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是指一個人專心於某一件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他的作品《專注》中,引用了一個研究結論:專注力比起智商對學生成績的影響更大。
專注力是智力的五個基本因素之一,是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的準備狀態,所以注意力被人們稱為心靈的門戶。
如果孩子在注意力上出現問題,就會影響知識的吸收,從而嚴重影響學習質量。
如:上課聽講不到幾分鐘,就像熱鍋上的螞蟻著急開小差;剛開始做作業,就要嚷嚷上廁所;如果專心讀完一本書,更是雪上加霜。
今天蘭可琪繪本教育品牌總部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孩子專注力的那些事兒。
1
影響專注力的三大因素
作為父母的我們,想要幫助孩子改善這種糟糕的情況,首先需要了解影響注意力的三大影響因素:
01
生理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把注意力作為一種力進行量化測定,發現小學生只有15個單位的注意力,這點注意力僅夠支撐孩子聚精會神聽20分鐘課、抄寫15分鐘生字、背8分鐘單詞。
另外,學習的不同階段注意力消耗量也有差別,其中三個階段消耗最大:
心理學研究發現,注意力的持續時間有其年齡特徵:
02
環境因素
如果學習環境混亂、嘈雜、干擾過多,也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孩子在學習,家裡突然來了很多客人,進進出出,開著電視機,大聲聊天。每隔三五分鐘,就有人推門進來看看,在不斷的被打擾中,孩子根本無法專心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專注力的勁敵之一就是嘈雜的環境,經常處於嘈雜環境中的孩子,不僅無法集中注意力,而且還會出現焦躁、不安等情緒。
03
心理因素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很多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注意力非常集中,但當面對學習、寫作業的時候,往往注意力就變差了。
因為學習一開始就是比較枯燥的,孩子需要經歷一個摸索的階段,才能慢慢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但很多家長,一旦發現孩子達不到要求,便著急上火批評責罵。
最後,將會給孩子帶來這樣一個信念:學習又難又枯燥,我總是被爸媽批評,真不開心。
2
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顏氏家訓》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意思是:人在幼年的時候,注意力高,容易專心,一旦,長大成人後,精神便容易渙散,難以專心,所以在幼年時期,接受有關專注力培養的教育,是不容忽視,不容錯過的。
1、鼓勵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如果很多件事情同時進行,一定會引起混亂。尤其是指孩子在完成某一項任務的時候,同時被其它事情打擾,這樣就會損害注意力的有效集中。
所以,強烈建議家長,鼓勵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
2、引導孩子制定時間計劃
引導他們做好時間管理,一是能明確任務,二是能增加時間觀念。為目標加個「緊箍咒」之後,便能增加完成任務時的「專注力」。
如果孩子能完成出色,且一次比一次優秀,可以嘗試逐漸增加做題時間。
3、為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環境
這個環境就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保持室內安靜,保證孩子讀書寫字時,不被其他聲音打擾;另一方面,要有整潔單一的書桌。將那些容易吸引人注意的漫畫,貼紙,小玩具統統收起來。
4、不要輕易打斷孩子
當孩子對某件感興趣的事情全神貫注時,不要去輕易打斷。
例如,孩子在專心玩積木或者研究玩具時,雖然耽誤了全家出門的採購計劃。
但是也可以耐心的等待幾分鐘,鼓勵孩子持續思考。正如蒙特梭利名言所說:「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5、堅持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能在短時間內,要求眼、口、心、手相互協調,並且高度集中精力。
如果每天能讓孩子在固定的一段時間內(10-15分鐘),堅持朗讀訓練。也能在一次次嘗試中增加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6、多一點關注和陪伴
曾經聽到一位家長說,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總是故意搗亂,或者弄出一些小動作來引起關注,雖然孩子受到批評,但卻表現地很開心。為此,家長感到費解。
其實,缺乏陪伴的孩子,會在做作業的時候,故意分心來吸引家長關注,而這種行為只會被認為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須知,如果家長能主動多一點關注和陪伴,能為孩子增加一份穩定的情緒。
7、配合孩子做一些有效提升注意力的小遊戲
例如:複述數字
大人開始先報簡單的幾位數,讓孩子複述,大人再不斷地增加一位數,讓孩子複述。每次只增加一位數。
比如,大人報「135」,孩子重複一遍,大人再報「1354」,孩子再重複,大人再報「13545」,孩子再重複,以此類推。
堅持每一天比前一天增加一位數或者更多位數,相信在不斷的訓練中,能增強記憶力,也能增加註意力集中時間。
此類遊戲還有很多,反口令遊戲、拼圖、積木、找關鍵字等等。
最後,琪琪想提醒各位家長,培養專注力,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而是一項需要長期努力的事情,也希望家長們都能多點耐心。
成長,本來就是一個慢慢來的過程。