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錢,謝娜不想給?

2022-02-10     老斯基財經

原標題:這筆錢,謝娜不想給?

這筆錢,謝娜不想給?

什麼樣的服務是1萬的,什麼樣的服務是10萬的?

2020年的時候,一部叫《安家》的電視劇曾經在熒幕上火過一段時間。

寫出過《蝸居》的編劇六六,以一群房產中介為主人公,串聯起一個個房產交易中的悲喜故事。

戲裡將地產中介江湖的行規和黑話,有選擇性地展示了一部分,這其中有關「跳單」篇幅最大。

有個故事,說的是一個飼料大王暴發戶,豪擲千金要買一套上海老洋房。

在經歷了中介尋找合適房源、釐清產權關係等戲劇情節之後,暴發戶選擇繞過中介,私自和賣家交易。

照這故事,在上海灘,的確有一群圍獵「老洋房」這類稀缺資源的頂級中介,按行規,他們的佣金抽成是一個點

劇中最終1.5億成交的老洋房,買家要向中介支付150萬的中介費用。

要問有哪個行當是「三年不開單,開單吃三年」,他們應該算一個。

而故事也試圖從房產中介的視角解釋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一個腰纏萬貫的企業家,豪擲1.5億買老洋房眼都不眨一下,卻要在150萬的中介費上耍賴?

這不,同樣的問題,最近有網友也在問張傑和謝娜。

這兩天,一位化名H的房產經紀人在網上稱,他帶著明星張傑、謝娜夫婦,在2019年6月看過兩次房,但以不喜歡為由不再購買。

而H此後發現,謝娜夫婦繞過自己最終買下了這套房子,自己遭遇了「跳單」

韭菜斯基也好奇,謝娜想買房,怎麼不找自己代言的趕集網,那上面不是啥都有嗎?

謝娜夫婦看中的這套房子是思南公館東苑,附近老洋房聚集,和多個名人故居比鄰,是上海知名的網紅打卡地。

H稱,帶看的那套房子售價6200萬,每平摺合單價超過18萬。

以上海常見的2%佣金比例抽成來算,單這套房源的中介費有124萬。

韭菜斯基租房時,曾為35%的中介費心疼得齜牙咧嘴,看到這個交易佣金,心裡頓時平衡了起來。

針對謝娜夫婦「跳單」的控訴,文中其實並沒有直接證據。

帶看的時候有沒有簽看房協議書?合同有沒有約定服務費具體條款?房源是不是經紀公司獨家房源?中介與房東有沒有簽署約束性條款?

如果這些沒有,很容易讓人誤會:只要我帶你看過這套房,這單就是我的了。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這麼粗暴,對整個中介行業也不尊重,不是麼?

不得不說,在小作文橫行的當下,這樣文筆一般、缺少大料的小作文還是該向力宏嫂學習一個。

果然,謝娜夫婦很快也委託了律所發聲明回應,稱H為虛假信息涉嫌造謠誹謗,保留追責權。

但圍觀這場風波的吃瓜群眾,卻涇渭分明地分成了兩派:

罵中介的都是群眾,罵謝娜的都是中介。

有人說:

和中介比起來,謝娜倒顯得沒那麼討厭了。

去年初的時候,曾經和格力董小姐一起帶貨的抖音網紅小小莎,發了一條《一次性花掉1500萬是一種什麼體驗?》的視頻,炫耀自己剛買的房子。

視頻里,小小莎老師說:

沒什麼感覺,還不如買個包。

可很快,小小莎就因為這條視頻滿頭包了。有鏈家的中介找上門,曝出小小莎「跳單」了自己,才買了這套房。

一時間,小小莎被海量的網絡評論淹沒,鬧到報警。

雙方爭議的點在於,鏈家中介為小小莎爭取到的房子報價是1620萬,收1%的中介費,也就是16.2萬。

但小小莎貨比三家後,選了另一家中介報出的1568萬房價、5萬中介費的方案。

鏈家中介指責小小莎「跳單」,小小莎稱雙方事前本就沒簽約。

有媒體問這1%中介費的合理性,中介行內人士說這一費用標準是「合理合規的」

這場風波中,一個叫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的組織親自下場,發表《我們對「跳單」行為零容忍!》的文章,帶頭討伐小小莎。

斯基查了下這個社會組織,成員單位里,幾家有頭有臉的中介公司赫然在列。

能讓幾家平日裡勾心鬥角、彼此嗆行的地產中介,突然同氣連枝、同舟共濟,就因為一個網紅「跳單」。

畢竟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再這麼鬧下去,全國人民都知道怎麼跳單了……

一套100萬的房子,和一套1000萬的房子,如果中介費都按1個點收,一套的中介費是1萬,另一套的中介費是10萬。

什麼樣的服務是1萬的,什麼樣的服務是10萬的?

要是放在洗腳城,韭菜斯基肯定瞭然於胸。但放在地產中介這裡,韭菜斯基也困惑:

1萬的中介服務,和10萬的中介服務,差別究竟在哪兒?

如果你圍觀了這兩次「跳單」事件就會發現,多數人並不反對為中介服務本身付出報酬。

在享受了中介信息收集、置業建議、幫忙殺價等服務後,中介理應獲取合理的服務報酬。

如果嫌中介費貴,可以不找中介看房,買瓜的劉華強也不能強買強賣。

可現實情況究竟是個什麼樣,大家總是心知肚明的吧。

在當下,房屋買賣交易真的可以繞過壟斷信息的平台嗎?

不管想買房還是賣房,能避免大量來路不明的信息轟炸嗎?

依靠平台的信息壟斷壁壘,然後一刀切地按房價比例收取中介費,這樣的粗暴規則之下,會消解每一個中介個體努力的意義。

因為在每個購房者眼中,反正房源都壟斷在你的手裡,中介這活兒能有多大的技術含量?

成交一套天價豪宅,和成交一套老破小,中介付出的努力究竟有多少差異?

去年12月,杭州的一對博士生小夫妻,在公證處的介入下,以208萬元買到了一套58㎡的二手房,成為杭州推出「個人自主掛牌房源」後成交的首單。

在往常,這樣一套房子,如果通過中介公司,中介費通常為交易價格的2%,約4萬元。

但在公證介入二手房自主交易後,整個交易過程只收一筆千分之一的提存公證費,只需2080元。

你看,橫亘在買賣雙方的那座大山,也並非不可逾越,需要一個在第三方監督下更加透明、對等的平台。

真正要繞開的,並非是中介,而是壟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ee182a33403b27a3effe44b19793b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