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中國品牌講個悄悄話,現在是推出「瓦罐」的絕佳時機

2024-01-19     波帆說車

Wagon,也就是旅行車,在諧音梗的作用下成為了我們口中的「瓦罐」。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將Sedan車型的車頂平直延續到車尾進而形成D柱,使其既保留轎車的低矮車身和靈活操控,又擁有SUV的裝載能力,是一種很具個性和文化屬性的乘用車。

實際上早在汽車剛開始步入國內家庭的上世紀90年代,一些全球汽車巨頭就開始向其在國內的合資車企導入「瓦罐」,上點年齡的車友應該都對廣州標緻505 SW8和上海大眾桑塔納「大屁股」版都有印象。

不過那些年頭,國內能買上車的人可謂非富即貴,追求社會地位是必然之事,對待買車自然十分講究。只有標準的Sedan這種能讓人第一眼印象上與貨車劃清界限的車型,才符合他們的購車要求。就此,「三廂」成了轎車的硬性標準,而有些「四不像」的「瓦罐」自然就不怎麼受待見了。

這種觀念一直持續了N久,直到新千年初期,汽車已經開始向國內普通家庭普及之時,都依然盛行。所以即便那個時候市面上已經有上汽通用別克/雪佛蘭賽歐S-RV、上汽通用別克凱越旅行車、南京菲亞特派雷奧周末風等一眾售價相對親民的「瓦罐」推出,但最終這些車型都被打上了異類的標籤,以慘澹的銷量草草收場。

2015年之後,這種情況終於迎來了轉機。隨著中國民眾接觸汽車的機會越來越多,擁有汽車的人越來越多,民眾對汽車的理解也在不斷提升,「瓦罐」也逐步開始進入一些愛車人士的視野。再加上網絡視頻的起勢,以及車評人們對大眾邁騰R36、奧迪A6 advant、奧迪A4 allroad、沃爾沃V90、V60這類進口「瓦罐」的力捧,就讓「瓦罐」成為了「個性高端玩法」的代名詞,擁有了一批忠實的信徒。

其間,也有一些品牌察覺到了「瓦罐」在市場上泛起的陣陣漣漪,開始推出或打算推出售價比較大眾化的「瓦罐」。但結果都不如想像中那般美好,貌似民眾對瓦罐還是不感冒,用鍵盤敲出「如果推出旅行版我必入」的人一大堆,真正用銀子投票的卻少之又少。寶駿Valli被現實打得滿地找牙,福克斯獵裝版無人問津,斯柯達明銳旅行車一直不溫不火。而其他品牌見狀也只能將推出「瓦罐」的計劃「流產」。

其實在筆者看來,2015年之後這次為「瓦罐」造浪運動,離成功已經很近了,只是推出「瓦罐」的品牌差了把力。要知道喜歡「瓦罐」的人,必定是有著前衛審美,包容性很強,同時又是比較懂車的人。說直白一點,就是高知年輕人,他們追求的是個性,而個性背後的本質其實是調性。

而此時的寶駿品牌,並未摘掉「廉價實用」的品牌標籤,去打「調性」這張牌顯然不合時宜。而福克斯獵裝版推出之時,福克斯車系和福特品牌在國內年輕人群心目中的認可度和號召力已經大不如前,也不具備掀起「瓦罐」浪潮的底氣。各位要明白一點,小眾產品還得用大眾認可的品牌去帶,否則小眾加小眾就等於更小眾。

之所以說當前是最適合推出平民旅行車的絕佳機會,是因為屬於中國廣大家庭的汽車大普及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隨著民眾對汽車接觸和使用經驗的增多,大多數普通百姓都將原本寄託於汽車之上的「面子觀念」放下來了。而近年來不樂觀的經濟形勢,則加劇了這一態勢,汽車消費已經越來越趨於理性,這就為操控和能耗等同轎車同時儲物能力又不輸SUV的「瓦罐車」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條件。此外,新能源技術的加持,也讓民眾對車輛的類型有了更多的包容性。所以,「瓦罐」起勢的最佳時機,就在當下。

