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卷里的人生感悟

2022-03-31     法律讀庫

原標題:案卷里的人生感悟

案卷里的人生感悟

來源:微信公眾號│雕刻時光王慶民

來源:微信公眾號│雕刻時光王慶民

和一個哥們聊天,哥們對我說,他今年最大的改變,「遇到什麼困難都能想開了,吃點虧也懶得計較,大家都不容易,能活著就很幸運了。不想討好誰了,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相互理解比什麼都重要。一切都是宿命,順其自然吧。」

我深有同感。

人到中年,經歷過很多事情後,一切都看開了,也想明白了,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能做好的,有些東西,是你一輩子也得不到的。

人活在世,難免會遇到困難和坎坷,遭受人力、物力和精神的折磨,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那有什麼辦法呢?命中注定的事情,躲是躲不過的。

別人在背後捅你一刀,說你壞話,做小動作,打小報告,你明明知道是誰,但卻懶得計較,也不想去反駁爭辯,頂多心裡罵一句:狗咬我一口,我不能也咬狗一口吧。

這樣想,心緒就平和了許多。

心緒平和了,就能想明白一些事情,做事情也就更從容淡定了。

尤其在辦案的時候,也就可以站在一個更中立、更超脫的角度去審視了,也就更能發現案件背後的問題,理解案件當事人的做法和行為了。

每件案子都是不堪回首的人生,都是赤裸裸的現實,都是無奈和心酸。

作為檢察官,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慰藉,無論從法律還是道義,都要讓他們明白,這個世界是有公理的,是可以信任的。

那麼怎麼做呢?我歸納了一下,有幾點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是學會穩定情緒,換位思考。

情緒不穩,靜不下心來,就不可能冷靜面對,理性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理解他人,若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永遠也不可能想通。

每個人都不容易,都有各種各樣的煩惱,都在為滿足自己的私慾而奔波,為了生活而努力。

所以,在面對那些糾纏哭鬧的申訴人時,不再煩惱和躲避,也不會束手無策了,能陪他們坐下來,安撫他們的情緒,認真聆聽他們的訴求,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給予他們溫暖和救濟。

能靜下心聽他們的故事了。

所以,在這個寒冷的冬季,當申訴人李大媽見到我,撲通一下就跪下,淚流滿面,述說她兒子因詐騙被判刑十五年,認為判決不公,她兒子不構成詐騙罪,應該給予平反昭雪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將其攙扶起來,安慰她別著急,平復她的情緒,給她遞上紙巾,請她坐下,喝口水,慢慢說。

五分鐘後,她停止了哭泣,我們得以正常交流。

她反映的案件並不複雜:她兒子原本是一名大學老師,教書育人,但不知為何,卻沉迷於修佛。本來,喜歡佛學並沒有什麼錯,但他卻為了修建佛堂,謊稱可以幫人祛病消災,騙他人捐獻黃金珠寶等財物。

騙人的手段也很簡單,聲稱已給黃金珠寶開光加持,裝在盒子裡,扔到江河湖海中,就可以祛病消災,但實際上,他扔掉的是空盒子,黃金珠寶已經被其偷偷留下了。

不知道佛祖知道了他的行為,會不會把他打入十八層地獄?

直到案發,她兒子已詐騙三百多萬元。

案發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其中一個信佛之人為自己罹患癌症的父親祈福,他欺騙說只要將加持過的金條扔進深山裡,癌症就能好,結果可想而知,他因此被舉報,鋃鐺入獄。

雖然他騙來的錢,沒有消費揮霍,而是用於修建佛堂了,但其詐騙行為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雖然他的父母痛苦流涕,說他一心修佛,心底善良,可又有什麼用呢?他也只能在監獄裡悔過贖罪吧。

只是可憐這一對老夫妻,一把年紀還在為兒子的事情奔波,不惜耗費時間和精力。但換位思考,我也理解他們,就這一個兒子,眼看他深陷囹圄,怎能不著急?

