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習水土城古鎮之行。土城古鎮雖說是門票價格不菲,但景區內的節目可不少,逛博物館紀念館,看節目看錶演,也讓你不亦樂乎。
這裡是土城景區的西北方向的入口。土城古鎮位於川、黔、渝旅遊金三角核心腹地和赤水河谷旅遊精品線黃金節點上,是「四渡赤水」世界軍事經典案例發生地。我是從赤水丙安古鎮過去的,公交車很方便。
土城古鎮位於赤水河古鹽道上,系古時「川鹽入黔」的重要碼頭和集散地。古鎮同時還是享有盛譽的釀酒中心之一。歷史上四方商賈雲集,形成了古鎮濃郁的商埠文化底蘊。今天傳統街區內不僅保留了「前店後宅」的歷史格局,更有鹽號、船幫(王爺廟)、宋代酒窖、古驛站、茶旅館、「張半擔」宅等一系列凸顯古鎮商埠文化的歷史遺存。
看看景區表演時間表,古鎮里各種節目琳琅滿目,令人期待。在周六和周日,古鎮老街上有旗袍走秀。
預定了古鎮內的特色客棧,二樓的房間窗戶正對著老街,對面的那家小吃店門前的led整天裡滾動播放介紹他家的美食節目,白天是一刻不停歇,最後離開的那天上午,聽不到他家的led聲音了,一打聽原來是壞了,我還有點不習慣了呢。一日窗外忽然響起快樂的舞曲,推開窗戶就開到這樣的畫面。
趕緊出來看看古鎮里的「旗袍走秀」。走在隊伍前面的是兩個小姑娘,一招一式滿是那麼回事,可是這表情也太嚴肅了吧。
後面就是主力陣容了,伴著悠揚動聽的、節奏感十足的舞曲,手執各色紙傘的旗袍美女婀娜前行。
2.5公里長的石板街上,有翻修改建的客棧、老茶館、餐館、書吧與大大小小的各種博物館等與古鎮風格渾然一體,讓老街煥發出了獨特的魅力。
青磚、黛瓦、馬頭牆、石板路,各家各戶掛在門梁邊的店號,小巷子傳來悠遠的叫賣聲,讓人仿佛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旗袍走秀,讓古街充滿了生氣。
漂亮婀娜的旗袍模特們走過老街,一間老宅里的小女孩倚在門前眼巴巴地目送旗袍走秀遠去,滿眼的艷羨。
紅花也要綠葉襯托,婀娜前行的模特隊伍旁,一直如影隨形的是背著音響的「無名英雄」老哥。
忽然,音響出現了問題,突然播放了戲曲,把整個隊伍節奏帶亂了,隊尾的大姐趕緊上前調試。
這位白衣女士應該是這支隊伍的隊長,幾次隊員出現問題,她都及時出來糾正,平時一直在隊尾殿後。
跟著旗袍走秀一路走,隊伍路過了「火神廟」。建於清代中期,用於供奉祭奠火祖誕辰。其風格為四合院中式木結構建築,廟前臨街有山門及通堂,中有透光天井,左右配有廂房及走廊,氣勢恢宏、古樸幽深,具有較強的地域文化特色。1935年1月中國工農紅軍入駐土城,該廟為軍團司令部駐地。
老街上一位正在包苕湯圓的阿姨,也停下了手裡活計,目送旗袍走秀的隊伍。在土城古鎮里,到處可以看見苕湯圓的身影,苕湯圓是古鎮里特色美食小吃的代表了。苕湯圓的外皮是紅薯澱粉和熟紅薯泥和在一起做成的,餡料是熟豬肉、豆腐、榨菜、小蔥做成,味道咸香,很獨特。苕湯圓煮熟後,加紅油、小蔥和折耳根調味。
路過小橋流水廣場。習水當地曾盛行著「十八幫文化」,過去的土城石板街上生存著鹽幫、船幫、馬幫、鐵幫、糖食幫、茶幫、丐幫、布幫、戲幫、經紀幫、棧房幫、米幫、藥幫、油幫、酒幫、石幫、木幫、袍哥共18個幫類。這裡是十八幫中的「酒幫」所在地。
小橋流水廣場是古鎮里最熱鬧的地段了。古鎮里周六周日的花燈歌舞表演就在這裡了,另外,晚上想吃夜宵燒烤什麼的,也可以來這裡。
這裡是十八幫的「布幫」所在地的雕塑,土城早期的布商並未形成統一的行業規矩,互損利益的事情時有發生。為了規範行業行為,布商遂統一起來,成立了布幫。
隊伍途徑古鎮中最重要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的後門,四渡赤水紀念館,原稱「花園」,是紅三軍團司令部駐地,為中西合璧兩層磚房,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將軍題寫館名。紀念館突出介紹四渡赤水戰役的全過程,以土城戰鬥、一渡赤水河為重點,真實再現歷史,突出表現毛澤東等軍事指揮家軍事指揮藝術上的「神」,凸顯四渡赤水在中國革命史上的歷史地位。
待續,我在習水土城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