那麼哪些品牌有實力去推動「瓦罐」浪潮呢?看看當前國內汽車市場誰在普通家庭用戶心目中的號召力高不就行了?沒錯,就是這幾家在新能源浪潮下大步流星的中國車企大廠。而這其中條件最優的,當屬比亞迪,原因有三點。

第一,比亞迪當前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只有銷量基盤夠大,才有能力去持續小眾車型的生存,並為其持續的造勢加溫,方有可能讓擁躉把節奏帶起來,讓小眾車逐步流行起來。

第二,比亞迪在新能源技術上的沉澱足夠深厚。新能源插混技術,能賦予旅行車這種自帶文化屬性的車型更多玩法可能,對年輕人特別是「文藝青年」,有著相當高的吸引力。而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插混技術的泰山北斗,具備行業中最成熟可靠的插混技術和完整的產業鏈,能將插混車的價格拉低到一個其他品牌難以企及的點位上。換句話說,要讓「瓦罐」起勢,就必從思想前衛開放的年輕人入手,突破點就是將新能源插混和「瓦罐」有機結合,而年輕人對車價相當敏感,比亞迪則能給到新能源插混「瓦罐」一個相對較低的售價,這就是契合點。

第三,其實比亞迪當前也很有增加細分車型的必要,畢竟2023年比亞迪達成了30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其2024年的目標只會更高,而增加車型也是達成目標的有效途徑之一。既然有這麼一塊現成且相對藍海的市場,那比亞迪為何不沖呢?

那麼問題又來了,具體該怎麼搞?要筆者說,要把一個此前不那麼大眾化的產品炒熱,首先就得給足用戶試水的勇氣,不能讓用戶覺得試錯成本太高,所以打造新能源插混「瓦罐」就得從緊湊型車入手。其次,肯定是以當前已經在售的緊湊型三廂轎車入手,僅需改動一下車身後半部分的造型即可,如此就能有效控制成本以實現對車價的控制。

這下方案就相當明確了,要麼基於秦PLUS DM-i造一輛「瓦罐」,要麼用驅逐艦05 DM-i改一版「瓦罐」。依筆者看當然選後者來搞更加合適,畢竟秦PLUS DM-i的月平均銷量已經很高,保持其現狀銷售,維持其產品形象才是重點。相比之下,歸屬於海洋網的驅逐艦05 DM-i並沒有如此之高的銷量和用戶基盤,相對沒有那麼大的必要在意用戶對產品形象的認知,況且海洋網的用戶畫像本來就比王朝網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本來就更高。

此外,讓驅逐艦05 DM-i上量,對於比亞迪以及比亞迪海洋網而言,本來就很有必要。反正平台和技術都早已成熟,車型開發成本也攤得足夠薄甚至已經回本了,改改車身,出個模具,成本也增加不到多少。照該車型當前驅逐艦05 DM-i 9萬多塊起步的終端售價來看,加推一個「瓦罐」版並將價格控制在10萬元出頭起步應該不難。如此一來,也能讓驅逐艦05 DM-i形成自身獨有的特點,進而和秦PLUS DM-i拉開差異,緩解產品同質化和「內鬥」現象。

至於說配置,筆者認為不必搞得太複雜,還是遵循照顧年輕人錢包和順應用戶低代價「吃螃蟹」的思路,以控制售價為重。推出一個55公里純電續航的基礎版,以及一個120公里純電續航的中配版即可。要知道,不管是年輕人還是文藝人士,其實都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追求配置,打標籤立flag才是重點。如此一來,10萬塊的插混「瓦罐」,你們就說有沒有吸引力?

當然,其他幾家中國車企大廠和人氣品牌此時如果有合理的方案,能推出價格親民,混動技術高效成熟,且基礎配置該有就有的新能源插混緊湊型「瓦罐」,應該也能收穫比較不錯的效果。

好了,東拉西扯不知不覺已經寫了2000多字了,以上純屬筆者對市場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只為給供需雙方牽個線、搭個橋,真心想為市場發展做點事兒。覺得說得有道理的朋友,請不要吝惜你們的小紅心和評論,感謝大家。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波帆說車」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fa2e2ed4d1591b39d3a44f95b178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