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棣介紹的這項國家非遺,帶我夢回《蒼蘭訣》

2023-01-19   987私家車廣播

原標題:王鶴棣介紹的這項國家非遺,帶我夢回《蒼蘭訣》

藝術需要想像力,而想像力也會帶來創造力。若不是親眼目睹過用栓皮樹精雕細鏤而成的棧橋船舫、亭台樓閣、名山巨川,很難想像廊柱欄杆可以細如琴弦,青枝綠葉可以薄如蟬翼,山石間的花草也纖如睫毛。

這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州軟木畫

今天,在《蒼蘭訣》中飾演月尊的演員王鶴棣化身驚喜推薦官,邀請大家一同關注福州軟木畫,關注「2023新春福氣夜」。2023,讓我們一起Hokila!

自然之美被濃縮於方寸之間,卻依舊形象生動、意境深邃,軟木畫也因此被稱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借鑑中國園林「框景」的手法,軟木畫以薄利快刀作筆,經面、劃、切、雕、挑、鑿等技法雕琢,再現古代園林風景和名勝古蹟,輔以通草製作的白鶴、孔雀、糜鹿等鳥獸進行點綴,最終裝裱玻璃框中成品。所以,人們讚賞軟木畫「以小觀大,縮龍成寸」的精細技藝,「叢山數百里,盡在一框中」是視覺效果,更是藝術境界。

作為「榕城三絕」之一,軟木畫技藝的傳承歷史逾百年,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軟木畫一度成為炙手可熱的出口產品,暢銷東南亞、歐美等地30多個國家,海外將其譽為「東方藝術珍品」

三坊七巷,福州市首個軟木畫館坐落其中。館內不僅陳列著諸多由玻璃遮罩的軟木畫作品,還展示了大量以軟木畫作為裝飾元素的家居擺件和生活物件,包括茶盤、燈具、記事本等。

「從前,用玻璃把軟木畫罩起來是為了保護作品,運輸方便。」畫館主理人郭麗介紹,傳統軟木工藝重視精細度,填充飽滿、元素豐富,但容易與現代生活的視覺需求相悖, 「人們每天所接觸的要素過多,簡約風格給人以舒適之感」。受中國畫創作中留白手法的啟發,郭麗開始嘗試 簡約風雕刻,將軟木畫創作與更多生活用具、用品結合進行設計,在滿足觀賞性的同時,充分挖掘其實用性。

美妙的手工藝術,需要被展示與收藏,更需要進行交流與傳承。郭麗的另一重身份,是福州軟木畫第五代傳承人。在繼承工藝之初,瀕臨失傳是一大現實問題。2019年11月,軟木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福州軟木畫第五代傳承人 郭麗

但是,在福州當地從事軟木畫製作的手工藝人不足三十人,且多數已年近古稀。為了讓這門傳統技藝得以傳承,郭麗自2020年起在福建商學院、華南女子職業學院擔任客座教授,挖掘和培養具有潛力的下一代。 「這個年齡層的群體思想已經成熟,更有主見,也更有創造性。有美術功底的孩子們願意來學習軟木畫雕刻,也給了我很多信心。」

「2023福建新春福氣夜」打破次元壁,攜手虛擬偶像「南夢夏」演繹「福氣版」《蒼蘭訣》。在器樂表演節目《拾燈尋夢》中,南夢夏經由軟木畫搭建的司命殿夢回仙俠情境,欣賞月尊和小蘭花的「同款」美景。

在電視劇《蒼蘭訣》中,司命殿共有四處,分別是水月天的白雲殿,蒼鹽海的彩霞殿,息山的草原高山殿,以及司命跟長淵的星空殿。被困蒼鹽海的小蘭花日夜期盼返回水雲天,於是月尊命工匠傾力建造了一個同白雲殿一模一樣的司命殿。也是在此,小蘭花為月尊蓄養元神靈力,用五百年的守候等到了月尊的歸來。

《拾燈尋夢》正是復刻蒼鹽海的彩霞殿。製作軟木畫版的司命殿,是郭麗從藝生涯的一次全新嘗試。在此之前,她的軟木畫作品主要在山光水色、花草樹木等傳統手工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演變與創新。在郭麗看來,《蒼蘭訣》雖融合了古風元素,但仍需使用特效技術展現仙俠世界的華麗恢弘,所以也「兼具了一些現代感元素」。

郭麗正在製作軟木畫版「司命殿」

「我到劇中去看,但也只能看到幾個角度的平面。」由於缺少立體模型作為參照,郭麗在設計打樣階段投入了大量精力,「創作軟木畫時,建築的長、寬、高需要準確數據。每根柱子需要平行、高低一致,歪了就會倒塌了。」為了得到完整的數據,郭麗將為數不多的全景列印出來,在手工測量地基礎上對尺寸、比例進行一一比照。

為了最大限度地還原實景,郭麗想盡了辦法。司命殿的屋檐形狀似荷葉,郭麗首先聯想到了樹葉,但在實際對比後發現其「缺少紋理感」。一次偶然,她發現畫館裡所栽種芋頭的葉片紋路與屋檐外觀相似,立馬剪下一葉,著手進行設計、雕刻。 「第一次製作,從自行想像到做出這樣的效果,我還挺滿意的。」從設計到完成,郭麗花費了二十天完成製作。雖然過程富有挑戰性,但對於結果感到十分欣慰。

作為原材料的栓樹皮小孔密布,雕刻樹木時需小心避開,否則樹木會在製作過程中塌陷。所以,在學習軟木畫製作的初期,郭麗反覆練習樹木雕刻,提高手法的靈活性, 「軟木畫是細緻的手工藝,需要充分的耐心」

正是這種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才創造了一件又一件栩栩如生、玲瓏剔透的手工藝品,為傳統工藝不斷賦予新的生機。

END

來源:東南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