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來看病的時候,會說:醫生,我吃點東西就腹脹,這是怎麼回事呢?甚至有人說,我不吃東西也會腹脹,這又是為什麼呢?
腹脹雖然只是小毛病,但是帶給身體的感覺實在是太糟糕了。肚子脹著難受,吃飯也沒食慾,睡覺也睡不安穩,必須起來走一走才會舒服些。
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症狀,生活中很多人都遭遇過,今天就說一說腹脹的常見原因及解決方法。
腹脹,多半是脾胃出了問題
《萬病回春》云:「腹脹者,脾胃氣虛也。」
腹脹,多是因為脾胃出了問題。平日腹脹時可不要忽略了這個脾胃給你發出的信號。
《醫宗金鑒》中專門有一章是《腹脹總括》,開篇就提到「腹脹脾虛因久病,多由食滯停,補虛健脾兼理氣,攻食消導自然寧。」
腹脹可分為虛實。虛一般為脾陽虛、脾氣虛等;實多為胃實、食滯、氣滯等。
脾主運化,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其運化功能主要依賴於脾氣升清和脾陽溫煦的作用。
「人納水谷,脾氣化而上升」(《醫學三字經·附錄·臟腑》),「脾升而善磨」(《四聖心源》),水谷入胃,全賴脾陽為之運化。故「脾有一分之陽,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陽,能消十分之水谷」(《醫原》)。
所以脾陽虛或脾氣虛的人,脾的運化功能受損,納入的水谷只能變成廢物,停滯在腹內,出現腹脹不適。
胃主通降。胃之通降是降濁,降濁是受納的前提條件。所以,胃失通降,可以出現納呆脘悶、胃脘脹滿或疼痛、大便秘結等胃失和降之症狀。
哪些人群容易腹脹?
1、愛生氣、鬱悶的人
情志失調多思則氣結,暴怒則氣逆,悲憂則氣鬱,驚恐則氣亂等等,情緒問題可造成氣機逆亂,導致脾胃升降失職,造成腹脹。
其中尤以肝鬱氣滯,橫犯脾胃,致胃氣阻滯而成之腹脹為多見。
2、暴飲暴食的人
暴飲暴食,本身脾胃不好的人,脾胃的運化能力有限,如果吃了12分飽的食物,自然是負擔加重,無力運化,食積在這裡,便脹氣了。
還有任意食用生冷粗硬,或偏食肥甘厚膩,或嗜食濃茶、烈酒、辛辣等食物,損傷脾胃,導致食谷不化,阻滯胃脘,升降失常,胃氣壅塞,則會出現腹脹不適。
3、過度進補的人
很多人動不動就覺得自己虛,常常會想給自己補點什麼,隔三差五就給自己補個參雞湯、阿膠等。
但人參、黃芪等為補氣佳品,脾虛之人,或過量食用,氣則有餘,容易腹脹不適。
4、術後或久病臥床之人
動則生陽,但術後、久病之人,需長期臥床,導致陽氣虛弱,影響脾胃之功能;或又因大病、手術等創傷,使得脾胃受損,運化失常,導致腹脹。
三個小妙招緩解腹脹
1、食後摩腹、散步:消食導滯
《千金翼方》說:「平日點心飯訖,即自以熱手摩腹」,又說:「中食後,還以熱手摩腹。」
食後摩腹的具體方法是:吃食以後,自左而右,可連續作二、三十次不等。這種方法有利於腹腔血液循環,可促進胃腸消化功能,經常進行食後摩腹,不僅於消化有益,對全身健康也有好處。
如果在飯後,邊散步,邊摩腹,則效果更佳。《千金翼方》將其歸納為:「食後,還以熱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勿令氣急,行訖,還床偃臥,四展手足,勿睡,頃之氣定。
這是一套較為完整的食後養生方法,可以消食導滯,改善腹脹的症狀。
2、用四子散外敷腹部:溫通經絡
四子散由吳茱萸、白芥子、紫蘇子、萊菔子組成,各100g,用布袋裝好後,再用微波爐加熱後外敷腹部。(請注意加熱時間,切勿加熱過久)
吳茱萸,《本經》中云:「主溫中下氣。」《本草綱目》說它:「開郁化滯。」
紫蘇子、白芥子、萊菔子為三子養親湯。白芥子主痰,下氣寬中;紫蘇子主氣,宣通降氣;萊菔子主食,開痞降氣。四子同用,有溫經通絡,調理氣機,改善脾胃升清降濁的作用。也可適用於術後久臥,有腹脹、便秘等不適的患者。
王鴻謨攜5位名醫聯合打造精品養生課
養脾胃就要找對方法,其實在養脾胃方面,中醫還有很多的名方,對養脾健胃超管用,小編推薦你好好看看這門課——《脾胃一強壽命長!名醫教你調脾胃》
點擊下方免費試看課程
王鴻謨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名老中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診斷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生物醫學特徵辨識學會副主席,中國針灸學會經絡研究分會委員,《中華臨床醫藥雜誌》副總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養生專家。
王鴻謨教授從事中醫教學、醫療、科研等工作40多年,擅長察色切脈診病,針藥並用治癒疑難重病。在創建中醫色診學、診法客觀化、完善辨證體系、還原構建經絡系統、體表-內臟多層次對應相關等方面多有建樹,取得了公認的學術成績,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研究成果為中外學術界廣泛關注。
知道養脾胃的重要性,那麼該如何調養呢?王鴻謨教授攜5位專家專門製作了8節養脾健胃知識,全面覆蓋脾胃問題。讓廣大朋友們遠離胃酸胃痛、脾虛潰瘍、腹痛腹瀉等常見脾胃疾病。
另五位專家分別是:
逯儉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針灸科 主任醫師
陳濟德 山東省無級中醫藥師承教育指導專家 主任醫師 教授
李昂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任醫師
李軍祥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王志斌 北京東方醫院脾胃肝膽科副主任醫師
這門課就是要幫助大家,正確的認識脾胃和人體,各個系統、各個臟腑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生活中怎麼樣科學合理的養脾健胃。
課程大綱
看完這些課,不僅能明脾胃疾病的早期症狀、脾胃不和人群最佳的飲食方案以及脾胃疾病的治療等諸多問題,讓你擺脫焦慮。
還能明白胃炎、胃潰瘍引起的其他併發症、脾虛分別有哪些表現,並且針對不同的人群,給出了對應的詳細可操作的脾胃不和防治技巧(吃、睡、補、按),以及對應的藥物。
這時,你可以選擇在家先聽聽醫生怎麼說,戴上耳機就能隨時隨地觀看課程,很私密。
只要在零碎的時間,花個幾分鐘就好,每天了解1個脾胃不和小知識,防治脾胃疾病很輕鬆!
科學、靠譜、值得看,名醫親授,在家就能獲得專家建議
最省心、靠譜的做法還是聽聽醫生的建議。
現實中,很多人會問朋友,結果對方也只是道聽途說。也有人會自己去網上查,然而又缺乏專業知識,無法分辨網上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結果一不小心就錯信偏方,沒效果還傷身。
可很多人要麼沒時間去醫院,要麼每次去都是「排隊2小時,看病5分鐘」,很多疑惑都還沒來得及問,就讓回來了。
而這門課,就能解決你關於脾胃疾病的各種疑惑,懷疑自己有脾胃疾病,想防治脾胃疾病,都適合看這個課。
平常注意脾胃特別怕冷,怕濕,也怕撐,怕甜,所以說不要著涼,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得太甜,潮濕的地方要少去,另外酒要少喝,辣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