面很重要,面太軟抿到鍋里成不了型,太硬又難以抿下去。抿須兒的標準是四五厘米長,且兩頭帶尖兒,像「蝌蚪」更像「面魚兒」。像地方民間小吃餄餎,但與餄餎又有不同,屬於粗糧細作的麵食。
做抿須兒最好是在炭火上架鐵鍋,然後把抿須兒床子放鍋沿上,用手攥住鋤子使勁兒將床子上的面抿下去,即從小孔里擠到鍋里,成為寸把長粗細不勻的短條兒,水面距床子底部一拳頭為宜。因為抿須兒面軟和,所以抿到鍋里的抿須兒只要翻個滾兒就可以出鍋了。因形似蝌蚪,也稱「抿蝌蚪」。
抿須兒的鹵湯很講究,芥菜鹵最對味兒,西紅柿雞蛋和清汤滷也不錯。抿須兒滑溜細嫩,筋道,有韌性性,呼嚕呼嚕吃上兩碗很是舒服。
行唐的抿須兒叫抿節,做以玉米面為主,攙一些榆皮面,現在是玉米面和白面各占一半。先拿開水和玉米面,然後摻入白面,和好後放一邊餳。拿出抿節板,像擦子一樣的一塊長方形木板,中間有一塊鐵板,鐵板鑽有數十個豎直的小圓孔,把麵糰放在鐵板上,一手拿抿節板,一手使勁壓揉麵糰。一會兒,小圓條兒就被擠壓出來了,一斷就掉進了滾開的鍋里,滾幾滾兒,用笊籬撈到碗里,放好滷子就可以吃了。
地方美食是留給人印象最深也是標誌最鮮明的文化載體,石家莊本土美食有多少?代表石家莊的特色美食又有哪些?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石家莊特色美食,就會得到答案,頭條搜索就是一張地方美食活地圖,有圖文,有視頻,頭條搜索真的很強大。
滷子是抿須兒的靈魂。抿須兒滷子與餄餎的滷子一樣,都是肉蛋配時令蔬菜,吃時最好就蒜或芝麻鹽。抿須兒口感非常光滑、爽口。視個人口味不同,澆入各種葷素鹵湯攪拌食用。
烹制鹵湯較為講究,湯料不同,其味各異。以肉炸醬為鹵湯,柔和香軟;炒酸菜鹵湯,酸滑利口;西紅柿鹵湯,色鮮味美。如果在開水鍋里滾白菜、波菜或羅ト片,用蔥油熗味道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