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這3種垃圾食品,很多人戒不掉,可能你的孩子正在吃

2022-03-10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髒!這3種垃圾食品,很多人戒不掉,可能你的孩子正在吃

作者 | 水京雨

說起垃圾食品,我們往往會想到西式快餐、各種零食飲料等。但還有一種潛在的垃圾食品,往往忽略了,那就是人工合成的食物。

人工合成食品技術的誕生,起初是為了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但現實生活中,卻有不少無良商家,用食品添加劑、色素、化學等用品製作「食物」。吃多了,會給人體帶去極大的負面影響。

比如,下面這3種「人工合成」食品,危害孩子健康,父母們最好擦亮眼睛:

這種「丸子」你會給孩子吃嗎?

吃火鍋必備的那種肉丸、魚丸,你給孩子吃過嗎?很多麻辣燙、關東煮裡面都有,非常常見,但是我們想提醒的是,這種丸子最好是不吃,更不建議給孩子吃!

具體緣由,還要從一個故事講起。

它的發明者是一個叫安部司的日本人。安部司在日本被稱為「食品添加劑之父」。他的工作,就是把那些人不能吃的邊角料碎肉(一般用作寵物飼料的原料),加工成能吃的東西。

首先,是加入同樣價格特別低的雞肉餡,再加入大量蛋白,做出軟軟的感覺。

其次,是可勁地往裡加添加劑調味。到底加了多少添加劑?據安部司的回憶說:「一顆肉丸里的添加劑,至少有二三十種。」

有一天,安部司回家,發現自己3歲的女兒正在大吃特吃自己發明的肉丸子,他才意識到,之前的所作所為,最後也會傷害到自己的家人。

他開始懺悔,並將這種丸子的生產方式公布於眾。

專家研究指出,食品添加劑在一定安全劑量內食用,並無危害,但若違規超量和長期食用,則對人體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我們再來看一組國內專家做的實驗:專家將市場和超市購買的速凍的魚丸、蝦丸、蟹棒、千層豆腐、魚豆腐解凍後切開。

並滴入碘液,發現所有肉丸全部變藍,「肉丸」變藍,就證實了裡面幾乎沒有肉(因為碘遇澱粉會變成藍色)。

這種用添加劑「調配」出來的、營養價值極低食物,真的建議不要再給你的孩子吃了!

2元一根的烤腸裡面究竟是什麼?

那種路邊攤兩元一根的烤腸,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買過吧?

父母都認為,烤腸好歹是肉做的,不是豬肉就是雞肉嘍。殊不知,孩子一口口吃進肚子裡的,都是肥油、添加劑、細菌和致癌物!

曾有記者去批發市場暗訪調查發現:最便宜的一袋香腸,成本價18元,裡面有52根,平均每根3毛多。

把買回來的烤腸在顯微鏡下分橫截面,仔細看下圖,上面布滿了脂肪球,以及骨、軟骨、血管、骨骼肌等組織部分。

當你看到這個實驗結果,有沒有被狠狠地噁心到!

其中的添加劑種類,更是和前面提到的肉丸子不相上下。

曾有新聞報道:15歲的男孩吃了3根烤腸,被送ICU,胃中流膿,醫生說應該是烤腸沒有烤熟引發的。

也就是說,有些烤腸基本是全生或半熟製品,簡單密封處理,基本沒有殺菌過程,孩子一口咬下去,可能幾十種細菌就下肚了,輕則拉肚子、腸胃炎,重則腦膜炎、腎衰竭,甚至死亡。

所以,就算孩子再想吃這種路邊廉價烤腸,父母也要狠心一點,更不要以為一根半根的不會有問題!

央視曝光工業明膠糖果

相信很多孩子都吃過QQ糖,橡皮糖或是果凍。但是我們卻建議儘量少給孩子吃!為什麼?

據報道,全世界的明膠有60%以上用於食品糖果工業。按道理,食用明膠是經過國家食品安全許可的。

可是,耐不住有些無良商家,利慾薰心!為了降低成本,獲得更多利潤,他們用皮革廠經過鞣製加工後的藍礬皮的皮革屑、邊角料、爛皮革人工合成作為原料生產明膠。

央視的《每周質量報告》,就曾曝光了某知名食品企業生成的糖果,竟然是由製革廠的垃圾皮料製成的!

專家表示,對正常期的兒童來說,食用明膠不僅沒有益處,還會導致身體發育受到影響。

因為食品中的明膠是一種不完全蛋白質,吸收利用率很低。兒童吃多了含食用膠的食品,一定會影響其他營養食品的攝入,還可能導致兒童營養不良。

除了果凍、糖果等,很多常見食物中,也都會添加明膠:

1、涼皮、蝦、肉皮凍、鴨血、水晶腸等食品;

2、很濃稠或成凍的酸奶;

3、各種雪糕、冰激凌等。

父母購買上述食品時也要留個心,一定要選擇正規商場和正規品牌,少吃各種軟糖、雪糕等,以及別買太便宜的產品。

孩子食品安全無小事,唯有父母用心謹慎,才能保護孩子健康成長,希望文中提醒的這些食品安全問題,能讓更多父母引起重視,讓我們一起為孩子保駕護航!

—— End ——

作者:水京雨,一個有著10年幼教工作經驗的寶媽,用專業與經驗,陪您一起育兒!青雲計劃得獎者,優質育兒領域作者。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