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記憶僅七秒,跨個界就想讓老字號「回春」?沒那麼容易

2019-10-20     品牌話題

從瀘州老窖香水開始,中國老字號品牌跨界出國潮的案例變得越來越多,但是,除了像營銷君這種關注營銷界動向的人以外,能記住這些案例的人變得越來越少。

網際網路的記憶只有七秒,那些看似創意的跨界國潮,如果持續能力不高,那被人遺忘只是時間的問題。

跨界後的真實評價

雖說跨界已經成了品牌年輕化的一個好途徑,但並不是每一個跨界都深受消費者歡迎的。就拿營銷君最開始提到的瀘州老窖香水開始說起。

這款香水從推出到現在,簡直就是瘋狂刷臉的存在,只要是提到跨界的文章,基本上都不會忘了它。的確,瀘州老窖出香水,這噱頭聽起來倒是不錯,可你看看網絡上的真實評價呢?

小紅書上對瀘州老窖香水的評價

此外,還有連續兩年端午節都鬧得沸沸揚揚的衛龍辣條粽子。雖說銷量還不錯,一上線就售罄,但買回來的人都表示,這粽子就一個「辣」字來形容,不好吃也不難吃,全當獵奇了。

還有一個以辣為賣點的,則是火鍋味的冷酸靈牙膏。同樣也是一上線就售罄,而且禮盒價格在二手販賣平台上還一度飆升好幾倍。「有幸」搶到的消費者也發微博表示,用這款牙膏刷牙只有辣味,甚至還把牙齦辣過敏了。不是營銷君吐槽,冷酸靈牙膏一開始就是以抗過敏牙膏著稱的,為了一個營銷手段違背自己的初中,這真的好嗎。

其他的,還有大白兔香水、福臨門卸妝油等等,都是在一開始人氣還算火,後來被人遺忘的典型。

讓品牌「回春」哪有那麼簡單

你要說為什麼品牌們都紛紛扎堆跨界做國潮,很簡單啊,因為它們覺得品牌已經老化了,想要依靠跨界來重塑品牌形象。

但是,讓品牌「回春」是這麼簡單的事情嗎?

營銷君曾經就給大家提過,雖然我們表面上看大白兔又是跨界出香水,又是賣冰淇淋的,好像它現在混得很好的樣子,但回過頭看它的糖果業績,不僅沒起色,反而還降了。說白了,就是憑藉跨界買了個熱鬧,但主業什麼好處都沒得到。

而像瀘州老窖,它屬於白酒。比起吸引年輕人的注意,營銷君認為它還不如專心思考如何繼續在中年消費者群體里發光發熱。沒有長遠的計劃,只是短期做個營銷活動,在年輕人之間混個臉熟,真的有必要嗎?

除此之外,還有老乾媽、馬應龍和999等品牌,都曾跨界推出過一些產品,可也基本上就是圖了一個熱鬧二字。年輕人真的買單嗎?想要老乾媽的衛衣,要花四位數的價格購買99瓶老乾媽才能得到。又不是開超市,買這麼多瓶老乾媽是想幹嘛?馬應龍的口紅雖然挺有創意,但很多人都表示難以接受它「上下都包了」。

現在很多老字號品牌都停留在「年輕人喜歡美妝、零食和服裝,要想吸引他們,就跨界出個這類產品」的思想狀態。但,想憑藉如此簡單的方法讓品牌「回春」,也未免太小看消費者了。

「跨界國潮」不是東拼西湊

沒有思想內核、長遠發展計劃的「國潮」,只是一具空殼。我們不難看出,大多數的品牌也不是為了賣貨,只是為了「刷臉」而已。但你們發現了嗎?現在越來越多的「跨界國潮」,呼聲沒有那麼大了,消費者的熱情也開始減退。

沒錯,東拼西湊的「跨界」,乍一看好像很有創意,但實際上對於品牌發展沒有任何幫助。想要憑藉「跨界」或者「國潮」轉型來吸引年輕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跨界和國潮只是連接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紐帶,而它最終的落腳點,是消費者自我表達慾望的升級和自我價值的認同。換句話說,不想盲目跟風,就要依靠品牌自身特色以及消費者追求來進行跨界。

掀起「國潮熱」的李寧,它沒有做其他「花哨」的跨界,只是一直深耕於自己擅長的運動服飾領域,對主業的幫助很大;瞄準年輕人群體的江小白也是不錯的案例,它不僅頻繁贊助音樂節,打造自己的潮流文化,還依照網絡上的「網紅喝法」,真的和雪碧推出汽水味白酒,使品牌更加受年輕人歡迎。

綜上所述,「跨界」和「國潮」雖然能為品牌注入年輕的血脈,但也要看品牌是盲目跟風還是走心營銷。找准自己真正的品牌精神,堅持下去做跨界國潮,才是正確的方法。只是一味地「討好」年輕人,不僅起不到正面作用,甚至還有可能招來年輕人的反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gcYt620BMH2_cNUg96N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