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找到分帳劇的精品化方向?|專訪奇樹有魚副總裁

2021-03-15     新劇觀察

原標題:如何才能找到分帳劇的精品化方向?|專訪奇樹有魚副總裁

作者 / 靈樨

繼《奇門遁甲》成為網絡電影票房天花板後,12集刑偵懸疑網劇《兇案現場》創造了愛奇藝分帳短劇集的全新票房記錄,讓奇樹有魚這家以用戶需求為驅動的領先的網際網路娛樂公司,再次用亮眼的成績占據分帳劇領域頭部公司位置。

此前,奇樹有魚用創新思維及精準的IP策略,打造了《四大名捕》《奇門遁甲》《毛驢上樹》《中國飛俠》等多部現象級網絡電影,穩坐網絡電影頭部地位,並隨之摸索出了一系列把握C端用戶的成熟方法論,為其之後在內容層面的布局埋下伏筆。

隨著平台對影視劇商業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刷新,分帳劇賽道的競爭逐漸走向白熱化,在分帳模式日益成熟之時,奇樹有魚精準抓住了機遇,成功入局分帳劇市場,迅速推出《兇案現場》,獲得了「意外」的成功。

為何言其「意外」?只因縱觀網絡劇市場,甜寵、古裝承包了大部分的平台受眾,刑偵一直以來都是小眾題材,但《兇案現場》播出後卻獲得了兩個「第一」——轉化率第一,票房第一。奇樹有魚何以憑藉小眾題材打贏分帳劇第一仗?這引起了新劇觀察(ID:xinjuguancha)記者的好奇。

奇樹有魚副總裁 田雪

奇樹有魚副總裁田雪在與記者的對話中表示:「《兇案現場》的成功與我們選題的創新性和對分帳劇的理解有很大的關係,好故事永遠是第一位的,尤其分帳劇的收費規則更是對內容的吸引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題材創「新」,「熬」過觀眾的每一個棄劇點

雖然分帳劇的盈利模式來自於網絡電影,但也存在著區別。以愛奇藝為例,由於平台僅對收費內容分帳,對免費內容並不採取分帳模式,因此網絡電影需要「熬」過開頭的免費六分鐘就能獲得相應的分帳金額,而分帳劇的規則是除了要讓免費觀看的前兩集精彩以外,還需要「熬」過之後每一集的前六分鐘。在田雪看來,這就要求劇集有很高的完播率才能獲得好的收益,「不讓觀眾棄劇」是對分帳劇的內容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從奇樹有魚目前取得的成績來看,其真正向市場證明了「好內容」帶來的長尾效應。據田雪透露,《兇案現場》上線近一年的時間裡,劇集播放量仍然在持續增長,且用戶的觀看完成度是非常高的,分帳收入還在持續上漲。預計整個分帳期結束,分帳收入將超過3000萬。

眾所周知,奇樹有魚是一家產出多部優質內容的網絡電影頭部公司,對網生內容的製作與輸出已經具有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源,而做用戶付費的內容也是奇樹有魚的一大戰略,入局分帳劇只是時機問題。「ToC內容一直是公司的大戰略,2017年愛奇藝調整了分帳劇的政策,公布了全新的規則,我們覺得時機成熟了。」

找准最佳時機進軍分帳劇市場,入局很穩,其對內容的把控也經過了思慮,創新性選擇刑偵懸疑題材進場。「我們觀察分析愛奇藝連續幾年的數據,發現刑偵懸疑探案題材的用戶黏性很高,也有相對固定的用戶群體。這種高黏性屬性很適合分帳劇的探索開發。分帳劇市場其實還是甜寵劇居多,但我們還是選擇了《兇案現場》這樣垂直類的題材,希望能有所嘗試和突破。」

從田雪的介紹中不難看出,堅持「題材創新、內容優先」原則是奇樹有魚在分帳劇市場「入局便小勝」的最重要因素。

以「內容研發」為「主導」,三大優勢同時構建

在田雪看來,一家影視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內容開發與生產,而分帳劇整體體量小,從周期到資金對項目整體運作要求更高,因此各環節間的銜接和整體把控非常重要。「我們堅持內容研發,不斷積累分帳領域的內容經驗;也堅持製作的全流程把控,要求製片效率最大化;宣發是公司一直以來的優勢,針對分帳系統的TOC的營銷經驗,保證最大效率提升項目的分帳收入。內容研發、製作和宣發的三項能力在分帳劇上的不斷加強,構建分帳劇完整的運作體系,持續積累優勢」。

「我們選擇主創的標準第一是專業,第二是適合。我們去年上線的兩部作品《兇案現場》的導演胡儲璽是《青囊傳》《紅蜘蛛》的導演,攝影指導是《白夜追兇》的攝影指導司元甲老師。《親愛的藥王大人》的編劇是《絕世千金》的編劇王天楚,我們會選擇在各自垂直領域比較擅長的編劇和主創團隊。」不過田雪也表示,雖然經驗重要,但奇樹有魚也一直在積極探索和新人編劇和導演的合作。「《兇案現場》的編劇許敵老師之前並沒有知名影視劇作品,但也通過前期數次會議,我們認為話劇導演編劇出身的許敵老師優秀的故事架構能力和對懸疑題材的把控力非常適合我們的項目,最終項目收穫了好口碑,證明我們的選擇是對的。」「我們也已經在開始下一個項目的合作了。」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傳統電視劇、電影的編劇、導演、製作公司入局網絡劇市場,網劇的專業性也越來越高,內容品質也在逐漸提升的過程中,奇樹有魚將關注重心放在內容開發與製作精品化兩個方面,無疑會使其走得更加長遠。

