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可是溜娃「寶地」,不論是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都會帶娃去公園玩。可是大人的溜娃方式大都是娃在前面跑,自己在後面追,跑累了就抱著娃在樹下休息,這種溜娃,簡直就是自虐!其實逛公園時,只要打開的方式正確,分分鐘能把公園逛成早教中心。
公園裡的「語言課」
對於一歲的小寶寶,大人在帶他們去公園玩的時候,可以一邊指著公園裡的事物,一邊告訴他們:「這是樹、這是花、這是椅子、這是石頭」,這樣就能打破「貴人語遲」的魔咒。當他的語言能力有所提高時,大人們就可以逐漸豐富一下描述,比如「這是一顆綠色的樹、這是一朵紅色的花」等。對於四五歲的娃來說,去公園可以描述的東西和語言就更加的豐富了,不僅大人要表達,還要孩子跟著一起表達,甚至家長還可以和他玩一些我說你猜的遊戲,比如找五片不同的樹葉,孩子負責描述樣子,讓家長猜一猜他說的是哪一片葉子。
公園裡的「英文詞庫」
在公園裡玩,還是一個學習英語的好時機,家長可以通過「實戰演練」,讓孩子將平時記下來的單詞、句子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鍛鍊他的口語發音,還能加深他對這個單詞的記憶。另外,家長也可以和娃玩一些小遊戲,比如公園尋寶,提前準備一張尋寶卡,用英文寫上要找的事物,比如:樹葉、花朵、樹枝等,讓他拿著尋寶卡,在公園裡找「寶物」,這樣的遊戲也是非常有趣的,在公園玩的過程中,還能給娃上一節英語課。
公園裡的「感官課」
孩子的感官可是比我們成人還要敏感的,所以在去公園玩的時候,千萬不要錯過對他的感官訓練。家長可以和他玩「我是收音機」的遊戲,兩個人都躺在公園的草地上,閉上眼睛,仔細的聽周圍的聲音,每聽到一種不一樣的聲音,就將它記錄下來,最後數一數誰聽到的聲音最多,再猜一猜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甚至還可以模仿。
公園裡的「科學課」
公園裡最有意思的一堂課就是「科學課」了,我們都知道,科學是建立在觀察基礎之上的,帶孩子在公園裡上一節「科學課」,可是能培養他的科學思維力的。但是在給娃上這節課之前,家長要提前給他準備好望遠鏡、放大鏡、玻璃瓶、抄網等工具,畢竟想要發掘孩子的「科學心」,就得讓他近距離觀察才行。
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僅能在學校學習到知識,在自然界中也能學到很多的東西,他們會因為好奇而探索事物,所以再帶娃去公園玩的時候,別忘記給他上這4堂課,這樣才能把公園逛成「早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