站在他們的角度看,為了兒子,讓他們做什麼都願意,即便遭受大家的冷言冷語,甚至下跪,都值得。也許只有這樣,才算盡了他們作為父母的職責了吧,也才能安心。

而我要做的,也就是把真相告訴他們,把法律的規定給他們解釋清楚,並開導他們,希望他們能保重身體,等待兒子服刑出獄後,再享天倫之樂。

二是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人就是不自知,好高騖遠,眼高手低,誇誇其談,滿嘴跑火車,卻是一肚子草包。有的人甚至為了錢,不擇手段,鋌而走險,想一口吞個胖子,最終可想而知,害人害己。

寧某就是其中一位,本事不大,脾氣不小,依仗自己是「地頭蛇」,強行參與國企承包的土石方工程,若不答應,就使用阻斷道路、斷水斷電等各種下三濫手段,逼迫國企就犯。

屢屢得手後,胃口越來越大,甚至組織百十人的隊伍騷擾國企施工,國企忍無可忍,報警處理。最終,法院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將其懲處。

但他卻不知悔改,出獄後開始申訴,認為都是他人陷害所致,要求平反。

我認真審查了案卷,認為司法裁判沒有任何問題,他就是個無賴,為了個人私利,阻撓國企施工,導致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延期交付,損失極大,不處理他不足以平民憤。

為了讓他心服口服,我給他開了聽證會。聽證會上,聽證員問的他面紅耳赤,啞口無言,狼狽不堪,最終他雖然不滿,卻也不再申訴了。

人貴在有自知之明,誠實守信,忠厚善良,才能行穩致遠。

雖然可能要吃點虧,受點罪,但受苦長本事,享福添毛病,都些都是人生成長進步的道路上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一步步向上走,雖然慢,但心安。

三是不求人人滿意,但求無愧於心。

人見人愛,花見花開,這是很多人的夢想。但我們都知道,這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

就像《增廣賢文》裡面說的一句:「一人不得二人計,宋江難結萬人緣。」就是說,你並不知道別人心裡是咋想的,你沒辦法完全符合別人的想法,就是宋江,號稱及時雨,大善人,在水滸里是救世主一樣的存在,人緣好到什麼程度呢?隨便去哪兒,只要說一句:我是宋江宋公明,大家就都買帳,處處都能逢凶化吉。

但他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他,尤其是他被朝廷招安後,有不少兄弟乾脆離開梁山,自個兒發展去了。這些都是不喜歡他的人。

立場不同,你就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高某就是如此。身為一個知名建築公司的老闆,生意做的很好,獲得過很多榮譽,是遠近聞名的企業家。

他在承包修建政府的一個廣場項目時,因施工需要,同意工人們將建築材料堆放在項目旁邊的果樹間隙里,但工人們操作不當,不小心損毀了十幾棵果樹,果園的主人遂要求高某賠償損失。

高某一直以為果園已被政府徵用,直到果園的主人找他索賠時,才知道果園的主人因要價過高,始終未與政府談攏拆遷補償事宜,果園尚未徵用。高某也是農村出來的,知道土地和果樹對於農村人來說多麼重要,立刻答應賠償1萬元。但果園的主人貪心,認為可以藉機撈上一筆,要求高某一顆樹就要至少賠償1萬元。

高某自然不答應,果園的主人就鬧,到處信訪。高某多次與其協商,並幫助他與政府商談徵地補償一事,希望政府能多補償一些,以彌補果園的損失,但果園的主人並不買帳,反而以高某涉嫌故意毀壞財物,要求公安機關處理高某。

公安機關迫於維穩壓力,以高某涉嫌構成故意毀壞財物罪,移送到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機關經審查,認為高某的行為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對其作出不起訴決定。果園的主人不服,要求追究高某的刑事責任,開始申訴。

我認真審查了所有案卷材料,認為檢察機關的處理決定並無不當,這就是個民事糾紛,沒有社會危險性,不構成犯罪,雙方完全可以走民事程序解決。果園的主人也並非要追究高某的刑事責任,只是想以此索要高額賠償而已,這就是個貪婪之人,絕不能縱容這樣的人。

只是可惜高某一心為果園的主人著想,不僅沒得到果園主人的感激,還被公安機關關押了幾天,名譽和身體都深受打擊,想想真是不值得。

所以,人生在世,不要試圖去討好所有人,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念你的好,你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行了。

心存善念,天必佑之,換位思考,靜待花開。

投稿轉載說明

本公號非營利性 不支付稿酬

投稿即視為同意本公號對文章進行轉載刊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b7594715b9092fd1749d1e954d683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