「營銷和發行的精準運營對於TOC 的分帳劇來說十分關鍵。根據產品的不同特性去制定不同的營銷策略。《兇案現場》這部劇營銷主戰線鋪在了抖音。懸疑類的劇為了避免過度劇透,營銷的第一步規避劇情懸念,著力在社會話題的共鳴,在抖音吸引了大量的用戶關注,劇集的熱度開始提升;第二階段,營銷重點轉移到演員,《獵狐》那時候剛好播出,運作劉怡潼和劉奕君老師的抖音互動,推起『推鏡殺』『祖傳的反派』這樣傳播力和互動性極強的話題,在抖音熱點榜前三名的位置持續上榜十幾次,霸榜三周,給劇集了帶來巨大的站外流量。」另外,發行平台的選擇也是綜合題材、用戶偏好以及項目氣質做出的綜合選擇,這一選擇也至關重要。

「風格化」創「新」,才是分帳劇的精品化方向

問及分帳劇的未來發展方向,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提出要「精品化」,被問到精品化的方向,田雪則表達了不同的觀點。「很多人可能都會認為,分帳劇是大劇的低配版,因此談分帳劇的精品化方向就是儘可能地向大劇靠攏。我認為頭部大劇和分帳劇是完全不同的產品,對用戶觀劇的心理需求的滿足是本質差異所在。大劇需要照顧的用戶範圍非常廣泛,其實『大劇』的氣質是由很多因素綜合帶來的,或是IP本身相對宏偉的世界觀,或是精美的製作,或是頂流的藝人,這些都會讓用戶產生很強的消費感,沉浸式享受賞心悅目精心構建的故事;相對而言,小劇通常並不具備這些特質,小劇恰恰是滿足用戶友好輕鬆親近真實的沉浸需求。無論古裝還是現代,優秀的分帳劇都具備『與我有關』的親近感。」

田雪進一步闡述到:「分帳劇的精品化方向應該包括兩個方面。」

第一,內容精品化是內容創作應該去追求新鮮的產品氣息,有個性化表達和能夠平等交流的情感共鳴。「這是市場留給分帳劇的空間,也是這一代年輕用戶越來越強的觀劇需求。我認為,這是分帳劇真正的市場價值,這也是未來的趨勢。」

第二,與內容匹配度更高的製作是製作精品化的方向。「製作精品化的方向是製作要跟得上內容,不是追求』大』而是』合適』的那個度,』合適』就是對內容對角色的深刻理解,這是讓用戶代入沉浸與平等交流的重要因素。所以分帳劇精品化不是簡單提升製作預算提升演員預算,更不是看起來象大劇。」說起競爭,田雪說道,「目前很多大的頭部劇集在與用戶平等交流這方面做的越來越好了,去疏離感,有真實共鳴有心理爽感,我們從去年看到的很多爆款頭部劇集都具備這樣的共性,這是值得整個行業一起學習提高的。」

談及《兇案現場》的風格化,田雪表示「刑偵劇偶像化」是她認為這部劇最大的定位特色。「《兇案現場》我們在選角上也做了創新,我們選擇了像劉怡潼這樣帥氣的演員作為反派,形成認知反差,不僅會讓觀眾出乎意料,並且為故事擦出了新的火花。」

田雪一再強調,所謂的「風格化特色」是要一脈相承的,從選題到劇本落實再到選角、製作、後期,包括營銷的調性也要一致。《兇案現場》從整體的風格上就與傳統的刑偵劇產生了區別,內容上包含了當下熱議的社會話題,選角上也採用了年輕偶像化的反派形象,最重要的是,在營銷上該劇也精準抓住了年輕的受眾群體。

更多元化的題材布局與核心競爭力建立,仍是下一階段布局的重點

《兇案現場》成功後,奇樹有魚對分帳劇的布局也在持續發力。古裝奇幻甜寵劇《親愛的藥王大人》在愛奇藝分帳金額已突破2000萬,現代都市情感劇《住我對面的小哥哥》也即將上線。

「除了在刑偵懸疑領域的持續深耕外,我們並不追求題材的單一布局,每個項目都有自己的受眾,貼近受眾的喜好需求,做好細節創新,講好故事,都會被用戶買單,而這個過程,就是我們不斷積累經驗學習的過程。」

與其說奇樹有魚在分帳劇上的成功是幸運,不如說是憑藉整個團隊的通力合作努力獲得的。「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我們都有,這其實是最寶貴的。」田雪表示,「分帳劇離開內容研發、製作、宣發哪個環節的優勢都很難成功,在這三個方面一起發力雖然很難,但我們會堅持在這條路上摸索和積累,保持對內容行業的敬畏之心,保持好奇心大膽探索,有意義有價值。」

在眾多布局分帳劇的公司里,奇樹有魚看上去是堅定相信分帳劇的未來並且思路極其清晰的。這種清晰不僅是在對市場的理解上,更是對公司核心優勢的建立上。

始終堅持探索創新、精準接近用戶需求、不斷奉獻精品內容,奇樹有魚會以更加穩健的步伐開拓更多元化的內容,成為能夠引領分帳劇未來的頭部公司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h63QNHgB8MnI47Ij49Q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