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海銀財富被立案偵查後,多家公募宣布暫停或終止代銷合作
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獨立代銷機構海銀基金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銀基金)的全資股東海銀財富被立案偵查後,基金公司迅速作出反應。靴子落地短短一周內,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官宣表示終止或暫停與海銀基金的代銷合作業務。
公募密集官宣「解約」
爆雷規模數百億元的海銀財富,其影響已經擴散到公募圈。
9月11日上午,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對外發布,依法對海銀財富管理有限公司涉嫌非法集資犯罪立案偵查,對韓某某、韓某、王某等多名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目前公安機關正全面搜集犯罪證據,全力推進案件偵辦、追贓挽損等各項工作,最大限度保護投資人權益。
次日,華安基金便率先公告稱,為維護投資者利益,華安基金決定自9月13日起暫停海銀基金辦理公司旗下基金的認購、申購、定期定額投資及轉換等業務。
緊接著,更多相關公告接踵而至。9月13日,銀華基金、中郵創業基金表示,即日起暫停海銀基金辦理本公司旗下基金銷售業務。
同日華潤元大基金則公告稱,終止與海銀基金的相關銷售業務的合作。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是目前為數不多直接宣布「終止」合作的公募。
另據公告,國融基金、諾安基金自9月18日起雙雙暫停海銀基金的銷售合作服務,並表示,已通過海銀基金持有本公司旗下基金份額的投資者,當前持有基金份額的贖回業務不受影響。
最新的一份「暫停」公告來自華泰柏瑞基金。9月19日,該基金公司發布公告稱,決定自9月20日起暫停海銀基金辦理公司旗下基金認購、申購、定期定額投資及基金轉換等相關銷售業務。
據公開資料介紹,海銀基金成立於2013年4月17日,註冊資本為7000萬元人民幣,2014年1月8日經上海證監局正式批准取得基金銷售資格。而海銀財富系海銀基金全資控股母公司。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基金公司紛紛官宣「解約」與海銀財富日前被正式立案偵查的消息密切相關。
此前已有一波「解約」潮
事實上,早在今年上半年末,公募行業就曾出現一波與海銀基金的合作中止潮。
中國基金報記者發現,5月底至6月底,摩根史坦利基金、平安基金、南華基金、同泰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同泰基金、國海富蘭克林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銀華基金、宏利基金等十餘家基金公司陸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投資者利益,暫停海銀基金銷售有限公司海銀基金辦理本公司旗下基金的開戶、認購、申購等業務。
7月初,華商基金也宣布,暫停海銀基金辦理公司旗下產品的相關銷售業務。據了解,彼時基金公司紛紛官宣暫停合作的背景是,之前的半年內,海銀財富陸續爆出產品兌付出現問題等消息。
而記者查詢發現,早在2021年8月,富安達基金也已暫停與海銀基金的代銷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海銀基金曾經受到過監管處罰。2022年8月,福建證監局發現,海銀基金存在泉州分公司的基金銷售業務、從業人員、經營場所、信息系統等獨立性不足,與母公司的控股股東海銀財富及其分支機構存在混同等問題,對海銀基金泉州分公司採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的決定。
而此次,伴隨著海銀財富被立案偵查的靴子落地,作為其全資控股子公司的海銀基金再次遭遇「解約」潮,似乎並不屬於意外之事。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19日,海銀基金代銷3355隻公募基金,代銷基金公司61家,在全部105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中排名第45名,並未進入公募基金銷售保有規模前100名。
業內預計,在基金銷售合規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未來或有更多基金公司暫停或終止與海銀基金的基金代銷合作。
編輯:小茉
審核: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